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24小時健康加分法:早上一定要做的脊椎健康操

真的很神奇,幾分鐘簡單的兩個動作,困擾多時的下背刺痛,第一次做就好了八九成。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怎樣練好太極劍

摘至 怎樣練好太極劍

太極劍是太極拳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兼有太極拳和劍術兩種風格特點,一方面它要象太極拳一樣,表現出輕靈柔和,綿綿不斷,重意不重力,同時還要表現出優美瀟灑,劍法清楚,形神兼備的劍術演練風格。
太極劍與一般劍不同,動作既細膩又舒展大方,既瀟灑、飄逸、優美又不失沉穩,既有技擊、健身的價值又有欣賞價值,如何練好太極劍呢?一句話,就是在演練太極劍的過程中,要重視每個動作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具體在演練中要分初級階段和提高階段。
一、初級階段
在初級階段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動作基本連貫。
1、劍法清楚動作正確
演練太極劍,首先要明白各種劍法的特點、要求和動作要領,以及劍法之間的區別。初練時,最好要根據動作名稱來練習。
2、動作基本連貫
要做到動作基本連貫,就需要掌握每次劍法之間的銜接動作。
二、提高階段
提高階段要求:劍法準確、動作協調;松沉自然、勁力順達;速度適宜、節奏明顯;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雖無對手,勝對強敵;各家風采、風格突出。
1、劍法準確、動作協調
在初級階段只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而在提高階段則要求劍法準確,不僅要懂劍法,而且要明劍理。
劍法動作比較複雜,對人體的協調性要求很高,協調是美的基礎,也是提高勁力的基礎,怎樣才能作到協調呢?
①全身放鬆:全身放鬆,以便於協調;
②以腰為軸:以腰為軸,通過腰的轉動帶動身體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協調;
③劍指配台: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明白劍指的作用、動作路線,劍指與劍一開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協調;
④虛實分時:演練太極劍時,還要求注意重心的變化,上步時,開始重心先不變,先虛步上步,然後重心才慢慢變換到下一個動作,重心的變換與定式動作同時到位,要求協調。演練時感到不協調、發力不順達,就要檢查上下肢動作配合是否合適;腰的轉動與四肢的動作是否配合:劍法的規格與動作的線路對不對;加速度的時機是不是得當等。
2、松沉自然、勁力順達
要求松腰沉跨、動作沉穩;劍法的勁力準確、協調;力從腰出,貫至臂腕。
3、速度適宜、節奏明顯
開始時速度不宜過快,主要弄清動作路線,注意姿勢的正確性,以後待動作熟練後可加快速度,同時注意太極劍的節奏,這種節奏就是太極劍動作的剛柔相濟、忽高忽低;勁力的輕重緩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間所表現出的一種韻律。演練武當太極劍時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間,演練競賽套路時可先按照相應音樂掌握速度。
4、連綿不斷、瀟灑飄逸
在初級階段要求動作基本連貫,在提高階段則要求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這就需要精心研究每個動作之間的銜接,其要領是用好腰勁,注意啟承開合的微小動作。
5、雖無對手、勝對強敵
太極劍是武術器械類的一種,是百兵之君,有極強的攻防含義,所以,每個動作所用的劍法的技擊作用是什麼?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平時雖然是單人演練,但要有強烈的攻防意思。
6、各家風采、風格突出
各式太極劍有各自的風格、特點,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風格;演練時要把握住各式的特點,發揚自己的風格,演練競賽套路時要注意動作規格要求,儘量舒展大方。
三、初練太極劍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1、劍法區分不開
劍法不對,有些劍法區分不開,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劍法:點劍與劈劍;攔劍與掃劍;撩劍與掃劍;刺劍與捧劍。
2、身體上下起伏
演練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身體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練。年紀大的人可以資式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劍不走立圓
演練太極劍時,掛劍和撩劍應貼身走立圓,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對劍法動作走的路線不清楚,或轉腰不夠。
4、劍指用法不清楚
初學太極劍的人,劍指不知道放在哪裡,走的路線不對,其原因是對劍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線不清楚,劍提一般用於催勁、領勁或與劍一開一合協調相配。
5、不協調、不連貫
協調和連貫是演練太極劍的基本要求,演練太極劍主要在這方面深下功夫。
6、腋下不空
演練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腋下要空,例如,捧劍手不能太直,手應捧圓。
7、握劍太緊
演練太極劍時,握劍要松,手腕才靈活,以便於很好地完成各種劍法的動作。
8、眼向下看
演練太極劍時,眼應隨劍走或目視前方、對方,初學太極劍的人不要養成眼向下看的壞毛病。
四、手眼身法步
1、手型、劍指
1)劍指的正確姿勢
①中食指伸直併攏,向手背方向翹曲。
②母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撐圓。
2)劍指的作用
①領勁例:平帶、攔劍、雲劍等。
②催勁例:獨立上刺、平帶等。
③用劍指直接攻擊對方。
④與劍配合協調,平衡動作。
2、手法
①一般從右胯經左胯至頭上左側前。②護於手腕催勁。
③以腰帶動劍指領勁。
④定式:劍指指向前方,劍指與手臂成一字、劍指於手腕、劍指置於頭上左側前。
3、眼法
①定式眼看前方或看劍尖、劍指。
②動作變化時隨身體轉動要做到精神貫注、勢動神隨、神態自然。
4、身型
太極劍同太極拳身型一樣,從頭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要求:
虛領頂勁——頭部,上頂頦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搖晃,頸部,肌肉放鬆、不可緊張、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聳肩,不可外張,不可內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揚起。
含胸拔背——胸部,舒松自然,不可外挺,不可內縮,不可僵直。背部,舒展拔伸,不可緊張,不可弓背,不可歪斜。
松腰沒胯——腰部,自然放鬆,不可僵硬,不可前挺,不可後弓。胯部,松沉正直,不可突跨,不可歪斜,不可晃搖。
收臀開膝——臀部,收斂縮正,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搖罷。
膝部,自然開活,不可僵直,不過腳尖,不可歪斜。
5、身法
同太極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轉松活,不忽起忽落,動作要以腰為軸,帶動上下,完整貫串。
6、步型
有並步、弓步、虛步、僕步、丁步、歇步、獨立步、平行步、叉步等。
7、步法
同太極拳,有上步、退步、撤步、蓋步、插步、跳步、行步、擺步、扣步、輾步等,轉換進退虛實分明,輕靈穩健,前進時,腳跟先著地,後退時,前腳掌先著地,不可重滯突然,重心移動平穩、均勻,清楚,兩腳距離和跨度要適當,腳掌和腳跟碾轉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
8、腿法
有蹬腳、分腳、擺腿、震腳、後舉腿等。要求支撐穩定,膝關節不可僵挺,上體維持中正,不可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
9、劍法要求
要求劍法清楚,勁力順達,力點準確,身劍協調,方法正確。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懂劍法、明劍理,做動作要明白劍法和劍法之間的區別。初學太極劍的人,容易混淆。
五、劍 法
1、點劍
①動作:腕部放鬆,突然屈腕上提.
②力點:劍尖.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松腕蓄勁、肘微屈微上提、肩下沉。
⑤眼看:劍尖。
2、刺劍
①動作:劍尖向一個方向動作,直取對方。臂由屈而伸,與劍成一直線。
②力點:劍尖。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大臂貫至小臂。
④要點:用腰勁、肘屈大小臂角度由小變大。
⑤眼看:劍尖所刺目標。
3、劈劍
①動作:立劍,劍與臂成一直線,從上向下用力運動。
②力點:劍下刀。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
④要點:用腰勁。
⑤眼看:劍刃所劈目標。
4、掛劍
①動作:劍尖後勾,立劍由前向後上方或後下方格開對方的進攻。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含胸,轉腰,劍貼身走立圓。
⑤眼看:劍尖。
5、撩劍
①動作:立劍由後前上方撩出,撩出對方的進攻。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貫至臂。
④要點:含胸、轉胸,劍貼身走立圓。
⑤眼看:劍尖、對方目標。
6、雲劍
①動作:平劍在頭前上方或頭頂平圓環繞,用以拔開對方的進攻。
②力點:劍刃。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微仰頭,劍略靠近頭,不超過頭後部;繞環要平,以腕為軸,翻腕要松,用腰勁。
⑤眼看:劍尖。
7、抹劍
①動作:平劍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領帶。
②力點:劍刃,順劍滑動。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用腰,協調。
8、帶劍
①動作:平劍由前向側後方抽回。
②力點:劍刃。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先前送,後翻腕劃孤回抽。
9、崩劍
①動作:立劍用劍刃尖端向上點啄。
②力點:劍刃尖端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腕突然下沉。
10、絞劍
①動作:平劍使劍尖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繞劃小立圓圈。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腕松、協調、腰勁帶。劃立圓圈不宜過大。
11、架劍、托劍
①動作:立劍向上托起,高於頭部。
②力點:劍刃。
③眼視:前方。
④要點:劍身要平,叉步或上步與繞劍要同時,劍貼身走立圓,  動作要與腰的轉動相配合。向上托劍時,注意與武當太極的分腳領劍世別開來。
12、截劍
①動作:立劍或平劍用劍刃切斷,陰埠截對方,劍身成斜線。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腕用橫向力,注意用腰勁。
13、抽劍
①動作:立劍由前向後上方或後下方劃孤抽回。
②力點:沿劍刃滑動。
③要點:松腰,肩松沉,協調,腰勁帶;劍不要太貼身,手抱圓。
14、穿劍
①動作:立劍可平劍使劍尖沿腿、臂或身體同方向穿出。
②力點:劍尖。
③要點:松腰,穿劍的動作與步行,腰的轉動要協調。
15、提劍
①動作:立劍或平劍屈腕向上提拉劍把使劍尖向下。
②力點:劍柄。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用腰、協調。
16、捧劍、抱劍
①動作:立劍或平劍兩手體前相合捧。
②要點:松腰,劍不要太貼身,手抱圓。
17、掃劍
①動作:平劍使劍向左、向右揮擺。
②力點:劍刃。
③要點:用腰力,劍與臂成一直線,步法與手法要協調、與腰的轉動要協調。
18、斬劍
①動作:平劍使劍向左、向右揮擺。
②力點:劍刃。
③要點:劍與臂成一直線,步法與手法與腰的轉動要協調,用腰帶動臂,橫向力。
19、攔劍
①動作:立劍斜向上方托架。
②力點:在劍刃中後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用腰、協調,劍尖微斜向中。
20、削劍
①動作:平劍,自異側下方經胸向同側前上方,劍尖略高於頭。
②力點:劍刃。
21、腕花
①動作:以腕為軸使劍在臂的內側或外側繞立圓。
②要點:松握劍,腕放鬆,劍繞環時成立圓,劍繞環時劍緊貼身體。

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精典太極拳問答109問(401--509)

摘至 精典太極拳問答109問(401--509)

401,一身的纏絲如不從胸腹開始,會有什麼結果?
答:不由胸腹開始的纏絲,僅手腳做纏絲,就顯不出周身螺旋的纏絲勁。

402,胸腹折疊開合與腰脊左右旋轉配合有什麼結果?
答:使腹中氣,胸中內勁如太和元氣轉圈,由內而外,由裡及表地漸漸向上下左右四傍盤旋繞轉,勢如遊渦流轉。

403,如果上腹不思開合折疊,後果是什麼?
答:丹田就不能吸引推拉,則內氣就難以出入迴圈,氣就難以充於肌膚,貫通於骨髓之中,也無纏絲勁可言。

404,四肢的折疊開合由誰領頭去作?
答:胸腹開,四肢開,胸腹合,四肢合。胸腹折疊是一身的總折疊,四肢的折疊由胸腹領頭而作。

405,上肢的折疊是怎樣的表現?
答:表現在上肢時,如有一往一返,中間加以折疊,就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前先後,欲上先下。

406,下肢的折疊是怎樣表現?
答:表現在下肢時,如有進退,中間加以折疊,也就是欲進先退,欲退先進。

407,折疊和鬆緊有沒有關係?
答:折疊也就是一松一緊的表現方式。在轉關處,在往返之間在進退之間加以折疊,也就是在動作之間做一鬆緊,這種鬆緊的運作,也就是折疊的表現方式。

408,做好折疊對練好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答:練拳時,就會表現的似松非松,似緊非緊,將展未展,的神態,能避免機械,斷勁,呆滯,不連貫,不協調等等,一些病象。

409,練太極拳為什要拿住丹田練內功?
答: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功拳是注意內氣,內勁的培養,拿住丹田練內功是培養,壯大太極功夫的好辦法。也是太極拳是內家拳的核心所在。

410,為什麼說練拳貴在精氣神?
答:精足,氣旺,神自寧,這是練太極拳的主要內容。

411,練太極拳為什麼要精神提起?
答:精身提起,神氣才能貫足,神氣足,內勁才可能渾厚,打出的拳才會有威力。

412,所謂拳術的“術”是指什麼?
答:稱拳術是指用拳的方法,是攻擊或防守的方法。

413,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功是指的什麼?
答:功,對太極拳而言,內指內氣,內勁,外指拳術的運用。

414,拳法和功法各作用是什麼?
答:拳法主外,是攻擊和防守的方法,功法主內,是求內功的方法。

415,練太極拳是否三法都要練?
答:是的。拳法,功法,養身法,三法都要練。

416,內勁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答:精,氣,神。

417,修練太極拳的內功訣竅是什麼?
答;必需壯大人身三大寶,即精,氣,神。注意內氣,內勁的培養和提高,以功為本,以拳為助,這是修練太極內勁和內功的訣竅。

418,修練的關健是怎樣做呢?
答:就是拿住丹田練內功,拿住丹田練太極。

419,拿住丹田是怎樣拿法?
答:拿住丹田不僅僅是指練無極,而是也要拿住丹田練拳。即拳拳,招招,式式,運開合都要用意練,意從丹田出,以丹田為本,做好靜入動出的練丹田之氣。

420,單純的站樁是否是練太極功夫?
答:不是。單純的站樁是培養內氣的一種方法,另一面還要練拳,並在練拳習架中會氣運全身。單純的丹田氣再足,不會運氣,不會把氣運布全身,營衛周身,終究沒有利用丹田之氣,不能算是練太極功夫。

421,拳譜上說“氣由中發”和“氣由丹田發”是指什麼?
答:都是指氣由中丹田而發。

422,拿住丹田練內功,是否就指拿住中丹田?
答:不僅僅是拿住中丹田,或者只練一個丹田,要四個丹田都練。

423,不離丹田練太極是怎樣解釋?
答:就是以心為主宰,開合出入都在丹田,想開時,由丹田向外開,想合時,由外向丹田合。想發時,由丹田而運勁,想收時,收歸於丹田,一動氣由丹田出,一靜氣歸丹田。一緊氣由中丹田湧向後丹田,充四梢,一松四梢之氣進後丹田湧進中丹田。左轉氣由後丹田出來左轉圈,右轉亦然。中定,上,中,下丹田一線串。

424,息息歸根,是怎樣解釋
答:功夫練到一定高度,做每個運動的開合都會配合呼吸,都要在靜,合時氣歸丹田,丹田就是根。

425,四丹田是否都可以長期置氣以內?
答:除中丹田可以置氣于長期永遠,其餘三丹田不可,只是氣在此暫留或運動。

426,心息相依是怎樣解釋?
答:是心神,意念,與開合,呼吸融為一體,相互配合。

427,心神,意念,開合,呼吸怎樣融為一體?
答:是指心神,意念,開合,呼吸融會為一。呼吸配合動作,呼吸配合意念,動作也配合呼吸,動作也配合意念,其實質是意,氣,力的配合。

428,息息歸根,心息相依,關健是什麼?
答:關健是神氣合一在丹田,久日久練,丹田會生氣,生血,氣滿丹田,氣血旺盛,流布全身,榮華四梢。

429,學太極和練太極二者有無區別?
答:學太極和練太極二者相差甚遠,不可混為一談。

430,學習太極拳初期有一個摧僵求柔期,在速度上有無區別?
答:在摧僵求柔的同時,也要求慢,不求快。

431,太極拳應從那五個方面去考查練拳者的水準?
答:1,中正,{其中吳式太極拳以斜身中正}2,圓活,3,沉墜,4,松柔,5,內勁,這五個方面來考查和評判練拳者。

432,中正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中正不偏,不依,不挺胸,不收腹,不突臀,不聳肩,不哈腰駝背,以達倒習練太極中不丟的要求。

433,圓活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主要表現在旋腰轉脊上,同時神要緊跟不離,以達到旋腰轉脊神不丟。

434,沉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主要表現在沉髖,落胯,曲腿,坐胯,要沉髖落胯輕啟步,不但表現在定式上,也要表現在運動的全過程。以達到沉髖,落胯坐不丟。

435,松柔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主要表現在全身肢的放長,它的表現是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坐胯落胯,含胸拔背等全身的骨節,筋韌,肉皮,都放鬆,鬆開,伸拔,放長才會產生掤勁,以達到含胸拔背勁不丟。

436,內勁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主要表現在神氣合一,內外合一,由於全身放長產生的掤勁,以意貫注,產生內勁,到落點表現出剛勁,運柔時,又表現出極柔,做到“柔行氣,剛落點”,內勁是太極拳的統帥與核心。

437,在練太極拳時要做到“中不丟,勁不丟,坐不丟,神不丟,”的基礎上,還有那些應當做到不丟?
答:練太極拳應當做高八不丟:1,習練太極中不丟,2,內練太極意不丟,3,外練太極形不丟,4沉肩墜肘圓不丟,5,含胸拔背勁不丟,6旋腰轉脊神不丟,7,沉髖落胯坐不丟,8,身肢放長松不丟。

438,太極拳的快與慢,不但表現在外形上,而且主要表現於內,這是為什麼?
答:太極拳為什麼稱“太極”?答案是太極的表現是天機自然運行,陰陽自然開合,一絲不強為。由此說來,太極拳的快與慢標準是看練拳者的意氣是否能合一,意氣能合一的基礎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確的快或慢。

439,在練太極拳時,快慢的速度在內外總的標準是什麼?
答:就是看意氣神形是否能合一。

440,若能意氣合一,練拳會有什麼效果?
答:就能自然快慢,隨心所欲,順勢而行。

441,如練拳要快時,應當注意那些問提?
答:在快中要能表現出勁別。快而不亂,快而不失沉著。

442,如練拳要慢時,應注意那些問題?
答:慢時目光不呆,身法不滯,動作不停,不能給人感覺練拳者是在那裡想什麼心思。

443,快和慢基體是指什麼?
答:快和慢有兩個內容,1,是指整套架子都快或都慢。2,在陳式太極拳中,還指轉關處慢,過了轉關處,逐步加快,勁到落點時最快。

444,學習期滿,進入練拳期,是否要表現快慢相間?
答:應當表現有快拳,也有慢拳。尤其陳式太極拳,更要表現轉關處慢,過了轉關處逐步加快的快慢相間的特點和嚴責。

445,練習陳式太極拳如不表現明顯的快慢相間會出現什麼問題?
答:破壞了陳式太極拳特有的風格和特點,也會導致勁別不分。剛柔混淆,眉毛鬍子分比清的現象。

446,練陳式太極拳是否可以在全套架子中都用勻速來練?
答:不可以。陳式太極拳不允許從頭至尾都用允速,即使是有似有意,似無意的練,或似有心似無心的在練,落點不發勁的在練,也不應在全套架子中統統用一個速度來練。

447,慢練是否也有限度?
答:宜慢不宜快是有限度的,也是相對的,慢時的限度就是不要慢的神情呆癡,動作遲滯,目定神呆,好象在那裡想什麼心思。

448,由慢轉快的練拳,是否有什麼條件?
答:是有限度和條件的。就是從慢練轉入快練,動作仍不失沉著,穩健,能表現勁別,不發生錯亂和飄浮現象。

449,練拳在快慢上有一個什麼程式?
答:1,先慢,2,後快,3,複緩。一身的練拳就是按此程式進展的。練拳的結果複緩進入虛靈的
境界。

450,如果初學者永遠停留在初學要求的慢,不去發展求快再複緩,會有一個什麼結果?
答:因為練太極拳的程式是先慢後快再複緩,如果訓練永遠停留在第一程式上,不進入快的訓練,是不求上進,不求發展的表現。結果是練不出太極拳所要的“急則急應,緩則緩隨”太級精華。

451,快慢相間的訓練,是否在時間上有什麼規定?
答:時間不能做唯一的標準。不過,一般在一至二年是可以的。

452,陳式太極拳有“寸勁”之說,怎樣解釋?
答:就是在一尺之間的距離,脫扣而發的勁為寸勁。

453,寸勁能否不練習或不發?
答:寸勁的殺傷力極強,,尤其陳式太極拳的寸勁是不可缺少的。

454,練拳中有“勻清是怎樣解釋?
答:動作清晰,不拖泥帶水,呼吸平穩,均勻。

455,由慢轉快開始訓練,會導至呼吸急促,是否要停下來不作快?
答:勻清是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所以開始由慢轉快的訓練不要因為呼吸急促而不敢加快動作。要想得到勻清,歸根到底,是由開始的不勻清經過長期的訓煉而逐步得來的。

456,太極拳是由五步八勁組成的,是那八勁?
答: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勁。

457,拳架練到一定時侯,是否一定要轉入有勁別的練習?
答:到一定的時侯,練拳習架要充分做好八門勁別的使用,使八門勁別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切勿永遠停留在一個“柔”字上,而不敢或不用“剛”,只會圓不會方的綿軟初期的訓練中。

458,太極拳學練分為三個階段,是那三個階段?
答:第一,是慢,第二,是快,第三,是複緩。經過這三個階段,隨著就有三個過程,1,柔順,2,沉著,3,虛靈。

459,如果練慢拳,首先應當注意什麼?
答:首先在心意,心靜神寧,四肢百胲無不悅從。心意首慢行,四肢緩跟隨。還要注意意念的表現。意在神在,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在神則靈。

460,在慢練太極的同時,是否要注意內在的意氣動盪和外在的神氣鼓蕩?
答:要充分的注意內在的意氣動盪,和外在的神氣鼓蕩。要把意念表現在神氣鼓蕩上,不要把意氣走竅的路線表現在外在的形體上,以及做出閉眼,傍頭,聳肩,挺胸,收腹等病象。

461,所謂的“運氣”是怎樣解釋?
答:練意就是練氣,切莫想著氣怎樣運,更不能憋氣鼓勁去進行所謂的運氣,要想著意怎樣行,意行就是氣行,意動就是氣動,就是練氣。

462,如練慢拳是否要靜?
答:練慢拳不但要慢,而且要靜。不宜急,能靜才能慢,平心靜氣,靜心慢練,隨著和緩的開合運動,引動內氣在體內細細運行,使意氣相合,神形相合,使意,氣,神,形,都相合。

463,練太極拳怎樣才能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答:在意氣神形相合的基礎上,順其自然之勢,聽其自然之運,得其自然之機,合其自然之道,才能進入物我兩忘的境地。

464,慢練出真功,活樁有奇效,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拳論”對慢練太極拳的總結。樁功可分為靜樁,活樁,動樁。慢練太極拳就是活樁功。

465,慢練太極拳與氣血有什麼關係?
答:慢練太極拳能養氣,養血。氣以靜養而有益。以平和之氣,養浩然正氣。以虛靈之心,養腹中之氣,氣和而萬物壯,氣盈而勁足,拳術則威力大。

466,慢練太極是否對纏絲勁有幫助?答:慢練太極拳有助於纏絲勁的鍛練。因為意念由內慢慢向周身各部或集,或散,外形動作漸與心意相合,使氣血流布全身,通過經胳,可以使肌健,韌帶,全身都產生彈簧勁,久久練習,即可產生一觸即動的引化或進擊的纏絲勁。

467,會練和會養有什麼關係?
答:習拳練功,都要會練,會練才會養。不會練就不會養。

468,怎樣才能算是會練太極拳?
答:掌握正確的習練方法,遵循必須的規矩,就會練拳。

469,會練是否才會長功?
答:是的。不會練就不會養,不會養就不會長,所謂的不會長就是不長功。

470,不會練是否能練傷?
答:不會練,蠻練,瞎練,就會傷。不會養也會傷。

471,習拳練功是否要明拳理?
答:習拳練功首先要明理,在理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472,習拳練功的理大體包刮那些?
答:自然順勢,自然運化,自然得機,自然積累,自然昇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急不躁,似有意似無意,似有心似無心,不努責,不鼓勁,不強為,不求速,不自以為是,虛心求識,遵守拳規等等。

473太極拳的規距甚多,最主要的規距是什麼?
答:以心神虛靜貫始終和靜心慢練最為重要。

474,人的身體和道學的陰陽之論有什麼關係?
答:人的身體建康不建康,取決於陰陽調合不調合,這也是中國中醫界的觀點。

475,陰陽不平衡,出現陰盛陽衰會有什麼表現?
答:腎虛,要腿麻木,手腳冰涼,脾虛等一些疾病。

476,陽盛陰衰會有什麼結果?
答:肝火旺,心躁氣疾,雙眼模糊不清,嘴角起泡,膚熱等一些疾病。

477,靜心慢練,是否包刮器械?
答:靜心慢練是貫徹到整個太極套路中,包刮器械,推手,單操,單式。

478,練拳者在每天的練拳前應做好什麼準備工作?
答:做好基本的準備,在練拳的頭兩遍,要隨意練,放鬆練,無心練,無意練,不重外形,不重內意的活動。

479,頭兩遍隨心隨意練是為什麼?
答:其目的,就是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及韌帶,也就是通常說的熱身運動。

480,太極拳是身心運動,還是身勞動?
答:是身心運 。

481,身心運動是什麼含義?
答:是指全身體的,從裡到外的,不努責不鼓勁的,更不是強為憋氣的。

482,身心勞動是什麼?
答:勞動往往是局部的幾塊肌肉在反復的運動,而且會努責,強為,憋氣的使力。

483,練太極拳能否做身心運動?
答:能。但不能做身心勞動。不能勞心,勞身,勞神,勞形。

484,練套路前幾分鐘還應做些什麼?
答:先默立幾分鐘,練完後再默立幾分鐘。收功不少於三次。

485,為什麼每練一次都要收式?
答:可將行拳走架時擴散的氣收回丹田,這樣越收越多,越來越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86,初練太極拳者,練太極拳套路應注意什麼?
答:開始把動作練的純熟,協調,連貫`架形盡可能的舒展,大方,螺旋纏繞的圈要大而圓,大而連。使圓圈飽滿,無凸凹,無斷續。

487,習練太極拳架子要多高?
答:因人而異,順其自然,腿勁大一點的,年紀輕一點的,可低架習練,反之則中高架。

488,是否習拳的架子越低,或越高,就越有功夫?
答:不以架子的高低來評判功夫的深淺。

489,架子高,練拳時應當注意什麼?
答:不管架子高底,都要曲腿,坐胯,落胯,不要站著那裡練拳。

490,架子低練拳應當注意什麼?
答:低不可過。臀部低於膝部為過。膝部超過腳尖為過。過者傷膝,傷身。

491,會練會養,養什麼?
答:養氣,養血,養性,養精,養神,養形。

492,氣以直養而無害是什麼意思?
答:十年練拳,十年養氣,就是一身一世一直養下去而無害。

493,養身功的一大法寶是什麼?
答:清心寡欲,顧命惜身,固精,養精,保精是養身功的一大法寶。

494,真正意義上的性命雙修是什麼意思?
答:靜心能養神,靜心能養氣,靜心能養精,久而久之,練內又練外,練先天又練後天,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性命雙修。

495,學練太極拳,為什麼提倡學前人的精華去糟粕?
答:由於歷史的原因,歷史上的科學很不發達,老拳師也難免有認識不了的問題,以至產生了錯誤的概念,現代科學是進步的,所以要拿現代科學去認識前人留下的財富,取之精華,去之糟粕,不要對過去的東西生搬硬套的形而上學,僵化的,不加分惜的全部搬過來。

496,不科學的內容能否舉例?
答:比如:三更練拳,練拳前不准吃喝,不要解小便,還有迷信的色彩,對人體的不認識,對人體的內臟曲解,等等。

497,太極拳分八個特點,是否少一二個特點不受影響?
答:八大特點實質上是一個特點,少一個也不行。

498,太極拳有那八大特點?
答:1,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2,全身放長的彈性運動。3,順逆纏的螺旋運動。4,立身中正,上動下隨的虛實運動。5,腰脊帶頭,內外相合的節節貫串運動。6,相續不斷,濤濤不絕的一氣呵成運動。7,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動。8,從慢到快,從快到慢的快慢相間運動。

499,為什麼太極拳八大特點少一個都不行?
答:因為它們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更是相互轉換的。

500,如果孤立的對特八大特點其結果是什麼?
答:不但損壞了太極拳應有的特點,同時也影響了太極拳的正確性,科學性。

501,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太極拳是否都有八大特點?
答;都有八大特點,只不過表現的力度和幅度有輕有重,有大有小。

502:要想一下子全部掌握八大特點有無可能?
答:這是不可能的。只能循序漸進的理解和訓練。

503,學練太極拳最需要人的頭腦做什麼?
答:明白太極拳的理論,學習前人的先進經驗,明瞭太極拳的基本因素,查別和判斷,排除一些錯誤的干擾,就能使頭腦清晰,意識清楚,動作準確地接受太極拳。理解太極拳,認識太極拳,最終練好太極拳,步入太極殿堂。

504,什麼是統五行的口訣?
答:太極步法在五行,前,後,左顧,右盼,定。

505,什麼是行三節的口訣?
答:三節發力螺旋勁,梢領,中隨,根節催。

506,什麼是貫四梢口訣?
答:一動丹田之氣貫四梢,一靜四梢之氣歸丹田。

507,什麼是貫九竅的口訣?
答:以意領氣貫九竅,節節貫串中氣通。

508,什麼是備五弓的口訣?
答:五弓齊備整體勁,一動全動上下隨,能蓄能發剛柔濟,動如江河靜如嶽。

509,什麼是纏繞十八球的口訣
答:螺旋纏繞十八球,目的引導法們開,內纏外繞八種勁,勁勁意在他人先。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301--400)

摘至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301--400)

301,什麼是虛腰?
答:能松好腰,能塌好腰,就是虛腰。

302,虛腰的“虛”字怎樣解釋?
答:所謂的虛腰就是松腰。

303,虛腰的反面是什麼?
答:虛腰的反面是束腰,類似用一根繩索緊勒腰部。

304,收腰,癟腰,束腰會造成什麼後果?
答:都是腰部緊張而造成的,會使腰部硬而不靈,約束了腰的活動性。

305,腰為什麼一定要鬆開?
答:腰部放鬆,鬆開,前腹才能跟著鬆開,腹部鬆開,氣才能斂入丹田,沉入足底。

306,氣斂入丹田,沉入足底有什麼好處?
答: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上虛下實,胸空腹實,配合松胯,坐胯,圓擋,則腰勁下貫,兩股有力,下盤會固入磐石。

307,練拳要想上虛下實,中部活,腰應當怎樣做?
答:要松腰,這樣才能上松,下實,中部活。

308,如塌腰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答:塌腰首先要注意斂臀。

309,塌腰為什麼要首先注意斂臀?
答:塌腰首先斂臀,尾閭才會自然中正,骶骨才會有力,命門處才會自然張開。

310,要想做到腰轉動時自然,無偏,應注意什麼?
答:塌腰,斂臀,配合虛領頂勁,會陰內收,這時整個脊椎都會自然伸直,上下一線,轉動時才會自然無偏。

311,腰部圓活轉動和腎有什麼關係?
答:腰部虛實轉換,就是在內的兩腎抽換的在外顯示,它的在外的表現就是左右兩腰的旋轉。

312,祖國的中醫學是怎樣解釋腎和意氣的關係的?
答:祖國中醫學認為,腎是藏精之舍,生氣的來源,是性命之根,精水足,氣自足。

313,練拳時,兩腰不停的虛實轉換,它的實質是什麼?
答:一是在虛實轉換,二是活腰壯腎,三是精氣轉化的功效。

314,中定,不是雙重,這句話怎樣理解?
答:中定是在虛實之間,猶如天平稱一樣落在中間,此時兩邊誰加一羽,誰就會變實。其本身就決定隨著動勢的需要隨時準備轉換。且中定是上虛下實,而雙重卻是兩邊都是實實在在的實,上下也沒有虛實之分。

315,在虛實的理論中,有沒有一個什麼硬性規定,如:左腿或右腿實,其左手或右手一定就是虛或是實?
答:在常理中,右腰實,右腿就會實,左腿實,左腰也會實。但按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理論,有些動作,如陳式太極拳中的三換掌就突破了這個理論。所以,沒有一個硬性的規定,要根據需要而決定虛實。

316,練拳是否就以一動全動而為滿足?
答:不能。還要在練全趟架子時,能夠做到一氣呵成,內勁不斷。

317,為什麼在練拳中會有斷勁的現象?什麼原因造成的?
答:其實質是動作和神發生了分離的現象,沒有做好一氣呵成的相續不斷。

318,陳式太極拳往往有折疊一詞,這詞怎樣解釋?
答:折疊也稱折迭,在形體上表現就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後的做法。

319,檢查一個練拳者的意氣是否斷了,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
答:從練拳者的神氣是否鼓蕩來判斷。鼓蕩就是意氣動盪,反之,則是不動盪。神氣鼓蕩是反映意氣動盪的唯一表現。

320,為什麼說看神氣鼓蕩就能判斷練拳者的意氣是否動盪?
答:練拳者的意氣貫注動盪,是不允許用形態來表現的,它的表現方式就是靠神氣鼓蕩來體現。

321,轉腰在“轉”的問提上要分清什麼?
答:“轉”與“不轉”,“先轉”與“後轉”這個問提要分清。

322,“先轉”與“後轉”的腰區別在那裡?
答:就是在轉動時,看練拳者是先轉腰,後邁腿,還是先邁腿後轉腰, 或者是轉腰和邁腿在同時做。前者是正確的,是轉腰,體現了腰脊帶頭。後兩者都為不轉腰,沒有體現腰脊帶頭。

323,不轉腰的後果是什麼?
答:不轉腰就不能虛實轉換,不能上動下隨,不會一動全動,不會周身纏絲,不會勁由內換,推手較技時,就不能做到“引進落空”,無法“轉進如風”,無法沾粘連隨,無法舍己從人,不能做到圓活如珠,身法會遲滯,呆板。

324,以腰脊帶頭,來做好節節貫串是不是太極拳的規矩?
答:是太極拳重要的一規距。

325,太極拳是否講究眼神的重要性?
答:太極拳對眼神的要求是十分講究的。眼神如果不跟主動手走,就談不上眼神的傳遞。

326,練拳不傳神會有什麼後果?
答:造成神情呆滯,無精打采,神氣不鼓蕩。

327,內家拳的意氣神形基體是講什麼?
答:頭腦的想就是意,行動在於神經,神經是氣,實施在眼神,吃力在肌肉,肌肉伸縮,彎曲做出的各種動作為形。

328,練拳時眼神應當怎樣走?
答:應當跟主動手走。不可有太大的偏離,更不能逆反。

329,太極拳對神和形是怎樣比喻的?
答:神如捕鼠之貓,形如捕兔之鷹。

330,不重視眼神的運用,甚至用別的方式來表示意氣動盪為什麼不對?
答:不重視眼神的運用,甚至棄而不用,用傍頭,閉眼的方式來表示自己在運氣,在走意,在聽勁等,都是對神氣,意念,聽勁,運氣的誤解。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在神則靈。

331,練太極拳怎樣才是剛柔相兼備?
答:外形似柔,內如剛條,要柔有柔,要剛有剛,剛柔相濟。

332,柔是相對剛而言,這句話怎樣理解?
答:柔如果不對剛而言,就會被理解成軟,散,輕,浮,就會被理解為散而無形,軟而無勁,浮而無定,柔是松中有彈性勁的一種掤勁。

333,剛是相對柔而言,這句話怎樣理解?
答:如果剛不對柔而言,就會被理界為,強為,努責,硬發強。剛和柔這兩個字是太極拳中特有的字,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鬆軟,和剛強。

334,日常生活中對松柔是怎樣解釋的?
答:軟,無力,綿,塌,輕浮都會被認為是松。

335,日常生活中,對剛是怎樣理解的?
答:硬,強,直,重,定。寧斷不彎,都會被理解為剛。

336,太極拳對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答:氣形諸外,而內持沉著,靜重,精神內藏不露。

337,如努責做剛會有什麼後果?
答:剛易折,氣血不和,憋氣於身,有損元氣,這是太極拳所不能容許的。

338,太極拳偏剛是指什麼?
答:偏剛就是指偏硬,努責發勁。

339,太極拳中的一松一緊是做什麼用的?
答:一松一緊是濟剛柔,培養太極剛柔內勁的入們訣竅。

340,太極拳中的一松一緊在什麼地方表現出來?
答:在太極拳中,陰陽無處不在,開合無處不存,鬆緊無處不顯,動靜無處不隨。

341,練太極拳一動丹田之氣貫四梢,一靜四梢之氣歸丹田,基體拿什麼來操作呢?
答:訣竅就在於一松一緊。

342,一松一緊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答:所謂的一松一緊,不僅僅是筋皮肉骨的鬆緊,它還是精神,意氣的鬆緊。

343,一松一緊和沉著,柔順,濟剛柔有什麼關係?
答:心神意念一松,氣斂入骨髓,氣沉丹田,心神意念一緊,則氣出丹田,充於肌膚,這種一松一緊的方法,就是做沉著,柔順,濟剛柔的方法。

344,松與緊和開合,動靜,蓄放有沒有關係?
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345,松與緊和弛張,開合之間是什麼關係?
答:一松一緊,氣有弛張,弛者,斂氣入骨,歸入丹田,此時為合。張者氣出丹田,此時為開。

346,松與緊和蓄髮,剛柔之間有什麼關係?
答:一松一緊,蓄髮相變,松時為蓄,此時為柔,緊時為發,此時為剛。

347,一松一緊在練拳習架中是怎樣表現示的?
答:開展時為緊,沉合時為松,運勁時為緊,定式時為松,腹部開時為緊,腹部合時位松,發放時而緊,收蓄時為松,上一式與下一示即轉關處有松,往返折疊處有松。

348,太極拳的方圓怎樣解釋?
答:其方圓的定意就是剛柔的定義。

349,方圓在練拳習架中怎樣表示?
答:圓為緊湊,方為開展,圓為柔,方為剛,這是太極拳中要求方圓相生的由來。

350,初練太極拳的人是否要表示方圓相生?
答:初學者可以只表示圓,不表示方。當功夫純熟以後,再表視出方圓。

351,怎樣表示方點?
答:表現方點的方法是,在勁的落點表現處剛來。

352,為什麼在練拳習架中,在勁的落點要表現出剛點來?
答:只圓不方,就是只柔不剛。練太極拳應表現出勁別來,否則就不是太極拳。

353,沒有勁別的拳是什麼拳?
答:是軟拳,滑拳,歸根到底,不是太極拳。

354,只圓不方是什麼拳?
答:就是沒有勁別的拳,也就是只柔不剛的拳,歸根到底是軟拳。

355,只方不圓的拳是什麼拳?
答:被稱為是硬拳,是只剛不柔的拳。

356,拳論上說,呼為開,為發,為呼是什麼意思?
答:是要求在發勁,放勁,開展等一些剛點上配合呼氣,以助拳威。

357,拳論上說,吸為合,為蓄,是什麼意思?
答:是要求在合,收,蓄勁等一些柔上配合吸氣,以備在方點的勁力。

358,剛性的加強,靠什麼來實現?
答:剛性的加強靠加強內氣的貫串,靠內勁的純厚來加強。

359,變換剛柔,在神氣上來說靠什麼來實現?
答:靠隱則柔,顯則剛來實現。

360,隱則柔,顯則剛怎樣解實?
答:就是表面上柔,實則內裡是極強的剛。

361,變換剛柔在姿式上怎樣來實現?
答:是通過開合來完成。

362,通過開合來完成剛柔變化,基體怎樣操作?
答:在運行,收蓄,相合時表現出極柔的柔,但掤勁不丟。在運勁到落點時,表現極強的剛。

363,練拳中有運行和運勁之說,怎樣區別?
答:沒有攻擊意識為運行,有攻防意識為運勁。

364,用什麼配合使剛柔能充分表現出來?
答:用神氣的隱和顯和姿勢的開合就得以表現。

365,運勁為剛,但在整個運勁過程中,剛的力度有沒有變化和區別?
答:有區別的。也是有變化的。在運勁開始是,一般是微剛,隨著離落點越來越勁,剛的力度在不斷加強,到達落點時,是極強的剛,同時,也是精神,意氣的聚集之處。366,太極拳中的“柔行氣,剛落點”是怎樣解實?
答:柔行氣就是要求柔時吸氣,剛落點就是在落點是要表現出勁別,並以呼氣加以配合。吸,呼,都要意氣相配合。

367,陳式太極拳和揚式太極拳即其它太極拳最主要的區別在那裡?
答:陳式太極拳的1,螺旋纏繞,2,折疊往返,3,剛柔相濟,4,快慢相間,比其它太極拳的力度,幅度,都大,明顯。

368,除了陳式,其它太極拳有沒有陳式太極拳的四個特點?
答:是有的。只是表現的力度,強度,幅度,有區別。應當說,揚式及其它太極拳都有螺旋纏繞,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折疊往返,方圓相生的。

369,螺旋纏繞的目的是什麼?
答:纏絲是運中氣之法門,螺旋纏繞的方法,也是運行中氣的方法。

370,纏絲勁的特點是什麼?
答:主要是粘,象膠水一樣粘住對方。

371,纏絲勁在外的作用是什麼?
答:進攻時,通過螺旋增加拳術的威力,防守時,通過纏繞弧形引化對方的勁力,有利於卸掉和化解引化對方的來力。

372,纏絲在上肢是怎樣的表現?
答:轉腕旋臂。

373,纏絲在下肢是怎樣的表現?
答;轉踝旋腿。

374,纏絲在人的身驅是怎樣的表現?
答:旋腰轉脊。

375,纏絲是由幾個纏絲勁所組成?
答:由兩個基本纏和五個方位纏所組成。

376,兩個基本纏是什麼內容?
答:順纏和逆纏是纏絲的基本纏。

377,五個方位纏是什麼內容?
答:1,左右纏,2,前後纏,3,上下纏,4,大小纏,5,裡外纏。

378,順纏是怎樣的表現方式?
答:順纏是離心力,表現在上肢是離身軀越來越遠,表現在身驅上是胸腹相開,表現在下肢也是離身肢越來越遠。

379,逆纏是什麼表現方式?
答:逆纏是向心力,表現在四肢是離身軀越來越近,表現在身軀上是胸腹相合。

380,順纏在手掌上是什麼表現?
答:手心由內向外翻轉。

381,逆纏在手掌上是什麼表現?
答:手心由外向內翻轉。

382,每個基本纏有幾個方位纏來配合?
答:每做一個基本纏,不會少於兩個方位纏來配合。

383,要想掌握纏絲勁,應當掌握那些要領?
答:第一要在精神實質上掌握。一舉一動周身要輕靈,精神要領起,避免滯重,呆癡,第二,在運勁纏絲中,要節節貫串,第三,要神氣鼓蕩一氣呵成,意氣內斂,不可別有所思而造成勁無含蓄,身法錯亂,氣勢散漫。

384在做纏絲時,應把什麼貫徹動於動作之中?
答:首先是把心意貫於滔滔不絕的動作中,其次,配合於呼吸和腰脊帶頭,則神氣鼓蕩,氣不散漫。

385,什麼是纏絲勁必須掌握的精神實質?
答:運動輕靈與貫串,精神鼓蕩乃是掌握纏絲勁,必須掌握的精神實質。

386,螺旋纏絲勁之一的病手“缺陷”是怎麼回事?
答:在運勁時,應把勁運到接觸對方的點上,也就是把勁運到接觸面上。如:運勁於手,把勁運到掌上或拳面上。再如:用肘去攻擊對方,就把勁運到肘上,如果掤架對方,就把勁運到小手臂上,等等。如果不把勁運到該到的地方,就是缺陷。

387,缺陷在拳論上是怎樣解釋的?
答:運勁時,沒能把勁運到弓背上,而是把勁運到弓裡面,就為缺陷。

388,如果運勁時,不把勁運到弓背上會是什麼結果?
答:運勁不到接觸面,而達不到相關的地方,不但削弱了掤勁,也矢去了纏絲勁,不能有效的進功和防守。

389,運勁纏絲第二個病手“凸凹”怎樣解釋?
答:就是運纏絲勁時,應在所有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有曲線弧線,也就是說要劃圓圈,並保持掤勁不丟,如果在劃圓中,也就是在纏絲中,出現扁,尖,發生棱角,就是“凸凹”。

390,螺旋纏絲第三個病手“斷勁”是怎樣解釋?
答:就是在纏絲運勁時,不一運到底,有斷斷續續的運勁現象,中途停頓,為斷勁。

391,螺旋纏絲的內涵是什麼?
答:心神意氣的纏繞纏絲,其外表是螺旋運動。

392,纏絲勁在剛柔方面的特點是什麼?
答:其柔時,粘住何處,何處纏。推手較技時的引化,卸勁,靠的就是螺旋纏絲,令對方難進又難退。其剛時,它又是挨住何處何處擊,如紅爐出水,令人不敢摸,渾身上下都是手,處處會打人。

393,纏絲時,身軀和四肢是什麼關係?
答:以身軀為主要,通過腰脊的旋轉和胸腹折疊運化,來帶動和貫串上下,四肢的螺旋纏絲,從而達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纏絲。

394,纏絲勁內外怎樣配合?
答:內有纏絲,外有螺旋,裡纏為本,外纏為用,裡纏指的是心神意氣的纏絲,外纏指的是筋皮肉骨的螺旋運動。內外合一的螺旋纏絲才是真正的纏絲勁。

395,初學者在作纏絲圈時,應當作大還是作小?
答:先大圈待功夫純熟,自然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無圈,看似無圈,心中有圈。

396,要使人體任督二脈得以溝通,靠什麼來實現?
答:靠胸腹折疊運開合來實現。

397,胸腹開合時,意氣怎樣行?
答:身以腰為界,胸腹開時,腰以上氣上行,行之兩肩,通達指掌。腰以下氣下行,貫達兩腿,胯,膝,腳到足。胸腹合時,四梢之氣歸丹田。

398,一身的總開合是胸腹折疊,它對內藏有什麼好處?
答:胸腹折疊開合,就是按摩五藏,並通過其經脈使氣血流行,營衛周身。

399,胸腹開合對全身有什麼好處?
答:胸腹開合,全體舒暢,胸部一松,橫隔膜下降,雙肋下沉,帶動全身自然下墜,則形成上虛下實,胸空腹實,氣沉丹田,做到上虛下實,胸空腹實。

400,上虛下實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答:上虛,胸空,下實,腹實,則濁氣下降,清氣自然上升,陰陽得以分清,練拳,推手身體象不倒翁,不懼別人推倒。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201--300)

摘至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201--300)

201,剛在太極拳中是怎樣表現的?
答:在太極拳中,運勁時為柔,方點為剛,運勁到落點是極強的剛。

202,柔韌是怎樣解釋?
答:軟而有彈性。

203,和順怎樣解釋?
答:中和之氣,順順達達。

204,柔順是怎樣解釋?
答:就是柔韌與和順。

205,和是什麼和,順者應該怎樣?
答:和者是心內中和之氣,順者流暢無滯。

206,什麼是心內中和之氣?
答:中丹田之氣,中間之氣,不偏不依之氣。

207,松是怎樣解釋?
答:全身肢的筋皮肉骨,骨縫,放鬆,鬆開,伸拔,拉長,尤其是骨節的鬆開。

208,松和軟有什麼區別?
答:有著本質的區別。松是松柔,松中有彈性。軟是疲軟,是散。松是有掤勁的,軟是疲踏無力的。

209,全身肢的鬆開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答:會產生彈環勁,就是掤勁。

210,掤勁有什麼用?掤勁和內勁是什麼關係?
答:練拳習架,推手較技,都離不開掤勁。掤勁是太極拳的總勁。把意氣貫入掤勁之中,就是內勁。

211,怎樣練習掤勁?
答:首先催毀身上原有的僵勁,拙力,再通過全身肢的放長以達到產生掤勁。

212,練拳用意不用力的目地是什麼?
答:通過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鍛煉,逐步達到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虛至虛靈的高度境界。

213,人類的身體為什麼會固有僵勁與拙力?
答:人類為了生活,不得不在很小的時候就舉重拿重物,從而養成了使力的習貫。這種力用在練太極拳上就是僵勁,拙力。

214,拙力,僵勁有什麼不好?
答:造成肌肉緊張,關節僵硬,筋韌不活,反應到太極拳中,練拳者會感到這兒不順,那兒不適,周身難以協調。

215,初練太極者,應但首先解決什麼問提?
答:催僵,去硬,求柔。

216,習練太極拳一般分為幾個階段?
答:三個階段。即:1柔順,2,沉著。3,虛靈。

217,習練太極拳的第一個階段即柔順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學習,模仿拳架的姿勢,可以無心練,無意練,不表現勁別。

218,在習練的第一階段裡,應儘量做好什麼?
答:把套路練協調,順達,周身盡可能的放長身驅,鬆開骨節,伸拔皮肉,拉長筋韌。

219,松沉入手求柔順,它的全意是什麼?
答:在練拳習架時,鬆開身上的骨節,筋韌,皮肉,並且有下沉之意,這樣才有可能求的練拳者柔韌和順達。

220,練拳時,除舌頂上,會陰內收,虛領頂勁三處有上提之意,其它部位是否都要下沉?
答:是的。

221,全部下沉主要有那些內容?
答: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沉髖,坐胯,落胯,斂臀,雙肋下沉,橫隔模下降等諸多要領。

222,欲剛先求柔,柔又是用鬆開的辦法求,那麼求輕是否就是求柔?
答:柔是全身肢的放長而來的,不是求輕,求輕是永遠得不到柔的。

223,求輕會有什麼後果?
答:求輕不會去掉身上的僵勁,而且是處處不敢出手,放不開手腳,並且會變的更為拘謹,會使神形意氣渙散,神氣因氣勢散漫而偏軟。

224,求重會有什麼後果?
答:求重就會使拙力,這樣拙力和僵勁不但不能去掉反會更加嚴重,重起重落的練拳會導至血脈不通,周身遲滯。

225,鬆開是否僅僅是筋皮肉骨的鬆開?
答:不僅僅是。其身心也要鬆開放鬆。其間包刮1,表情放鬆,2,精神放鬆,3,體內放鬆,4身肢放鬆,5,呼吸放鬆。心裡想著松,內在的心意鬆開,內外都要鬆開。

226,人體的節竅是什麼?
答:是經脈的穴竅,經穴是內氣流行最活躍的地方,最靈感之處。它位於人體的骨節之處,所以稱它為“節竅”,它是內氣進出骨髓之門。

227,意氣貫注經穴的方法是什麼?
答:是用頭腦氣想各個節穴。

228,意想節穴的結果是什麼?
答:以意想穴,循竅而行,日日貫注,晝夜貫輸,日久則筋韌,皮骨自然分離,骨關節自然開張,達到鬆開放鬆的效果。

229,意想節竅對內在的意氣流行取什麼結果?
答:在意想節竅的同時,內氣也同時由節竅進入骨髓之中,節節貫注,而又出於骨髓,充於肌膚,通過經絡達四梢。

230,松沉入手求柔順的目地是什麼?
答:是習練太極拳去拙力,去僵勁進入柔順階段培養柔韌內勁的關鍵所在。

231,太極拳中的放勁,勁是從那裡來的?
答:它是由足根盤旋至膝,到腿,到胯,到腰脊,至肩到肘,到手。

232,如果想使勁完整一氣地節節貫串起來,達到整體勁的一氣呵成,應當怎樣做?
答:就要在習拳練架時,要做到以腰脊為主宰,腰脊帶頭,腰脊為中心環節,並且要由腰脊帶頭下的上動下隨。

233,要做到上動下隨,關鍵是什麼?
答:腰脊帶頭,內外合一,周身一家。而要做到這一點,腰脊轉動產生的離心力是關鍵。

234,如果不用腰脊帶頭會有什麼後果?
答:會呆扳,不圓活,斷勁,使拙力。

235,拙力,僵勁是什麼力?
答:努責,鼓勁的力,舉重憋氣的力。

236,拙力會使全身有什麼樣的表現?
答:全身僵硬,動作滯重。

237,練拳使拙力會造成什麼後果?
答:血脈不通,筋骨不松,肌健不活,全身拘謹.

238,初練太極拳者在剛柔方面要經過什麼階段?
答:要有一個時期來摧毀自身固有的僵勁,故稱這個時期為摧僵求柔期。

239,摧僵求柔階段是否在練拳時可以表現勁別?
答:不要表現勁別,不要表現剛柔,不要用力。

240,勁別怎樣解釋?
答:勁有八種勁,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和表現處剛柔點的意思。如,運行時為柔,到落點為剛。

241,摧僵求柔期,是否可以說是練功期?
答:它是練功前的準備階段,不能稱為是練功期。而是初學期。

242,什麼時侯可以進入練柔成剛期?
答:身上的僵勁,硬力以經去掉,在進入練柔成剛期。

243,什麼是練柔成剛期?
答:練拳時要表現出勁別,該柔的柔,該剛的剛,這就是練柔成剛期。

244,如果不能表現勁別就說明了什麼問提?
答:剛柔不足,速度過快,疲軟,都會造成勁別不明。

245,勁別表現是否就是柔行氣,剛落點?
答:是的。基體的做法是在拳式的落點要表現出極強的剛。而剛後,要表現極柔。柔行氣,剛落點。柔吸氣,剛呼氣。

246,在練拳時是否一定要柔吸氣,剛呼氣?
答:初練和練慢拳可以自然呼吸,功夫純熟者可以在拳式的落點時呼氣,放勁。

247,剛柔相濟的高級階段應該配合那些東西來做?
答:配合心意和呼吸來做,真正做到意,氣,力。的相合,威力會大增。

248,太極拳不能接受什麼樣的剛柔?
答:不能接受努責鼓勁的剛,也不接受無彈性的疲軟的柔。

249,周身一家是怎樣的表現?
答:就是一動全動,手動,腳動,胸腹腰脊,心意勁力一齊動。協調連貫無斷續。

250,周身一家的基礎是什麼?
答:1,內外相合。2,節節貫串,3,一氣合成。共同,同時完成才是周身一家的基礎。

251,內外相合的解釋是什麼?
答:內外相互配合,內在的心意,外在的神形相互配合融為一體。

252,節節貫串怎樣解釋?
答:無斷續,無斷勁,無間斷。

253,練拳時作出勁由足底一節一節升至手的形態,並認為這就是節節貫串,對不對?
答:這是對傳勁的誤解,不可以做出這種傳勁的姿態。內在的意氣活動,不能表現在外的形態上,而是表現在神態上。

254,傳勁是怎樣把勁由足底,傳至膝,傳至胯,由腰脊到手的?
答:要靠腰脊這個中心環節的轉動,來帶動。

255,腰脊帶頭是什麼意思?
答:所謂頭,就是先,是領導的意思。這裡是說,腰脊要先動,四肢後動,四肢是在腰脊的帶動下動。

256,人體有許多環節,中心環節在那裡?
答:腰是中心環節,脊是中心環節,腰脊是中心環節。

257節節貫串怎樣解釋?
答:關節依次貫串為一節。

258,中心環節轉動,會帶動什麼?
答:中心環節轉動,會產生離心力,經內外相合,就能一氣呵成的完成節節關串。

259,節節貫串一定要在什麼條件下才能完成?
答:一定要在一氣呵成的條件下完成,而一氣呵成的勁就是由腰脊帶頭轉動之下產生的,因此說,節節貫串是在腰脊帶頭轉動下而完成的。

260,如果節節貫串被理解為要做出傳勁的神態會怎樣表現?
答:就會象機器人一樣,一節一節的傳動,破壞了勁的整體性。

261,節節貫串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答:是把勁瞬間傳到手上去攻擊別人。

262,如果節節貫串做出了傳勁的形態其結果還會有什麼?
答:達不到瞬間傳勁到手上的目的去攻擊敵人,還會產生斷勁,呆板的病象。

263,上動下隨,周身一家,內外合一是否能快速練成?
答:不是一朝一日練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反復的學習,反復的研究,反復的體會,用太極之理來指導訓練,最後才可達到。

264,學太極拳是否可以認為是某一個大師的作品,而不敢提出學其精華,去之糟粕的口號而照班原練?
答:學習太極拳,首先是要提倡科學化,不要僵化。任何一個人都逃避不了“人無完人,金無足金”的邏輯,太極拳的發展,壯大,就是靠後人來不斷的完善來提高的。

265,為什麼不能把某大師的作品照班原練?
答:由於歷史的條件,前輩們不可能有用科學的思想來認識世界,必然會產生一些違反科學和自然規律的東西。

266,腰脊是人體的什麼軸?
答:腰脊是人體的主動軸,是人體的中心環節,要想做到上體松,下體實,中部一定要活。

267,兩膊相系是什麼意思?
答:就是肩與肩,肘與肘,手與手之間,在開時象有一根牛筋系著一樣,想掙也掙不開。合時中間象有一個彈簧一樣,想合也合不攏。

268,上於兩膊相系,下於兩腿相隨,相隨的含義是什麼?
答:其一是兩腿之間要相隨。其二,手於腳之間要相隨。

269,上下相隨,中間自然相隨其含義是什麼?
答:就是上下動,中間要應,中間動,上下要和。

270,一動全動的含意是什麼?
答:手動,足動,胸腹腰脊,心神意氣一起動。

271,上下動,中間應的運作為什麼在腰脊?
答:轉關全在腰脊,腰脊不轉,僅憑兩手動,手腕關節和鎖骨關節這兩個節梢就不會相照,就會形成手動身不動的呆扳,手動身腿不隨的不活,照成遲滯的病象。

272,內外合一的涵義是什麼?
答:內有髒俯筋骨,外有肌皮肉骨,四肢百骸,意氣神形都要合一。

273,內外合一首先要做好什麼?
答:首先要做好周身六合。即,外三合和內三合。

274,什麼是內三合?
答: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275,什麼是外三合?
答:手與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

276,什麼是合?
答:相互配合的意思。

277,練太極在內意的指導下,應做什麼?
答:內氣上下貫通,纏繞運行,入於骨髓,充于肌膚,達於四梢,經丹竅,貫經穴,遍遍全身,使先天和後天混而合一,練就成一位混元氣。

278,內外合一,上動下隨,是否是太極拳的規距?
答: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又是太級拳的整體運動的一貫規距。

279,腰在太極拳中站什麼位置?
答:練太極,拳腰是一身主宰,上下溝通的樞紐,左右轉換的中軸。

280,腰在太極拳中對意氣和身法有什麼影響?
答:中氣的貫注,意氣是否能沉入丹田,內氣的出入,虛實的轉換,一身的中正和平准,都和腰有著密切的關係。

281,太極拳久動不疲的動力是從那裡來的?
答:來自虛實的轉換。

282,虛實轉換的總樞紐是那裡?
答:虛實轉換來自於腰,腰是一身的總樞紐。

283,腰的虛實分的清,是否關係到其它虛實分的清?
答:腰的虛實如分的清,全身的虛實就得以分的清。

284,“虛”是怎樣解釋?
答:虛是松,是空,是假,是不實在。

285,“實”是怎樣解釋?
答:是踏實,真實,實實在在。

286,練太極拳虛實轉換是否重要?
答:虛實轉換是練太極拳架,推手較技動力的來源,虛實轉換的好,練拳就回耐久不疲,轉換的靈,精神就充沛。

287,虛實是怎樣產生的?
答:是由於人體的重心移動而產生的。

288,怎樣分清,輕,重,沉,浮,和虛實的關係?
答:需知練拳要半不要偏,要沉不要重,要輕不要浮的拳理。

289,什麼是要半不要偏?
答:所謂的半是指人體的重心在兩腿中間的三分之一以內,這是合理的。偏是超出了重心在兩腿中間的三分之一範圍,也有可能接近獨立的範圍。

290,半和偏區別的內涵在那裡?
答:半,身體就會有著落,且有利於虛實轉換的靈活。偏則身體無著落,虛實轉換會呆滯。偏是病。

291,什麼是要沉不要重?
答:練拳習架要沉著穩健,氣沉丹田乃之足底,雙肋下沉,橫隔膜下降,曲腿,坐胯,落胯,沉髖,邁步輕,沉,穩,這是沉的表現。重則是上體努責故勁,下體重起重落,全身高低起伏,邁步虛實不分,沒有下成之感,這是重的表現。重是病象。

292,什麼是輕,什麼是浮?
答:習拳不但要沉著穩健,同時還要輕靈圓活,內氣充足,不癡不呆,神氣鼓蕩,充滿生機,輕而沉穩。浮則是氣力上浮,挺胸,聳肩,拔高,足下無根。

293,虛實要分清,首先是指那裡的虛實要分清?
答:首先是腰的虛實要分清,然後是足的虛實,手的虛實,最後是一手一足的虛實。

294,腰的虛實想要做好,腰應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答:先做好松腰,塌腰,和虛腰。

295,腰怎樣才叫虛?
答:能松,能塌,就能虛。

296,腰虛後有什麼好處?
答:腰虛後,練拳才能圓活,轉的靈,身法不呆板。

297,什麼是松腰?
答:是頸椎骨,脊椎骨,胸椎骨,腰椎骨直至尾閭骨,骨節要放鬆,鬆開,並從頸椎到尾閭的筋皮肉骨也隨機放鬆,鬆開,伸拔,拉長。要有意念的放鬆,鬆開,伸拔,拉長。

298,松腰的反面是什麼?
答:是緊腰,緊腰就是收緊頸骨到尾閭骨的骨節和筋皮肉骨,骨節不鬆開,不伸拔,腰脊象捆上木板一樣,使腰脊轉動不活。

299,什麼是塌腰?
答:是頸椎骨至尾閭骨在鬆開的前提下,還要有下沉之意,並且要節節相對,直豎對準,不要錯位,彎曲,以致造成身法偏移,挺胸,駝背,等都是骨節沒有直豎對準而造成的。

300,塌腰的反面是什麼?
答:骨節不對準,身法偏移,造成癟腰,挺腹,窩胸,駝背等病象。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101---200)

摘至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101---200)

101,太極拳在意氣方面被稱為是什麼運動?
答:是大腦指配下的意氣運動。

102,內在意氣是否動盪,在什麼地方可以表現出來?
答:外在的神氣動盪是內在意氣鼓蕩的唯一表現。

103,強調太極拳要以氣運身,那麼是否在練太極氣時就要想著氣怎樣運?
答:練氣時不要想著氣怎樣怎樣運,要想著意怎樣行,就是想著意怎樣通過竅門,貫注到動作中。

104,練拳時,閉眼,傍頭以此來表示在運氣,聽勁等是否正確?
答:是錯誤的。是對太極拳意氣的誤解。不可學,更不可做。

105,內氣和外形是否能分離?有什麼後果?
答:內意和外形不可分離,否則目光會呆滯,行動遲扳。

106,什麼是太極功夫?
答:太極功夫有兩層意思,一是祛病延年的養身功,二是強身防身的技擊功。簡單的說,一是健身,二是克敵。二者統一才是太極功夫。

107,只重視養身功的斷練是否是正確的練太極拳?
答:不正確。只重視養身功的斷練,不重視技擊功的斷練是不完整的太極拳。也就是不為拳。是拳必有攻防技術。

108,只重視養身功的鍛練是一種什麼性質的鍛練?
答:是一種健身式的,氣功式的鍛練,不屬於拳術範圍。更不屬於武術範圍。

109,只重視技擊功的鍛練,不重視養身功的鍛練,是正確的嗎?
答:不正確。是一種只有標沒有本的鍛練。不是內功拳所為。所以也不能算是太極拳。

110,只重視技擊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斷練?
答:是外家拳,是拳擊運動,跆拳道等等一些搏擊形運動。

111,太極拳只所以有顯箸的養身功效,其最終原因是什麼?
答:是在於始終的心神虛靜。

112,練太極拳應把意識放在什麼地方?
答:把意識貫注於動作中。

113,所謂的以意行氣應當怎樣理解?
答:練氣要用心想著練,用意領著練。

114,練太極拳在外的表現應注意什麼?
答:時刻不忘外顯的神氣鼓蕩,做到不呆,不癡,不滯。

115,靜樁,動樁,活樁都應該注意什麼?
答:都要思想集中,精神蘊蓄,心靜神寧,雜念不起,全神貫注。

116,練太極拳是否要求心意動全體動?
答:是的。心意動全體動,心意靜則全體靜。

117,太極拳其實質是什麼道?
答:是中庸之道。

118,中庸之道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答:中正不偏,擇中而行。

119,什麼是太極的中正?
答: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120,中正在太極拳中的身法是怎樣表現?
答:在身法上,陳式揚式為代表的太極拳體現的是立身中正,吳式太極拳體現的是斜身中正。

121,身法的中正怎麼樣來掌握?
答:無所偏倚,自頂而下一線穿成,周身內外,左右平准。

122,練太極拳要求中正以什麼為主?
答:以身驅的中正為主,肢體的中正為輔。

123,肢體的中正影響不影響身肢的中正?
答:中正是全身肢的中正,肢體的中正與否,直接影響身體的中正。

124,人有那三節之分?
答:上肢為梢節,下肢為根節,軀體為中節。

125,人體三節又分為幾節?
答:每節又分為三節,共九節。就是意氣運行的九竅。

126,人體共九節竅在人體的什麼地方?
答:上體分為三節:1,根節:肩井穴,2,中節:曲池穴。3,梢節,勞宮穴。
下肢分為三節:1,根節,環跳穴,2,中節,陽陵穴,3,湧泉穴。
身肢分為三節:1,根節,下丹田,2,中節,中丹田,3,梢節,上丹田。

127,人體有五弓之分,在什麼地方?
答:上肢為兩張弓,下肢為兩張弓,身軀為一張弓

128,人體有弓把和弓梢之分,在五弓的什麼地方?
答:人體有五個弓把,弓把是最吃力的地方,它們的位置是:下肢的兩膝,上肢的兩肘,身軀的命門穴。弓梢有十個:上肢的兩腕,兩鎖骨,下肢的兩足根,兩胯。身軀的第一頸骨和尾閭骨。

129,五功的作用是什麼:
答:做好五功齊備才能:1,有整體勁,2,能蓄能發,剛柔相齊。3,才能一動全動上下隨。

130,全體中正應當做的什麼?
答:五功齊備而合一,三節貫串為一節,則全體中正。

131,丹田怎麼解釋?
答:丹田是練丹的地方。

132,人體有幾個丹田?
答:人體有四個丹田。

133,四丹田在人體的什麼地方?
答:關於丹田之說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此處指出的丹田所在處只代表本派太極拳的觀點論說。即:上丹田在兩眉之間的祖竅穴,中丹田在臍下的神闕穴內,下丹田在擋下的會陰穴。後丹田在腰後的命門穴。兩眉之間的祖竅穴有人稱為印堂穴。臍下的神闕穴有人稱氣海穴。其它亦然。

134,上丹田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答:聚精會神,上丹田主要管神,俗話說,上封天門,輕如羽毛。

135,中丹田主要作用是什麼?
答:是培氣養氣的地方。是氣的住舍,氣的倉庫。

136,下丹田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答:管沉墜穩健。俗話說,下封地戶,沉重如山。

137,後丹田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答:後丹田是意氣出入之門。

138,太極講三性歸一是指什麼?
答:精,氣,神歸為一體。

139,一而運二氣是怎麼回事?
答:這是太極拳特有的一種運氣法。以腰為界,腰以上氣上行,腰以下氣下行。

140,太極拳中講統五行是指什麼?
答:是指步法。前,後,左,右,中。或者說,前,後,顧,盼,定。

141,太極拳中講顧,盼是指什麼?
答:左為顧,右為盼。

142,把人體分為三節,對練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答:行三節,三節發力螺旋勁,梢領,中隨,根節催。

143,把人體分為九個節竅其目的是什麼?
答:貫九竅,是指意氣要貫注九竅。依竅而行。以意領氣貫九竅,節節貫串中氣通。

144,太極拳還把人體分為十八球是指那裡?
答:指兩踝,兩膝,兩胯,兩肩,兩肘,兩腕,兩臀,頸,胸,腹,腰。

145,十八球是幹什麼用的?
答:內纏外繞十八球,引導意氣開法門,內纏外繞八種勁,勁勁意在他人先。

146,為什麼要纏繞十八球?
答:是鍛練全身的主要關節,防止老化,推遲老化的好辦法。

147,太極拳中所說的八門五步的八門指的是什麼?
答:八門也稱八卦或八方,是指太極拳的八種勁。

148,太極拳有那八種勁?
答:掤,捋,擠,按,采,挒,肘,靠。

149,太極拳中講的三法合一是指什麼?
答:是指功法,拳法,養身法,三法合一。

150,太極拳指的內氣是什麼?
答:指丹田之氣,是指行駛在經烙中之氣.

151,太極拳的內氣是幹什麼用?
答:養身,保健都靠內氣,制敵克敵也靠內氣貫注於著中才會有威力。習拳,練架,內氣貫入動著中,神氣才會鼓蕩。

152,內勁,和內氣是什麼關係?
答:內氣足,內勁才會足,內氣的大小,決定內勁的渾厚與否。

153,什麼是不偏不倚?
答:不偏向某一方,也不依靠某一方。

154,什麼是不即不離?
答:不永遠站主,也不永遠離開,動靜相間。

155,什麼是中和之道?
答:就是中庸之道。中間的意思。

156,什麼是心虛實腹?
答:上胸部松空,下腹部實。上虛下實。

157,什麼叫無過,無不及?
答:不要超過所要的距離,也不要達不到所要的距離。

158,什麼是氣沉丹田?
答“意氣沉入丹田。

159,什麼是舌頂上額,取什麼作用?
答:舌頭輕輕頂主上額,能使任督二脈得以溝通。

160,什麼是周天迴圈?
答:大周天和小周天的迴圈。

161,什麼是會陰內收?
答:會陰處輕輕夾起而不漏氣。

162,中正不偏要求其一是什麼?
答:要頭正,項直,虛領頂勁。

163,為什麼要虛領頂勁?
答:虛領頂勁後,精神才能提起,中氣才能貫注。

164,什麼叫虛領?
答:虛者,輕輕領起,不可過,也不可不及。唯意思而已。

165,什麼叫唯意思而已?
答:是有意念的,思想想的,非隨隨便便的。

166,中正不偏要求其二是什麼?
答:在於胸空腹實,上虛下實,心要虛靜,胸部松空。

167,為什麼要胸空腹實?
答:心虛,胸才能空,胸空,橫隔膜下降,雙肋下沉,胸肋下沉後,腹部會自然鬆開,充實,腹部鬆開後,氣才能沉入足底,因此,下盤才能固入磐石,形成上虛下實中部圓活,下體沉穩之式。

168,中正不偏要求其三是什麼?
答:在於塌腰斂臀,脊拄豎直。

169,塌腰時要區別什麼?
答:塌腰要區別軟腰,區別於駝腰,彎腰,癟腰。

170.什麼是軟腰?
答。無掤勁的,疲塌綿軟的。

172,為什麼要塌腰斂臀?
答:塌腰斂臀,腰勁才能下貫,全體之勁才能合于丹田而不漂浮,斂臀則骶骨有力,尾閭中正,配合命門,命門會自然放鬆,張開,中氣貫於脊中,上自百會,下達會陰,一線穿成,此時就是身弓備好。

173,中正不偏其四要求是什麼?
答:沉肩墜肘

174,為什麼要沉肩墜肘?
答:兩肩是否圓活`,全在兩肩是否能鬆開,下垂,兩肩不能鬆開則圓轉不靈。

175,兩肩怎樣才能沉著虛靈?
答:兩肩如同掛在兩膊之上一樣,則兩肩才能沉著虛靈。

176,沉肩為什麼必須墜肘?
答:肘不墜,肩就不會沉。

177,不沉肩墜肘會導致什麼病象?
答:不但四肢圓轉不活,氣還會上浮,周身之勁也會跟著上浮而不得力,不沉穩,且影響身體的中正。

178,臂功如何做好?
答:沉肩墜肘,肩,肘,手三節,節節貫串,達於手指,且臂弓備好。

179,是否在練拳時從頭至尾都要沉肩墜肘?
答:練拳時兩臂,兩手,無論如何運轉,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始終都要保持沉肩墜肘。

180,中正不偏要求其五是什麼?
答:沉髖,落胯,曲腿,坐胯,垂直相對

181,垂直相對是指什麼?
答:是指兩腿弓節在虛步或丁步時要兩節相對。即足跟和環跳穴相對,其它身弓節和手弓節也須兩節相照。

182,腿部如何才能做到兩節相對?
答:必須挺膝,沉髖,曲腿,斂臀,坐胯落胯。

183,為什麼要兩節相照或稱兩節相對?
答:兩腿之間的樞紐是兩胯。腰勁能否下貫,周身是否相合,上下能否相隨,一身能否中正,全在胯弓梢和足弓梢是否能兩節相照。

184,什麼是胯的鬆開?
答:胯的鬆開,不是說站在那裡把兩腿岔開就為鬆開了,而是指胯的骨縫鬆開,放長。

185,用什麼辦法來使胯鬆開?
答:坐胯,落胯就是松胯的特有辦法。

186,坐胯,落胯誰是虛,誰是實?
答:坐胯為實,落胯為虛。

187,如果不松胯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答:不松胯,襠就不會圓,轉換不會靈,上下合不住勁,不能使足腳踏實地,且影響身體的中正。

188,曲膝的高度有沒有規定?
答:曲膝的高度根據腿力的大小和坐胯落胯的高度來做。但任何時候都要做到無過,無不及。且練拳時一定要曲膝,坐胯不可站在那裡練拳。

189,什麼是曲膝做過了?
答:坐胯時,臀部低於膝部為過,如弓步時,膝部超過腳尖為過。

190,曲膝做過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答:曲膝作過會傷膝,且又會憋氣不通,氣難貫足底,不能完整一氣,轉換也會不靈,無所是從。

191,什麼是腿的三節?三節是不是須六斷?
答:是指腿的踝,膝,胯這三節,似斷了骨頭,皮還聯在一起的樣子。比喻腿部的松柔。一隻腿有三節,兩隻腿是六節,六節象斷開一樣就是六斷。

192,中正不偏後有什麼好處?
答:中正不偏,神自然不偏,中氣才能通於脊樑骨之中,行之四梢骨髓之中。

193,什麼是四梢?
答:兩手指尖,兩腳指尖。

194,中正還要注意那些?
答:立時要中正,斜時也要中正。

195,斜身中正是什麼意思?
答:有時因套路的要求,會做一些斜身的動作,但斜身時,身體仍然要象一根繩一樣斜著一條線,中間不可彎曲。

196,斜身中正主要體現在什麼拳種上?
答:主要體現在吳式太極拳。

197,含胸拔背怎樣做?
答:含胸拔背不是哈腰駝背,這是原則和區別,其正確的做法是以胸為放長的支柱,兩脊以支柱為定點,兩背向支柱放長包裹,但切不可包裹太多,兩肩微合即可。

198,什麼是柔的性質?
答:其質如水,軟而有彈性。

199,什麼是剛的性質?
答:其質如鐵,但剛中有韌性。

200,剛是怎樣來的?
答:欲求剛,先求柔,積柔才能成剛。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精典太極拳問答百問

摘至 精典太極拳問答百問

1.練太極拳為什麼不能自專自用?
答:自專自用就是不學習別人的先進,僅憑自己有限的理解水準,固執的去看別人和自己,導致到情不通,理不通。

2,練太極拳為什麼不能專求力和專求重?
答:專求力會導致圓轉不活,專求重會導致凝滯不靈。

3,練太極拳是否可用力?
答:要用意不用力.

4,勁和力怎樣別?
答:全身肢的筋皮;肉骨;鬆開;伸拔;拉長而產生的彈簧勁就是掤勁,它在柔時有彈性,在剛時有韌勁。而力是鼓勁的,努責的,強為的,滯重的。也是人類在自然生活中,舉重拿重物而養成的固有的力。

5,力和勁的內在品質怎樣分別?
答:勁是有彈性和韌性的,是在練拳中有方向又無方向的。勁可以隨著動作的變化而改變方向的,而力,除是努責,鼓勁的拙力僵勁外,它在運動作中是不會改變方向的。

6,力如果使過大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答:因為是努責強為的力,使力過大,超過自身的限度,會傷及自身。

7,掤勁在太級拳中站什麼位置?
答:掤勁以內意 貫注即是內勁,它是太極拳的總勁,總綱,是練太極拳的核心,是統帥。

8,掤勁在練太級拳中充分展現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答:練拳者的精神充沛不充沛,內在的意氣動盪不動盪,都跟掤勁有著極大的關係。

9,有了掤勁,練太級拳能發揮些什麼?
答:有了掤勁,兩膊才能相系,兩腿才能自然相隨,太極拳的威力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10,有了掤勁,如果進行推手運動能發揮什麼?
答:有了掤勁,如果進行推手較技,就會叫他即來他不的不來,揮之他去他不的不去的主動地位。

11,練拳有句話叫著什麼不可有,什麼不可丟?
答:練拳時僵勁拙力不可有,掤勁時刻不可丟。

12,練拳者在身法上應注意什麼?
答:不可挺胸,收腹,突臀,聳肩和哈腰駝背

13,練拳不注意身法會造成什麼後果?
答:會導致氣滯不通,甚至氣血逆上,全身拘謹,意氣不能回歸丹田,雙腳似浮萍草,飄而無定。

14,練拳時全身肢應當做些什麼?
答:要全身放鬆,立身中正,脊柱豎直,松腰,斂臀,圓檔,開胯,保持中正不偏,不倚,虛心實腹,上虛下實等。

15,評判和習練太極拳應從那五個大方面十字訣來觀查?
答:1,中正,2,圓活,3,沉墜,4,松柔,5,內勁。

16,評判和習練太極拳應做到那幾個不丟?
答:1,習練太極中不丟,2,內練太極意不丟,3,外練太極型不丟,4,沉肩墜肘圓不丟,
5,沉髖落胯坐不丟,6,含胸拔背勁不丟,7,旋腰轉脊神不丟,8,身肢放長松不丟。

17,練拳須從無極始,為什麼?意義何在?
答:練拳須從無極始是要求現代練拳者對意氣的重視和培養,對現代學習和研究太極拳有著指導意義。

18,歷代拳師是怎樣評價無極的?
答:歷代拳師評價無極是太級的入門劵,不入無級圈,難成太級圖。

19,歷代拳師認為太級拳的核心是什麼?
答:陰陽開合是太極拳的核心,內勁是太極拳的核心。

20,陰陽開合用現代語來講是怎樣解釋?
答:是矛盾對立的統一。

21,太極拳在矛盾中起什麼作用?
答:太極拳是矛盾的調和者,太極是矛盾的對立統一的象徵。

22,太極拿什麼來調和矛盾?
答:太極拳靠“開合”運動做為工具來調合矛盾。

23,太極拳是不是內功拳?
答:是內功拳。

24,為什麼說太極拳是內功拳?
答:太極拳是講究內在的意氣運動的。

25,為什麼說太極拳是動靜相慊的?
答:太極拳要求是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和靜中生動。

26,太極拳對內講究意氣運動,對外它有什麼要求?
答:太極拳對內是講究意氣運動,對外又是講究神和形的。所以太極拳是講究內外俱修的,是一個即練太極之氣又練太極之形的內功拳術。

27,太極拳是否偏重內或偏重外?用數字來表示。
答:太極拳不可偏重一方,也不可輕視一方,數字概念是五,五分。

28,太極拳如果只追求內在的意氣運動,不追求外在的神形運動,是怎樣的表現?
答:是練氣功的表現。不是太極拳。

29,太極拳只追求外在的神形運動,不追求內在的意氣運動,是一個什麼樣的表現?
答:是練“操”的表現,不是練太極拳。

30,為什麼說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拳法?
答:因為太極拳是既練先天之氣,又練後天之氣。

31,什麼是先天之氣和什麼是後天之氣?
答:先天之氣受之于父母,是從母胎中出來就有的身體體質,它的好壞完全是受父母的影響。後天之氣是出生以後,通過食物,陽光,鍛練等等因素生長的。

32,人類為什麼要進行後天鍛練?
答:為了能夠使先天之氣得到培養和壯大,發展康壯,依靠自然的米谷,陽光浦益是不能滿足的,所以就要後天的鍛煉來增強先天的壯大。

33,練拳為什麼要先明理論?
答:練拳須明理,理通拳法精。練拳者如果僅僅是埋頭苦練,不學習,不研討,閉門造車,會走彎路,甚至練偏,不會有精勘的拳藝。

34,太極和無極是什麼關係?
答:無級是太極之母,太級由無極生。無極是陰陽萬物之母。

35,道家學說是怎樣對天,地,萬物解釋的?
答:天地萬物之初,廓然無象,天地未開,混濁未分,陰陽無形,動靜無始,此時就是無極世界。

36,無極道家是怎樣形容的?
答:欲說無詞,欲寫無字,空空洞洞,混混濁濁,無聲無嗅,無端無形,它的形象是一個字“靜”。

37,道家認為靜和無極和太極三者有什麼關係?
答:有了靜,勢必會靜極生動,靜極必然生動,靜是無極的表現,動測是太極生,有了動靜就是太極的象徵。

38,道家的陰陽觀點和唯物論的矛盾論觀點是否統一?
答:是統一的。道家說:“陰陽無處不在,陰陽無處不存。”矛盾論說:“矛盾充滿世界”。道家認為“陰陽不斷互動,互換,最後達到陰陽統一,陰陽統一就是太極”。矛盾論認為“矛和盾對立統一,不斷鬥爭,轉換,最後達到統一”。按道家來說,這就是太極。按矛盾論來說,就是統一。

39,怎樣求無極?
答:選擇環境幽靜,空氣清晰之處,自然站立,周身放鬆,屏除雜念,收心求靜,使己心定神寧,身心虛靜,物我兩忘,一念無思,一物無有,進如一片空空洞洞無極景象。

40,練無極樁有什麼好處?
答:是培氣,養氣的好辦法。不間斷的靜站,久站,無極漸生太極之氣,也在無形中漸感遂通。此時的功力和靈氣都會懼增。

41,太極拳的性質是什麼?
答: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家拳,以修練內功為本,內外俱練。

42,太極拳的統帥與核心是什麼?
答:內勁是統帥,是核心。拳若無勁,其實無用。

43,太極拳的內功靠什麼來體現?
答:太極拳的內功靠太極拳的剛柔內勁來體現。

44,內勁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答:是靠人的精氣神為基礎。

45,內勁怎樣才能渾厚?
答:精滿,氣足,神聚,再配合全身肢的放長,側內勁自然渾厚。

46,練內功應首先求什麼?
答:練內功首先求內氣,內氣足,則內勁足。

47,氣與內勁是什麼關係?
答:氣為勁之本,勁為氣之用,內勁足就是內功渾厚。

48,那些辦法可以求內氣?
答:求內氣的辦法很多,如各種氣功,樁功,慢練太極拳也稱活樁功,都是求內氣的好辦法。

49,太極拳特有的內勁怎樣才能把它練成?
答:通過求內氣,培養和強大內氣,充實丹田,行通百脈,經烙,使身體猶如充滿氣的皮囊,加以全身肢的放長,形成富有彈性的掤勁,使內氣運行在肌膚骨節之中,斂與骨髓之中,形成太極拳特有的剛柔相濟的內勁。

50,站樁和活樁有什麼好處?
答:除培氣養氣外,還可以使人身上虛下實,胸空腹實,下體穩重如山,而上體更加輕靈,身心虛靜,內外嚴謹,上下合一,周身一家。

51,站樁和活樁對行拳走架有什麼好處?
答:在行拳走架時,由於輕靈,沉穩,能附和上下相隨,節節貫串,一氣呵成,一動無有不動的太極拳整體勁的要求。

52怎樣求氣?
答:求意就是求氣,求意就是以意帶氣,意就是心想,是大腦,以意行氣。

53,能不能以力帶氣?
答:練意就是練氣,不要以力帶氣,氣在意則靈,氣在力則滯。

54,太極拳沒有內氣行不行?
答:太極拳是內功拳,沒有內氣的拳不是內功拳,也不能稱為是太極拳。

55,練太極拳是一個什麼過程?
答:就是意氣神形合一的過程,是運行陰陽之理地過程。

56,太極拳利用什麼來使陰陽二氣盈虛消長?
答:通過虛實開合,升降迴圈,使陰陽二氣盈虛消長,互相調劑。

57,什麼是陰陽之理?
答:是道家的一種學說,把天比做陽,把地比做陰,陰陽合抱才可生萬物。世界上處處有陰陽,陰陽無處不在,陰陽無處不存。有了陰陽才有世界,才有萬物。

58,道家陰陽學說講陰陽合抱生三才,是那三才?
答:天,地,人。三才中人最靈。

59,道家對人體的陰陽之說大概是怎麼樣解釋的?
答:人體的心在上,為陽。腎在下,為陰。心腎相交,陰陽相合,生三才。

60,道家認為人體陰陽相合生那三才?
答:精,氣,神。
61,太極拳求兩儀,什麼是兩儀?
答:兩儀是陰陽,陰陽是開合。

62,開合和動靜是什麼關係?
答:動則為開靜則為合。

63,練太極拳和開合有什麼關係?
答:太極拳被稱為就是開合拳,太極拳無時之刻不在運開合。

64,太極拳怎樣利用開合?
答:開合是被太極拳用來做調和矛盾的工具。

65,開合有幾種開合?
答:有兩種,即內開合和外開合。

66,內開合是什麼開合?
答:內開合是氣機之開合。

67,什麼是氣機?
答:氣機即是百脈,是經烙。

68,內開合是什麼表現?
答:一開百脈全開,一合百脈全合。

69,外開合是什麼開合?
答:外開合是機體之開合。

70,什麼是機體?
答:是全身體。

71,外開合是什麼表現?
答:一開四肢全開,一合四肢全合。

72,內外開合之間有什麼關係?
答:外開合以內開合為主,內開合以外開合為助。

73,做開合是否可以內外開合分開做?
答:不可以。做開合要內外開合一起做。

74,內外開合一起做取什麼作用?
答:這樣做內氣可以充於肌膚,斂入骨髓。

75,內外開合各有所主是指的什麼?
答:內開合是以丹田呼吸為主,外開合是以胸腹拆疊為主。

76,內開合的丹田呼吸是指拿什麼來呼吸?
答:內開合的丹田呼吸是指用腹式呼吸,也稱是先天呼吸。

77,腹式呼吸是否就可以說就是丹田在呼吸?
答:人為的腹式呼吸不能稱為就是丹田在呼吸,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丹田才會自己呼吸。

78,外開合的胸腹折疊,道家是如何比喻的?
答:外開合的胸腹折疊就是陰陽乾坤之道。

79,一身之開合應首在何處?
答:一身之開合應首在胸腹。

80,胸腹折疊和丹田吸引能達到什麼目地?
答:胸腹折疊開合,丹田開合吸引,任督二脈得以溝通,十二經脈得以貫通,內氣能流轉,陰陽二氣並行不悖,相成一氣,折中和之道而開合,久久練習自歸太極原象。

81,太極拳是怎樣產生的?
答:太極拳是我們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健康自己,同時也是為了抵抗外來的侵略和傷害,創造了這樣的一個優良拳種。

82,僅埋頭苦練,能否練好太極拳?
答:不能。要掌捂正確的練習方法,悉心領悟,學習理論,得太極之精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3,我們是怎樣認識太極拳規律的?
答:經過幾百年來的反復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才使人們逐漸認識了它的規律。

84,學太極拳為什麼要提倡科學的學練,而反對唯心和行而上學?
答:任何事情都不是靜止不動的,都是在不斷發展的,太極拳的歷史也是不斷發展起來的,由於歷史的原因,有許多問題人們在當時是不能認識和理解的。因此,肯定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迷信的,形而上學的觀點。所以要求學拳者和練拳者都要學其精華,去之糟粕的科學發展觀點來學練太極拳。

85,學太極拳首先要樹立什麼觀點?
答: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破除迷信的觀點。

86,為什麼說太極拳是意氣運動?
答:因為太極拳在內是頭腦領導著意念在運動。

87,太極拳有那些基本特點?
答:太極拳要全身放長和虛實互變,動作表現能剛能柔,且富有彈性,它的動態,要求一動全動,節節貫串,相連不斷,一氣呵成,速度要快慢相間,立身要中正不偏等等一些特點。

88,目前在社會上主要有那幾種太極拳在流行?
答:主要有:陳式,楊式,吳式,孫式,武式,五種太極拳在流行。除此,還有趙堡等。

89,陳式太極拳和揚式太極拳是相同的一種特色嗎?
答:有相同的一面拳理,也有不相同的表現形式。

90,陳式,揚式兩種太極拳最大的區別在那裡?
答:陳式太極拳的螺旋纏繞,折疊往返,明顯的剛柔相濟,和明顯的快慢相間四大方面比揚式太極表現的力度大,幅度大,比較明顯。

91,陳式,揚式,吳式太極拳最大,最明顯的區別是在那裡?
答:主要區別在身形上,陳式,揚式要求立身中正,而吳式要求斜身中正。

92,練太極拳是否什麼樣的太極拳都可以一起練?
答:因精力,文化等原因,提倡以一們為主,輔練其他太極拳。

93,練太極拳要心神虛靜貫始終,這個“心”怎樣解釋?
答:由於古人認為心是思考的機關,而把心放在首位,認為能指揮一切。先代拳師憑藉科學知識已經認識到“大腦”才是真正的指揮部,應把心理解為大腦。但為了配合古人的理論,就一直把大腦說成心來講解。

94,什麼是意,氣,力?
答:所謂的意就是想,是大腦的思考,所謂的氣就是呼吸之氣和神經的比喻。神經又應理解為經烙和眼神,合起來稱神經和行使在經烙中之氣。所謂力就是肌肉伸縮而產生的勁。

95,意氣力它們是什麼關係?
答:是大腦指揮發佈命令,由神經傳導到肌肉,肌肉伸縮而產生力。它們的關係是以意領氣,以氣發力。

96,虛是怎樣解釋?
答:虛是松,是空,是假,是不實在。

97,虛靜怎樣理解?
答:虛靜在太極領域裡是指心靜,松靜。

98,神是怎樣解釋?
答:在外形上看是眼神,神氣鼓蕩,從內來看,是心中之神,神寧才不會急躁,神寧氣才會有所歸,才能做到一念無思,一物無有。

99,為什麼練太極拳要心神虛靜?
答:若能心身虛靜,則精神內固,氣不散亂,意會在人先,感覺會靈敏,能達到心靜制動,後發制人,在推手競技時,虛靜才能聽勁,才會懂勁。才會舍己從人,引進落空,轉進如風。

100,學練太極拳應首先學會什麼?
答:學習者首先學習模仿拳架,待通順連慣協調以後,就要平心靜的用意練拳。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對修練“楊氏太極拳老六路”的感受與認知

摘至 對修練“楊氏太極拳老六路”的感受與認知

太極拳在祖國從崛起至今已經幾千年了。由於它兼具競技、防身、防病、療疾、健身、娛樂表演和延年益壽等多種功能,因此,深獲廣大群眾的喜愛。我也是太極拳的愛好者,我從三十三歲時的1963年,因患營養性的肝炎、水腫病在湖南省銀行療養院住院期間,就向同時療養的湘南某縣銀行行長學了“簡化太極拳”的套路,至今已經四十九年了。中間除去在工作時期沒經常練拳之外,從上世紀1990年退休以後,天天練拳算起,到今年我八十二歲,也有二十一年了。在這二十一年中,前邊有15年所練的太極拳基本上是我自己看書學的。那時,首先天天除了練簡化太極拳之外,還照著1952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運動司武術科編寫的“太極拳運動”一書中的八十八式“太極拳”進行修練。接著在何明、何新蓉、劉耀麟所著的“楊式太極拳及醫療保健”一書,由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出版以後,我又按照此書練楊式太極拳(它和八十八式差不多,它由八十八式改為一百一十八式)。以後每天基本上練的就是“簡化二十四式”和“楊式太極拳”。天天如此,對招式、套路都練的比較熟,也受到過鄰居、朋友的讚揚,自己也認為自己打的可以。與此同時,還在一位體育老師帶領下,學練了五套劍,即三十二、四十二太極劍、青龍劍、陽眉劍、乾坤太極劍。劍玩的也比較流暢。
從修練國家体委創編的“簡化太極拳”和玩剣算起的的十五年中,雖然也是天天練拳、玩剣,不但原來的老消化不良病仍然時常發作外,還有高血壓、頸椎病、腦梗塞等新的疾病陸續發生。頸椎病,西醫說我的椎管狹窄比較難治,後來我根據從臺灣佛教協會傳到大陸的“拍手治百病”的方法治好的。2003、2004,連續兩年發生腦梗塞疾病,特別是2004年那一次,發的是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造成大腦嚴重缺氧,頭腦昏暈得厲害,走路困難。到了2005年開春,湖南師範大學的老年大學開辦了由專業拳師劉應文執教的“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揉手)”學習班,一位朋友勸我參加這個學習班。我認為我會打太極拳不想去參加。而朋友一再說老師教的和我打的不一樣,我才勉強走到教練場先試驗了一下。拳師教的是“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我跟著拳師練了一下午,因為我腦部缺氧比較嚴重,站不太穩,不能像其他學員一樣不停的跟著拳師練拳,只能練一下,坐下來休息一會再跟著練,就那樣,到下午下課時,我感覺到頭暈的情況見輕了一些,走路也穩了些。因此我認為,這種太極拳能夠祛病健身,堅定了我學習“楊式太極拳老六路”的信心。從此以後,我為了治病,不僅認真跟著劉應文拳師學招式和牢記拳師講的原理,,而且還基本上在每天上、下午堅持練了兩次。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準確掌握“楊氏太極拳老六路”的祛病健身原理,還看了“楊氏太極拳述真”等有關太極拳的書籍。按照拳理不斷地糾正自己的不適宜的招式。因而較早受到一點祛病健身效果,將其分述如下:
一.我在修練“楊氏太極拳(老六路、揉手)”過程中的感受
在劉應文拳師兩年半的教拳過程中,除了牢記拳師在教拳過程中講的拳理及示範招式之外,我還除了反復閱讀本拳的教材“楊氏太極拳述真”一書之外,還查閱了像太極拳譜、傳統養生知識問答以及古代的導引按摩神術、氣功真傳等等文獻。通過學習,基本上懂得了“楊氏太極拳老六路”祛病健身的道理。根據(老六路)以意領氣以氣催形的特點,以及對招式的要求,在以後的練拳過程中不斷地糾正不正確的招式,如練拳時,抬腳等招式時老用力,不能做到在練拳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全身放鬆等,還為了配合拳路的招式,調整了呼吸,使呼吸與招式緊密配合。這樣就較快的把內氣調了出來,內氣跟著拳的招式、套路不停地沿著全身的經絡移動,因而打通了全身的經絡,逐步調整了全身的生理機能。這就促使“楊氏太極拳(老六路、揉手)”的祛病健身作用的效果陸續的顯現出來。首先是,我幾十年消化力弱不想吃飯的胃病突然好了,因腦梗塞造成的頭部缺氧頭暈現象的發生也很少了,到2010年,高血壓病,雖然還是吃一粒“壽比山”,血壓始終穩定到:舒張壓穩定在70左右,收縮壓穩定在120——130之間的理想範圍之內;現在每次在煉拳的過程中,煉到一些招式時,心裡總感覺到身上有說不出的舒服,有時打完拳後走路之中隨著呼氣也有舒服的感覺。而且,打完拳以後,全身的各個關節感到更靈活,走路更有勁。每天上、下午不打拳,總感覺到好像缺少什麼事沒有做一樣。而為什麼以前我打了十五六年的也叫楊式太極拳,也是天天打,不但老病沒有去掉,新的疾病不斷發生呢?我認為,那是因為十幾年來雖然也天天打拳,但是拳沒有上身,沒有把內氣調出來,使之在練拳過程中內氣不停地沿著全身的經絡裡移動,以達到疏通經絡的作用,是拳白打了;而2005年以後,練“楊氏太極拳(老六路、揉手)”,只有3——4年就出現了祛病健身效果呢?這是因為,我在練拳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用意不用力”這一原則,使身體在煉拳中始終處於放鬆狀態,讓內氣出來(我叫練的拳到身上了),同時我在練拳的招式中始終注意身體的上下部位做到“上下相隨”,以使內氣不停地沿著全身的經絡移動,使全身的經絡經常保持疏通狀態,特別是看了劉金印編印的“汪永泉語錄及拳照”一書之後,更堅定了我在練習“楊氏太極拳老六”的過程中,注重調動內氣的做法。因為汪拳師的語錄中說:“楊氏太極拳是內家拳,練的主要是神、意、氣”,“神意氣可以化合成內勁,也叫太極勁”。我想,練拳的過程中不把內氣調出來,怎麼練神意氣呀?內氣不出來,怎麼化合形成太極勁哪?因為我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較早的調出了內氣,使之在經絡裡運行,才較早的顯現出它的祛病健身效果。“內氣”在身體內經絡裡不停的移動,之所以有祛病健身效果,其原因是,除了有向大腦傳遞身體情況資訊之外,還有:
1.。有加速血液迴圈的作用
中醫的氣血流動理論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淤......”。所以,內氣不停地沿著全身的經絡移動,就會促使血液流動加快,不僅防止了身體局部的血淤,而且為全身急需的營養或氧氣能及時得到了滿足。
2 有促進全身的陰陽平衡
練太極拳的過程中,促使內氣的在全身的經絡裡移動,能打通全身的經絡,促使全身各部位的陰陽平衡,協調五臟六腑的生理機能,達到防病、祛病、健身的作用。
二.在練拳的過程中,如何調出內氣使之在全身的經絡裡移動
要促使修煉太極拳有明顯地祛病健身作用,就必須調出內氣使之在全身的經絡裡移動。要能調出內氣在經絡裡不停地移動,就要在煉拳過程中,首先使全身處於放鬆狀態;其次,,是要在做招式時,使身體各部位“上下相隨”。
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在練拳中間,要認真做到“用意不用力”
“意”,主要是指意念,使意念在全身裡移動,內氣也會跟著意念在全身的經絡裡走動(這就叫以意領氣);(不用力),這是因為在練拳中,只要一用力,不僅會使精神緊張,而且也會使身體的肌肉、皮膚收縮。皮膚、肌肉一收縮,身體就會因緊張不能放鬆,影響內氣出現;同時,皮膚肌肉一收縮,經絡就受阻不暢通,內氣不能在經絡裡移動。我體會,要在練拳中做到“用意不用力”就是保證在練拳中全身放鬆。要做這一點,到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以“神”指引拳套路招式的移動方向
在練拳過程中,神一般反應在眼睛上。在練拳時,眼神的上下、前後、左右移動的方向,就是身體的手臂、腿腳等部位招式要移動的方向。這樣,不僅表示以精神主導練拳,使自己提起精神;而且,在練拳中,往往是意跟著神走,氣跟著意走。因為,在拳理中有“以意領氣,以氣催行”的說法,即是所說的“內三合”。“內三合”領形,也會減少阻力,以利於套路招式移動。而且,在修練之中的招式要“內三合” 即“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配合。特別是一些招式要在“內三合”的參與下,才能做到不費力氣。如單鞭和摟膝拗步等招式之中的抬腿動作,即使如此。同時,要有意念領著內氣跟著神不停地移動,才能促使神意氣化合形成“太極勁”。
2.在拳術招式中有進行轉身、動腿等動作時,要注意先移動好重心,使之要移動的部位處於不呈重量之下,動作才能減少阻力。如做攬雀尾的手攬動作,以及前一動作要轉向後一動作中需要的手撘按動作過程和弓步後身體往回捋等招式,都是重心的轉移過程。總之,凡是招式中同時有腿腳移動時,都有重心的移動。要做好重心的移動之後,招式移動才會減少費力氣。
3.在練拳的過程中,要利用好“外三合”
所謂“外三合”,是指“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就是說:在腰主導下,肩的移動可以帶動胯的移動,肘的移動可以帶動膝的移動,手的移動可以促使腳的移動。例如:身體一邊的胯與腿、腳在後邊要向前移動之時,首先要有同側的手臂帶著同側的肩向另一側移動,就把同側的胯及腿腳帶到了前面。又如攬雀尾的招式,要移動腿腳時,首先是有同側的手臂帶著的手肘跟著攬雀尾的手向相反方向的移動中,把同側的膝部拉起來,又在手反向前移動中把腳又反向前面了。這樣,你只要在練拳過程中,注意發揮“內三合”和“外三合”的作用,就會感到練拳不僅疏通了全身的經絡,而且也是一個輕鬆自如,舒服、享受的過程,就是在夏天37度的溫度下,練拳也不會出汗。同時在練拳中同樣會感到身上的內氣不停地在身體的經絡裡移動。
(二)在練拳的過程中,注意做招式動作時,要使其全身“上下相隨”
在修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若做到了招式上下相隨,就說明已經把身體各部分練成一個整體了,做到了身體一動無處不動。我認為,如果做到了上下相隨,就說明全身都處於放鬆狀態,氣血可以隨著套路招式的運行,不停的在全身經絡和血管裡移動,保證全身對營養和氧氣的需要,促使健身長壽。
另一方面,能做到上下相隨,就說明已經把內氣練出來了,因為身上有了內氣,才會在胯、腰、肩部位形成三個氣圈。身上有了三個氣圈,不僅說明全身已充滿了內氣。而且,三個氣圈對套路的招式運行也起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在煉拳過程中,感覺到很多招式都有它的參與。像要做右手臂向上滾的招式,就是在腰的主導下,胯和肩兩氣圈同時上下移動的參與下完成的;又如在做完抱球、臨摸球動作之後,要兩手做向上搭手時,當兩手手掌翻向上從前方捋回來,當兩手捋到接觸到兩胯時,一做半握拳,就會促使身前的胯圈和肩圈馬上向上翹和眼神向上抬,以上兩動作把兩手臂拉上去了;再如做招式中的擠,按、捋等動作時,都感覺到是在腰氣圈的向前、向後動作的參與下完成的。在套路招式的移動動作中,有三個氣圈的參與下,不僅使動作容易完成。而且在完成這些動作中也不會費力氣,輕鬆自如。
在魏樹人、齊一整理出版的<楊氏太極拳述真>一書的總則中說:“提起精神才能肢體靈活,做到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當氣血周流全身時,便可體會到通體的舒服和泰然自若。”我在前面說,我在練拳過程中,練到一些招式時,總感到身體上有說不清舒服。這可能是我做到了書上所說的要求。我雖然以前患有多種疾病,但現在每天練練拳,就沒有感到身上有什麼病一樣。活動自如,吃飯正常,還覺得比較自在。現在我覺得每天只要練練“楊氏太極拳(老六路、揉手)”之後,自身覺得沒有再搞其他活動的需要了。我想,我現在才入了“楊氏太極拳老六路”的一點門。以後要進一步按其拳理及要求,不斷修正自己不適宜的動作,讓“楊氏太極拳老六路”陪伴我後半生。同時我也覺得,要想使所練的太極拳有明顯地祛病健身作用,只是跟著拳師學一邊,就認為學會了,天天就隨便練一練,是不會有良好的效果的。我認為,太極拳的拳理比較深奧,對動作的要求也嚴格,除認真跟著拳師學以外,還要努力鑽研拳理,不停地調整自身不適宜的招式,使其內氣不停地在全身的經絡裡移動,才會有明顯地去祛病健身效果。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師王保仁 1011年11月1日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歷程寫照

摘至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歷程寫照

劉應文(作者系湖南楊式太極拳輔導總站站長,湖南省太極拳學會理事,一級拳師,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一級武術裁判,中國武術六段。)

太極拳既然是中華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華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質。如果知道太極拳很好,但是,不深入之中,則太極拳是太極拳,您還是 您,您和太極拳還是一種陌生的關係。太極拳丰富的內涵和身心修養的效應,就不會體現出來,您對於太極拳的認識,就一定始終擱淺在道聽途說的境界。

在一些武術大家心目中,太極拳是有著獨特風格的內家拳術;在匆匆忙忙從公園路過的上班族眼中,太極拳是一些“怕死”的老年人的養生之術;在外 國人偶爾瞥過的眼神中,太極拳是有著東方韻味的中華文化的代表;在太極拳愛好者的感覺中,太極拳是冷暖自知的一種內在體驗。套用人們評論莎士比亞名著《哈 姆雷特》中的一句話:“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要說:“一千個聽說過太極拳的人心中就有一千種太極拳”。 確實,太極拳的內涵實在是太丰富了。單從太極拳的流派來看,當今人們公認有陳楊吳孫武趙等6大流派,但是,許多人還不滿足於此,結合自己的體會,又不斷地 推出了自己編創的太極拳新品種,比如,最近幾年,就陸陸續續有三星太極拳、循經太極拳、東嶽太極拳、養生太極拳、導引太極拳、康復太極拳等問世,更有一些 人在太極拳前面加上自己的姓就使自己成爲太極拳某一家的編創者了。但是,遺憾的是,這些新編創的太極拳除了少數的之外,許多仍然沿著“太極操”的路子發 展,太極拳的深刻內涵表現得仍然不夠。

其實,更獨特、更有太極拳韻味的太極拳,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薪火相傳。這其中,楊健侯秘傳太極拳(老六路)就是其中的一支。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與社會上我們經常看到的楊式太極拳各種架式以及其他各家太極拳都不一樣。這套老六路更多保留了原汁原味太極拳的風貌,更多的 保留了中華道統文化的內涵,更多的保留了讓我們的思維感覺新鮮的內容,更多的保留了從各個方面滋養身心的資訊。我們所要繼承發展太極拳,但是,對於這套太 極拳來說,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繼承。其實,如果我們能把這套太極拳完整的繼承下來,則就功莫大焉了。如果這套太極拳失傳了,再想找回來、繼承下來,則是不 可能的事情了。爲什麽這樣說,因爲這套太極拳與我們認識的任何太極拳都不一樣,更與我們後天養成的習慣不一樣。這套太極拳是超越我們平時想像力範疇的一套 太極拳。此時此刻,我依然在追思我們的老前輩,他們是如何探研出這樣的太極拳的呢?

20世紀80年代,當北京市武協副主席汪永泉老師把自己早年跟楊健侯學練的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講述出來的時候,許多曾跟他學練十幾年太極拳的徒 弟都很吃驚,太極拳裏邊竟有這麽多的內涵——雲手裏竟然包含著“三個開合”、攬雀尾裏竟然蘊藏著“三捋”、單鞭裏面竟然埋伏著“滾錯折磨”四種內勁等等。 許多武林界的朋友建議,讓他把這個老六路改爲汪氏太極拳,汪老師說:“不能改,這本來就是人家老楊家的,只不過我曾經答應過老楊家,這些不能隨便往外 傳。”


自古以來,太極拳就有兩條發展脈絡.一條脈絡是把太極拳當成體育鍛煉的一種方法,這條脈絡在各派各系太極拳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在傳授太極 拳的過程中,太極內功不易被人們理解,而且,一旦心懷不軌的人掌握了就會做壞事, 基於此,大面積普及太極拳時,許多太極拳老師都會自覺不自覺地保留一些不傳之秘。當年,楊式太極拳呈前啓下的代表人物是楊澄甫,他在廣泛傳授太極拳之前, 其父楊健侯就告戒他只能傳架子不能傳內功心法。於是,他定型的楊式太極拳就成爲現在爲人們廣爲熟知的太極拳——並最終成爲國家体委編創24式簡化太極拳的 藍本。

有人認爲楊澄甫定型的楊式太極拳架子就是楊式太極拳的全部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也不瞭解當年楊露蟬三下陳家溝學拳的艱辛歷程—-辛辛苦苦 學來的“太極拳門裏的”的內功哪能輕易向外傳授呢——這就涉及了太極拳另一條發展脈絡:內功心法的傳承體系。據筆者所知,這一傳承體系是楊露蟬→楊健侯→ 楊澄甫→汪永泉→魏樹人等。

據一位曾與許多太極拳大家有過接觸的朋友說:“汪是真正能把《太極拳論》中所要求的內容都表現出來的人。”
據採訪過許多太極拳名家的記者說:“魏樹人老師所繼承的太極拳,應該是原汁原味的太極拳。”


是的,在人世間還有這樣一種太極拳——自然、柔和、優美,以每個姿勢練得是否舒適爲檢驗標準;著意體現松、穩、慢、勻的運動特點,具有極大的養生 價值;揉手練習時,沒有打人之心,要有扶人之心,如是才能將人彈到拙力所遠不及的距離,同時被彈出者還感覺特別的開心舒服;在開始、運行、起止、變化的過 程中,以身形和神意氣所引起的太極變化,不斷的溝通天地陰陽,完美地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韻味;涵蓋太極術、太極功、太極道等不同層次的鍛煉內容,讓學練 者始終覺得奧妙無窮,樂趣無窮——這個太極拳,就是楊健侯秘傳的楊式太極拳(老六路)。

改變思維,建立新的太極觀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作爲中華道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受“法不傳六耳”思想的影響,從創始人楊露禪開始,就一直保密,這有其歷史根源,我們不能苛求古 人。不過,值得慶倖的是,老六路內功心法的真諦,始終流淌在楊健侯、汪永泉、魏樹人等人血脈的深處,從而薪火相傳,爲我們今天有機會窺見這套內功心法的真 諦打下了基礎。魏樹人老師完整的把這套老六路繼承了下來,他多次表示,一定要傳下去,發揚開來,進而能造福於社會。

學習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要樹立尊師重道的思想。尊師,就是要尊重並理解楊式太極拳內功心法一脈的任何老師,要感謝他們在百餘年的世事紛紜和歷 史滄桑中,癡心不改,默默探研,不管是經歷顛沛流離的生活,還是在剷除“封建毒草”的年代,他們都以一生的時光來傳承內功心法的真諦。重道,就是不要把這 些內功心法當成一招一式的技巧和與人比高低的秘密武器,而是要把它當成值得用一生時光來追尋的人生之道、太極之道;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在潛移默化中滋潤身心 的文化體系,這個文化體系不是按照西方的標準來衡定的,而是沐浴中華道統文化之陽光雨露,讓人的智慧和能力成爲自由自覺活動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太極文 化是自成體系、獨闢蹊徑的實踐方略、人生哲學、科學殿堂。


學習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要站在中國文化的高度來理解其中內涵。我們一出生,就習慣了按照現代西方科學(局部的、邏輯的)的模式來改造人的先天本 能,並在後天的學校生活中,不斷改造著中國先輩們千百年來所積澱下來的整體生命觀、人生觀等。這樣一來二去,我們太極文化所強調的無極、太極、陰陽等內涵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思維中就會蕩然無存了。等有一天我們試圖用心靈來感覺來理解中國的太極文化的時侯,卻在自覺和不自覺之間,懷疑它的真實性和曾 經擁有過的輝煌。就是一些對太極文化有所瞭解和認識的學者、太極拳家,也不能深入地進入太極文化獨特的語言符號和內核空間,甚至一生都在太極文化(太極 拳)的門外徘徊。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後天養成的思維習慣阻礙了我們接近太極文化的土壤。從西方傳來的體育鍛煉模式大都是從形體入手的,所謂的 外向性的思維方式;而中國的太極文化則主要從內裏邊入手的,所謂的內向性的思維方式。古希臘早就有人說:“要想健康,跑步吧!”而中國的太極文化則強調 “意在先,氣催形”。跑步說的是形體鍛煉的方式;而太極拳“意在先,氣催形”則涵蓋了神意氣形各個方面。並不是我們在這裏孤芳自賞,主要是東西方文化的差 異造成了兩者之間的不同。基於此,我們學太極拳老六路,一定要站在中國文化的高度來理解其中的丰富內涵。



學習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學術界大多數人認爲是張三丰創立了太極拳,那麽,張三丰創立太極拳的目的是什麽呢?王宗岳在 《太極拳經》注雲:“此系武當山張三丰祖師遺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世之末也。”可見張三丰創太極拳的初衷是延年益壽——道家修道的主要目的是 長生不老,能否達到姑且不論,但道家多高夀則是不爭的事實。一般來說,現在學練太極拳的目的也應該落到此處,否則就違背了張三丰創太極拳的目的了。把太極 拳作爲與人一爭長短的技擊之術,確實有些糟蹋了太極拳。當年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蟬被人稱爲“楊無敵”,但他最讓後人難以忘懷的,卻不是打敗了某些人,而 是他讓太極拳這種延年益壽之文化被世人所知曉,並進而形成了波瀾壯闊的持續百年的太極文化熱。由於歷史原因太極拳的內功心法少有人知,這也就爲我們珍視它 埋下了伏筆。有幸繼承這種獨特文化的內涵,我們身上就多了一分責任:在自己受益於它的時候,有義務讓更多的人也得到它福澤——也許我們一下子不理解、不習 慣於內功心法的要求,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內功心法的滋潤下,一步步前進。也許有一天驀然回首,我們會發現自己已深入其中很久了。


學習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要按照內功心法的要領來理解、來學練。內功心法是什麽?內功心法就是人的神意氣的集合體。我們一般人學練太極拳往往先學拳 架套路,殊不知這樣一旦養成了習慣,就離真正太極拳越來越遠了。有人說:“我先學架子再學內功, ”其實這是不瞭解內功心法乃精神上、心靈上、氣質上、意識上的一種修煉,如果拳架子形成了習慣,內功心法“意在先”就有了障礙,就會形成意識屏障,阻礙 “意在先”作用的發揮。太極拳是陰陽拳,陽面的動作雖然很好學,但是,陰面的神意氣卻是太極拳能否真正改變自身的健康狀況、能否提升功夫層次的關鍵所在。一般來說,神指的是精神、眼神,同時,還指意念的發軔點(佛家有明心見性之說,這個“性”其實就是自己能體察到意念的發軔點了,當然,這是很高的境界,常人可能很能理解,我們這是只是一種比附、一種形容);意念指的是自己的念頭、想法,這個念頭有正念和邪念(雜念)之分,在進行89式老六路的練習時,念頭落在盲點、鶻星、胯圈等地方,則這個意念是正念,如果想其他的事情,如中午吃什麽飯等就是邪念(雜念)了——練習太極拳就是要訓練我們多正念,少雜念,進而沒有雜念。氣是構成我們生命的一種無形無相的特殊物質,但是,我們一般人感覺不到氣的存在,但是,我們練習老六路可以比較快的感覺到氣的存在。如何我們通過不間斷的練習,使“氣遍身軀”,則功夫就上身了。到了這個程度,疾病也就不會隨意侵犯我們了,此時也就 “全體透空”的境界了。當然,在具體的操練過程中,我們要只管意念不管氣,氣是在意念引領下自己發揮作用的。神意氣的修煉是最根本的修煉,這也就是太極拳論等經典著述所說的“心爲令”、“意爲帥”、“氣爲旗”的內在含義。


學練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要在日常生活和練拳的過程中訓練內心的愉悅感。楊健侯與人揉手的時候,是面帶微笑的;汪永泉老師平時看起來很嚴肅,但是,他打起拳來或著與別人揉手的時候,面部表情則很隨意的、很自然;魏樹人老師練拳時好像是用微笑催動著姿勢,他與人一接手,心中一沈著,眉宇間仿佛透出泉水般的笑意,太極拳威力就立刻展現,讓人跳到什麽方向人就跳到什麽方向。爲什麽練太極拳要始終使自己高高興興的,原因就是人一高興,氣血就能更好的流通,就會減少憂愁煩惱,有些人只是一念之差,功夫就走樣子了。對於控制情緒問題有的人以爲這不是練功夫,其實這是真正的練功夫,是練神意氣通暢無阻的最好方法。在揉手實踐中,如果我們特別嚴肅,使出的就是拙力,讓別人很不舒服不說,自己也會有些不舒服;而一微笑,再那麽意念一動,對方就有可能會輕飄飄(或出乎自己意料的整體的出去了)跳出去。微笑是讓內心世界和頭裏邊靈明起來的訣竅。頭裏邊靈明瞭,“階及神明” 之太極拳大境界才有可能來臨。


學練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要在日常生活和練拳的過程中鍛煉自我控制的能力。求知欲、練太極拳的欲望在日常生活和練拳的過程中要保持,不正常、不正確的欲望則一定要抛棄。這是人生觀問題。追求就是欲望,要控制自己,不讓壞的欲望産生出來,影響功夫的上進。過去,正式拜師學佛時,老師一般會提出三條戒律:“第一,從現在開始,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說法,其他的任何法師、居士的講經說法,都不准聽;第二,不論是看佛經還是其他任何書籍,不經過我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你以前所學的,我通通不承認,從現在開始,跟著我從頭學起。”第一不准聽是把你的耳朵給塞住了,第二不准看,把眼睛給遮住了,第三個是要求你從零開始。道家也有戒律,如初真戒、十真戒、天仙大戒、無極大戒、智慧大戒等。守戒,其實就是給自己訂很多條條框框,使自己不去違犯它,這樣就把自控能力提高了。爲什麽要有戒律,戒律是爲了使思想、行爲正確,雜念減少,自身的神意氣少消耗。如果想取得好的鍛煉效果,就必須有所約束,有約束才能産生精神的力量,才能有前進的動力,才會不斷進步。我們認爲,學練學練楊式太極拳老六路,一定要:戒煙,少喝酒,不參與賭博、嫖娼、吸毒等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動。

學練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要堅持而不刻苦、舒服而不彆扭、愉悅而不拘謹。許多太極拳老師都要求學習太極拳的人要刻苦練功,說只有苦練才能出真功夫。其實,這是以前老師考驗徒弟的一個策略。刻苦練習拳架子,也許經過千錘百煉的磨煉,有些人確實能出功夫,但是,臻於大乘的卻很少,有些人也闖出了很大的名氣,但壽命卻很短。爲什麽?因爲神意氣並不是只有練習太極拳的人才能練出來,別人不練拳就沒有。

神意氣是每一個都具備的先天素質,是人之所以爲人的重要構成部分——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訓練是讓人能哂蒙褚鈿狻拖裢鈬藢W使筷子,並不是筷子不存在,而是外國人不會用。太極拳之所以受到千百萬中老年人的喜愛,就是因爲慢慢悠悠的感覺很適合養生。對了,太極拳就是要取得“延年益壽不老春” 的效果。爲了練好太極拳內功心法,如果過多的強調刻苦練功,往往在練的過程中內心很難放鬆下來,而身心不放鬆,則神意氣就會滯住,不容易把功夫練出來,身體健康的目的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提倡每天都要堅持練習幾遍楊式太極拳老六路,但內心裏邊一定不要有我正在刻苦練功的概念。練之前要重視,練的過程中要特別的隨意(姿勢不刻板),特別的放鬆(精神不緊張),特別的愉悅(面帶微笑、內心高興)、特別的無所謂(不去分辨神意氣形的對錯)。總之,練的過程中是一種美的極至,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是氣血流通後的通體舒暢。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淺談傳統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摘至 淺談傳統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主講人:張麗萍(樂活太極養生館、楊氏傳統太極拳傅清泉嫡系傳人)
講座時間:2012年4月28日(星期六)13:30
講座地點:嘉興市圖書館二樓報告廳

太極拳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經過長期實踐,人們發現太極拳是一種重要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運動形式。我國是最早運用體育運動防治疾病的國家,醫學經典《黃帝內經》指出:“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漢代名醫華佗的理論是:“人身常動搖則穀氣消,血脈通,病不生,人猶戶樞不朽是也。”這些都說明,太極拳在防治疾病中有著積極的作用。現代社會注重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太極拳越來越為人們所追求和重視。
  傳統楊氏太極拳的
  作用和特點
  養生和陶冶情操
  許多朋友通過太極拳的活動鍛煉,慢性疾病無形中消失了。有很多醫生在給慢性病人開處方時,就建議打太極拳,因為通過打拳會有療效,這種方法是藥物和鍛煉相結合。
  太極拳要求動靜結合,適應性強,無論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都能練。楊氏太極拳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動作平穩緩和,式式均勻。比如有心臟病的人,不能練動作比較激烈的運動操,而練太極拳就可以,只要堅持鍛煉效果就很明顯。練太極拳還能協調平衡神經。因為太極拳要求“靜”,思想集中,全神貫注,排除雜念;另外,活動增加了體力疲勞,有不少人有神經衰弱症狀,練後睡眠就逐漸正常了。練太極拳對高血壓患者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壓都伴隨著心臟病,屬於循環系統疾病。這種病要求心靜、環境安靜,同樣練拳也要求心靜、體松,環境清靜,二者統一在“靜”中,在“靜”中進行活動,練拳後就感到很輕鬆愉快,血壓也就穩定了。所以朋友們應既練功法又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楊氏太極拳特點
  楊氏太極拳的特點,可用28個字形象概括:“柔和緩慢,虛實分明,圓活連貫,速度均勻,上下相隨,全神貫注,呼吸自然。”其拳架風格:“舒展大方,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
  
  傳統太極拳養生
  及太極有氧運動
  打通經絡
  不管是站樁還是邁太極步,乃至練拳架,都強調要提肛。提肛能起保健作用。因為肛門附近有三條經脈:督脈、任脈和沖脈,這三條重要經脈都起於會陰,分別主管著氣、血和性。氣、血、性是人活在這個世上最關鍵的東西。這三條經脈決定著人的生老病死,從起式的第一吸開始,就同步進行“收陰提肛門”,並持久地保持到收功才放鬆。
  一開始練習打坐,多數人是坐不住的,開始是大腿根疼,一直延伸下來,到大腿、膝關節、小腿甚至腳踝。中醫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疼痛說明經絡不通,打坐有利於腿部經脈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練習身體沖著氣感
  如何才能得到氣感,先談談我個人的粗淺體會。“虛心實腹”,就會“氣益鼓蕩”,動作要做到穩、柔、緩、勻;呼吸要細、勻、深、長,易於氣沉丹田,氣遍全身。練拳中行氣如九曲珠,即動作一起,意念就要跟上,意到氣到,好像珠子走盤那樣圓滑,沒有停頓,上下左右連貫協調,處處貫注著氣,使身體舒松,氣血暢達,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在全身運行時,內臟器官進行著氣的按摩,這促進肌體與外界氣體交換,增進新陳代謝。內氣在體內產生首先體現在手指上,經過一段時間練拳會感到手指發麻、發脹、發熱,這就是初步氣感,再逐步做到周身放鬆、心氣下降、收腹提肛,慢慢就會感覺到小腹發沉、發脹、發熱、腸鳴,這還只是初步有了丹田內氣的感覺,雖然感覺還很弱,時有時無,但繼續練下去會進一步充實飽滿。另外,在練套路時從動作要領、基本用意、攻防含義中去體會就會更深透。推手時會根底扎實,沾、粘、連、隨和聽、化、拿、發掌握得更好,逐步實現練拳者要追求的內外兼修、虛心實腹,達到健身、強身、防身、娛樂的目的。只有練出有氧運動的最佳效果,才能增強免疫力。
  
  做好人體的結構
  練習太極拳除全身各個肌肉群、關節需要活動外,還要配合均勻的呼吸,在練習中特別強調拳架要符合人體結構,儘量做到“心靜”,全神貫注,因此它能調節身心,對人體各大器官、神經系統、心腦血管、呼吸系統、骨骼肌肉等都會有極大的益處。
  太極拳是一種合乎生理規律的運動,步伐穩健,關節伸屈靈活,會使人形成良好的體型,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作用,減少體內淤血,改善消化功能與新陳代謝過程。太極也是一種需要思想融入的拳術,習練中會悟到很多哲理性的東西,然後把所悟到的融入生活,相信會有很大收穫。
  太極拳與“太極操”的區別
  常言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太極拳的門道是什麼?
  我們看太極拳演練,一些功底深厚的老拳師,練拳出神入化、韻味十足,而一般人練拳,總使人感到平淡無味,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太極拳與“太極操”的區別。像廣播體操等以肢體為主的簡單運動就是“操”,所以,如果練的是太極拳的套路,而沒有內勁與內動,就只能是“太極操”。
  太極拳與“太極操”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內動”,這也是太極拳的門道。行拳不能只注重手動、腳動,真正的太極拳應當是根節在動,由內動帶動外動,這也正是“節節貫穿”的體現。那麼,根節在哪里?在腰上上肢動作的順序是腰動、背動、肩動、肘動、腕動到手動。下肢的動作是腰松、胯松、膝松、踝松,腰帶胯,胯帶膝,膝帶踝,最後達到腳,做到輕起輕落,靈活自如。例如繃、捋、擠、按、采、列、肘、靠、推、分、插等動作,看似手在動,其實都是腰在動,而後帶手臂,最後體現在手上。進退步也是如此,這就是內動。我們一定要學習太極前輩留傳下來的精髓,而不僅僅是套路,既打出端莊、舒展、漂亮的外形,更體現出傳統太極拳的內在韻味。
  
  太極拳適用人群
  究竟什麼年齡練太極拳好呢?有人認為老年人較適合,殊不知到歲數大了再練,雖然可以,但身體各種機能已經退化,練習效果也不會太好。據科學分析,練習太極拳最佳年齡是12歲到4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身體和領悟力都是最好的,這時鍛煉不僅能強腦益智、強身健體,還能預防各種疾病,修身養性。
  
  初學太極者注意事項
  太極拳可以健身,但練習不當也會傷身。情況出現最多的是膝關節損傷,主要誘因是不正確的姿勢。在太極拳運動中要避免重力放在膝關節上,轉移重心時,要腳底用力,膝蓋外撐,重力自然會轉移到胯部,這是人體力學原理。要注意:勿弓過(屈膝程度不要太過);勿扭擰(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不形成夾角,要保持一個方向);勿滯勁(行架過程中減輕膝關節“壓力”);勿激烈。
  “練拳不練腰,終究藝不高”,腰的位置也很重要。行拳走架中要想做到身法正,必須從預備式開始,立頂、下頜微收、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斂臀、目視前方,這都是練太極拳必須知道的常識。一旦行起拳來,一定要做到尾閭中正和內外三合,這是身法正的重要保證。只有尾閭中正,才能“立如秤准,活似車輪”。尾閭中正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腰脊豎直,要保持“立身中正”。腰為一身之主宰,只有做到松腰松胯、氣往下沉,兩腿兩腳才能有力,下盤才能穩固,腰腿才能靈活,動作才能隨心所欲、舒展大方。
  太極拳是處處以腰為中心的運動,腰一動周身俱動。太極拳的虛實變化,皆應由腰帶動。只要做到以腰為軸有序轉換,快慢相間,節節貫穿,開合有變,動作就能做到上下相隨,周身一家。例如楊氏傳統二十八式雲手,攬雀尾、手揮琵琶,腰的轉換就特別明顯,都是用腰帶動兩臂運動。
  
  如何練好太極拳
  練好太極拳,簡單可歸納為9個字:“貴堅持、明拳理、勤體悟。”
  
  貴堅持
  有人說太極拳太難,不好學,其實並不難,今天練一兩式,明天練一兩式,總能學會。練太極拳,貴在堅持。大家知道太極拳是內外兼修、身心合一、形神兼備的拳術,要練好得步入四個階段,即求形、求息、求意、求意氣結合,必須一層一層練,就像上小學、中學、大學,讀研究生一樣,一步一步上層次,不能急於求成,只有持之以恆,才會真正健身受益。
  
  明拳理
  一要學會放鬆。因為太極拳是行心用意、內外一體的拳術,往往人在靜極默篤之後,靈慧方能始現。所以打拳時須將身勢立穩,重心放正,身心鬆開,全身沒有絲毫拘滯之力,雜念摒除,使體態歸於自然而後出動。動時以心氣行運,以腰脊領帶,靜靜地將一套太極拳打出來,慢慢領會太極拳高深的境界。
  二要身法姿勢正確。拳架要立身中正,虛靈頂勁,松腰塌胯。每招每式要使“力起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向前退後皆然,若有不得機得勢,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領會到腰是周身上下相通樞紐。還要做到立身中正,松肩垂肘,氣沉丹田,含胸拔背。太極拳的步法要點就是分虛實,全身重心在兩腳之間轉換。總而言之,身法要不偏不倚,步法手法要無過不及,這才是習練太極拳正確功架的基本方法。
  三要用意不用力。太極拳的力不是靠肌肉收縮所產生的硬力或拙力,而是慢中求功,通過練體固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所得到的松彈綿軟而又厚重的勁,此勁如棉裹鐵,打到對方身上,入裏透內。 
  
  勤體悟
  練太極拳要反復操練和細心揣摩。當所學招式和要領弄明白後,要反復操練,用心揣摩每個動作的內在含義和韻味,以求得周身各節的配合恰當自如,動作的舒展大方而無拘禁,身心的協調而不散亂,使整套動作以意識的牽引而連綿不斷。式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邁步如貓行。要先在心,後在身,腹松靜,氣斂入骨,神舒體靜,時刻在心,牢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內固神,外示安逸,全身意在精神而不在氣,在氣則滯,有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如能本著以上道理認真追求,必定會成功。
  我在這裏告訴大家,希望愛好太極拳的拳友們不要盲目地練太極拳,否則會帶來膝蓋的受傷,要有一個明明白白的老師來指導,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讓太極趕快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吧,習練太極拳——美麗與智慧同行,內在與外在兼修,這也是人生最為寶貴的財富。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科學習練太極拳防止膝關節損傷

轉移重心時,要腳底用力,膝蓋外撐,重力自然會轉移到胯部,這是人體力學原理? 需要好好悟一悟!!

摘至 科學習練太極拳防止膝關節損傷

太極拳可以健身,但練習不當也會傷身。
情況出現最多的是膝關節損傷。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練拳時的不正確姿勢。
膝是由關節和關節韌帶等周圍組織所組成,是脛腓骨與股骨的連接處。
用膝蓋承受重力,或轉動膝蓋轉移身體重心,是錯誤的運動方式,必然會引起膝蓋疼痛,並造成越練越傷的結果。膝關節的正常生理運動是縱向的屈伸運動。在太極拳運動中要避免重力放在膝關節上。轉移重心時,要腳底用力,膝蓋外撐,重力自然會轉移到胯部,這是人體力學原理。

具體如圖示:


所以,在太極拳運動中要先學會太極思維,改掉常人的用力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練習太極拳的整個過程中,膝蓋是不用受力的,力要全放在胯部。膝關節僅是一個過力點,而不是受力點。避免扭動膝蓋去轉移重心。如果膝蓋有舊患或受過傷,要更加小心。
運動過程中,膝關節的運動方向是直接向腳尖方向,但不可過腳尖。其主要方法是收胯,否則膝關節的前點容易造成疼痛。
練習過程中,如有膝蓋酸痛的感覺,心理負擔不要太重,別害怕,休息過後,不適感會消失。如果是膝關節的拉傷或扭傷,則是刺痛的感覺。
如有舊患,要加強對膝關節的保養,練拳前要充分活動膝關節,做足熱身運動。練拳後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或風吹,要熱敷和按摩。正確的練習方法,不但不會引起傷痛,還會醫治膝蓋舊患。
練拳膝蓋疼痛不用害怕。首先,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時時注意姿勢的要求,如松胯,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等等。其次,練拳要慢慢練,放鬆練。心理緊張,容易造成動作緊張。再者,初學階段,要注意運動適量,循序漸進地提高。
附: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
1、練拳的過程中,拳架下盤未達到正確要求,以至膝蓋受力。
2、練習者本身下肢肌肉無力,尤其是在耐力及控制力方面有所欠缺,造成膝蓋的扭傷。
所以,在太極拳運動中要先學會太極思維,改掉常人的用力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練習太極拳的整個過程中,膝蓋是不用受力的,力要全放在胯部。膝關節僅是一個過力點,而不是受力點。避免扭動膝蓋去轉移重心。如果膝蓋有舊患或受過傷,要更加小心。
運動過程中,膝關節的運動方向是直接向腳尖方向,但不可過腳尖。其主要方法是收胯,否則膝關節的前點容易造成疼痛。
練習過程中,如有膝蓋酸痛的感覺,心理負擔不要太重,別害怕,休息過後,不適感會消失。如果是膝關節的拉傷或扭傷,則是刺痛的感覺。
如有舊患,要加強對膝關節的保養,練拳前要充分活動膝關節,做足熱身運動。練拳後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或風吹,要熱敷和按摩。正確的練習方法,不但不會引起傷痛,還會醫治膝蓋舊患。
練拳膝蓋疼痛不用害怕。首先,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時時注意姿勢的要求,如松胯,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等等。其次,練拳要慢慢練,放鬆練。心理緊張,容易造成動作緊張。再者,初學階段,要注意運動適量,循序漸進地提高。
附: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
1、練拳的過程中,拳架下盤未達到正確要求,以至膝蓋受力。
2、練習者本身下肢肌肉無力,尤其是在耐力及控制力方面有所欠缺,造成膝蓋的扭傷。
3、運動過量。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老年人練太極拳三成人練出膝關節傷

摘自 老年人練太極拳三成人練出膝關節傷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人人皆知,但在練習太極拳的人群中,卻出現了程度不同的關節損傷。有人對某地堅持練太極拳者做過一次抽樣調查,發現近30%的人膝關節半月板有程度不同的損傷,而且總是不好,更有甚者,膝關節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損傷的原因,一是練拳時急於求成;二是姿勢不正確。

初學太極拳不能急於求成

老周練太極拳15年,現在是單位裏的太極拳教練。回憶起10多年來的練拳故事,他感觸最深的是,一定要找位好師傅,否則要走彎路。走彎路,不僅效果達不到,還會練出關節損傷。
老周當年學拳,是在廣場上跟著大家一起做,邊做邊學。剛練了一周,膝關節開始疼起來。“鍛煉哪能不吃苦?”老周在心裏給自己打氣,但當時他並不知道,這種疼可不是光靠堅強意志就能解決的,
教練說打太極拳的要領是,全身肌肉放鬆,關節鬆開。老周就徹底把肌肉放鬆了去做,可是他不知,這種放鬆,必須建立在保持關節的正常功能和正確位置的基礎上。在肌肉放鬆的同時,一定要立身中正。反之,如果肌肉鬆懈,姿勢又不中正合規,久之就會造成關節損傷。
老周的問題,在老年學拳者中普遍存在。在練太極拳時,由於全身重量都由下肢承擔,所以少有人說上肢疼痛的,說膝關節疼痛者居多。太極拳講求虛實變換,所以有許多動作,都是一足支撐全身體重。比如,虛步是最典型的步法,即全身重心落於一足,並屈膝下蹲,另一足虛著地。這種動作對膝關節的壓力自然很大。
另外,練太極拳姿勢越低,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越大。初學太極拳時,老周急於求成,對自己要求過高,結果加重了關節疼痛的程度。採訪時,老周反復說,他想借報紙告訴更多的老年朋友,老人練拳是以健身養生為目的,不為競技,不追求比賽成績,所以練太極拳姿勢高一些為好,不要蹲得太低,也儘量避免一足承重。比如,虛步的兩足承重可三七開,即前足三分後足七分。

姿勢正確 可以避免關節傷

前面講的都是壓迫造成的關節傷。除此之外,腳的位置不正確,也同樣容易傷關節。
比如弓步,老周練的是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要求,前腳順,即腳尖向前,後腳外撇約四十五度角,如果做錯了,就會造成膝關節損傷。
道理很簡單,分析一下膝關節的結構,就很容易明白。
膝關節如同門上的合頁,不是萬向節,它主要的功能是順著脛骨(小腿)和股骨(大腿)方向向後彎曲,側向扭動的餘地不大,如果硬是側向扭動,動作過大就會損傷半月板,而這種扭傷比受壓迫更為嚴重。所以楊式太極拳的虛步要求開襠,使股骨、脛骨和腳尖三者的方向一致,不能使膝關節外撇或裏扣在腳尖方向之外或之內而呈扭曲姿態,否則會嚴重損傷膝關節。
老周說,初學者出現這種情況也不用太擔心。首先,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勢的要求,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慢慢練,放鬆練,總會掌握要領;其次,練習者如果是年輕力壯可直接從低架練起,但是如果年紀較大或身體瘦弱者或平時缺乏體育鍛煉,建議先從高架練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虛實變化就可以。還可以練習站樁作為輔助練習,每次站樁的時間不用太長,適可而止,慢慢增加練習時間,通過這些鍛煉,時間長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顯的加強。簡單說,就是拳架先從高練起,時間長了,練低架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那麼吃力了,而且拳架也會比較松柔。(記者 劉永生)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年紀大了,膝關節有問題 最好別練太極拳

摘自 年紀大了,膝關節有問題
最好別練太極拳


西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的一項調查報告稱:在練習太極拳後,42.3%的人有腿部肌肉、關節異常疼痛的現象;除去有些中老年人在練習前腿部就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現象,其中58.7%的人是在練習之後產生腿部肌肉或關節疼痛的;有些練習前腿部已有損傷的練習者,在練習後疼痛感加重。
生活實例:天氣逐漸暖和起來,清晨、傍晚鍛煉身體的老年人也越來越多了。60多歲的趙大爺最近迷上了太極拳,每天早上都要去廣場上跟著幾個“老前輩”學習學習,一練就是三四個小時。練了兩天,趙大爺的膝蓋有些酸疼,想著可能是因為很久沒鍛煉身體了,過兩天適應了就好了,所以並沒放在心上。可是慢慢地,膝蓋越來越疼,到最後已經發展到疼得不能運動的程度了,趙大爺才不得已去看醫生,而醫生卻跟趙大爺說:“就是練太極拳練的,以後別練了。”
趙大爺疑惑不解:“練太極拳又不是劇烈運動,怎麼會導致膝蓋疼痛呢?再說,很多比我年齡大的都在練,怎麼人家都沒事,就我有事?”
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練太極拳
河南省中醫院創傷骨科主任孫永強解釋:跟趙大爺一樣,很多老年人在選擇鍛煉項目時會首選太極拳這種運動,主要是認為太極拳動作緩慢、運動量小、危險性也小,不會像其他劇烈運動容易造成創傷,還能陶冶情操。其實,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練太極拳。隨著年齡的增長,膝蓋內的半月板和軟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形象點說,就好像牆面剝脫一樣,膝關節已經發生退行性變化,經常弓腿、扭動等動作都會加重膝關節的磨損。太極拳中的很多動作都是對膝關節損傷較大的,如標誌動作馬步蹲襠需要弓腿,還有很多需要金雞獨立的動作。有資料顯示,人體屈膝30度,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和體重相等;屈膝60度,膝關節壓力為體重的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6倍。
所以,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做對膝關節損傷較大的運動,包括太極拳。
哪些人適合練太極拳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不適合練太極拳,有很多老年人因為練太極拳而身體情況變好,白須飄飄,仙風瘦骨。到底哪些人適合練太極拳呢?
孫主任的建議是:如果您從小或是年輕時就開始練習太極拳,那麼關節、韌帶都舒展開了,身體比較適應,年老了再練問題不大;可是如果您之前從來沒練過,等到五六十歲了才想起來練,就勸您儘量別練了,想鍛煉身體,練練毛筆字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年齡不是很大,身體柔韌度比較好、適應性強、反應快,並且體重較輕,是可以視情況練練太極拳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的膝關節已經有病變或是之前有損傷,最好就不要練太極拳了,可以選擇散步、健走等比較柔和又不傷膝關節的運動。
原文見《家庭保健報》2011年4月26日第5版“保健養生”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太極拳的十二種鬆垮狀態

摘至 太極拳的十二種鬆垮狀態 作者:陳 雄 發表於:《中華武術》 2007年第03期

我在因特網上看到這樣一篇有關腰胯之軼事。先不辨文中軼事的真假,且信它腰胯的重要性。文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敘述的。近代太極拳重要人物楊露禪,教了吳全佑功夫,是爲吳氏太極拳之始,後來楊露禪告老回鄉,吳全佑尾隨不舍,楊便下轎對他說:“我當天發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沒有一招留下,總之你記住‘圈內打人,圈外推人’便是。”所謂圈內即盆骨發力範圍,所謂圈外即盆骨發力範圍以外。太極拳不是只以柔勁化解人家來勢的,它可以發勁打人。而力量的終極來源就是盆骨,換句話說就是腰胯(原文該提法不夠準確,骨盆係胯中一部分,並不完全等於胯一筆者注)。人體最大塊的骨頭是盆骨,而太極拳正是用盆骨來打人,這是厲害之一;盆骨的發力,外表上不易看清楚,所以對方被打得折肢斷臂,仍不知何事,這是厲害之二(基於如此原因,有些拳師流傳“教拳不傳胯,傳胯師傅差” 之說,把胯的練法與用法視爲珍貴的守功東西,傳授腰胯要領時,不願多作分解,顧慮徒弟把胯練好了會在功夫上超越自己——筆者注)。

林泉寶先生在《武當太極拳行功心悟》一文中講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以前有一夥強盜在江河中搶劫客船財物,並把船上所有的人捆綁手腳後拋向江中,許多人雖會遊泳但均因手腳被困而溺死,唯有一人用海豚式遊泳自救而生。通常我們習慣於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這些姿勢都是以手腳的動作來遊劃,而豚泳是以身體的扭動來前進的,可不依靠肢體的動作。雖然遊泳和太極拳並無直接的聯係,但這個故事對我們練習太極拳強調“以身領手”,以身法統帥太極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啓迪的。太極拳的所有動作,初級時是以手領手,也就是以手指揮整個太極拳運動。然後是以身領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運動,每一招一式,一切運動之主宰皆由胯節指揮。太極拳名家鄭悟清先生曾經有一個比喻,以說明胯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淺出地說:木偶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當木偶在舞臺上表演各種動作時,都是用臺下演員的手來指揮,演員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太極拳的胯動作也是同樣道理,一切動作的變化莫測全依賴胯的動作。以胯根爲主宰,牽連發動全身運動。通俗點說,通過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胯骨部位的收束、開張以及旋動整合起來,帶動周身骨骼聯動出擊,化節節分開,發節節合攏,就是這樣依靠胯部運動來發力傳勁。譬如出有手,而不是右手要出擊,乃是由胯襠(襠指會陰部分和兩大腿根內側)把手擊出。再如要收回右手,也是胯襠把它收回來。收與放全憑胯間。又如推手練習,對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並向我中心發勁,而我雖然被對方封著左手,但我的胯襠已轉換,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不進則已,如進必使其落空,因爲我的身法已經改變,重心也變了,並相機得勢用勁使對方失去重心跌出。

太極拳傳人張誌俊先生在《太極技擊功夫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談到腰胯時說:“太極拳理曰‘不得機不得勢時,腰腿求之’。我認爲這裏少了一個字,應該是‘腰腿間求之’。腰腿問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腳把地而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間將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將會瞬間斷勁,功虧一簣。會松胯可卸掉對方來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盤穩固,爲襠走下弧創造了條件;可加大腰部轉動的幅度,便周身協調;松胯是形成渾圓之力的必要條件;松胯有利於調整身法、步法、得機得勢使下肢運行變得輕靈。”本人基本認同張誌俊先生對松胯的看法。
松是太極拳的靈魂,整個放鬆功夫最難練的部位應是中、下盤,就是胯、膝、踝。尤其是胯,因爲胯是一般人習慣承載力量的地方,可能是倚賴骨盆大的緣故吧。大多數人用胯吸收身體上半身的重量,再加上姿勢有種種毛病,所以部分人練得腰酸背痛,脊椎受傷。通常胯放掉的力量會跑到膝蓋上,若膝蓋沒有放掉從胯轉移過來的力量,就容易損傷膝蓋(意即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較大又較爲複雜的關節),進而阻礙練功的深入。因爲膝關節受傷後,輕則影響走路行動,重則需要找醫生治療,練拳行功難以真正心靜體松,專心聚神。如果進一步把膝蓋力量放掉,轉移至踝(又稱踝關節,由脛、腓兩骨下端與距骨滑車構成),就進入落地生根的階段了。太極拳名家松緒金先生說:對於推手、散手技擊而言,一是借人之力;二是借地之力。要練到胯松透的境界,才能把膝蓋力量通過踝關節、湧泉穴放人大地。

對於初學太極拳的愛好者來說,欲練松胯就先要明白胯的部位。在生理學上所謂的胯係指股骨上節,大腿的折疊下陷處。換句話說,我們通常把腰和腿之間的部分叫做胯。胯關節由骶髂關節、髖關節、髖骨與脊柱的韌帶聯合、恥骨聯合、骨盆等部分組成。練松胯的重點之一是體悟搖臀蕩胯。所謂搖臀是以臀部一側胯關節爲圓心,以骨盆爲半徑的旋轉運動;蕩胯則指弧線提胯和弧線落胯運動。放鬆骶髂關節對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時從大腿根部放鬆,注意操練髖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這樣達到開活兩胯的作用。如果練拳時真的松開胯,尾閭就如一個鍾錘,向左偏時左胯落,同時右胯蕩起;既而有右胯落時尾閭已經靠過來了,由胯帶動全身直至手指、腳下湧泉。放鬆腹股溝和會陰穴、松腰斂臀(亦俗稱塌腰)對松胯圓襠亦起到較大作用。另外注意胯關節和臀部肌肉要放鬆,不能死頂骨盆,夾僵胯部。松胯起碼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輕靈,通過胯關節的肌肉韌帶合理收縮舒張,胯關節的各骨關節能靈活轉動,不産生輔助肌肉韌帶做負功的現象;二是松腰沈穩,通過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帶領肢體內外運動,恰到好處地使意、氣、勁合一,能使身體協調完整,松而不懈,沈而不僵。

對形體而言,堅持科學、係統的鍛煉,長期活動可使胯範圍諸如骶骼關節、髖關節等關節軟骨增厚,肌腱、韌帶增粗,在骨附著處直徑變大,膠原纖維量增加,從而提高胯關節的抗拉能力及穩固性。通過放鬆伸展性練習,既可使參與關節運動的原動肌力量得到增強,又可使對抗肌的伸展性提高,與此同時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關節的靈活性,提高了關節的運動幅度,太極拳運動的重心變換離不開胯關節的有效活動。
對修煉太極拳內功而言,以胯襠爲主宰的行拳練功,使之以身領手,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支配了逆腹式呼吸。一係列的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綿不斷,皆由此而成。陰陽、虛實以及丹田呼吸全賴胯襠之運轉,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稱推手)的練習;在內則是丹田的運轉。最後練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統帥整個身體的運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起動能的來源是腰胯。胯根是軸心,帶動各關節進行運動。襠勁轉圈由外達內,由內達外,渾然一體。

襠圓胯撐(中級階段)和松胯活襠(高級階段)這兩句話,似乎不難明白,但練到位卻是不易。爲了讓太極拳愛好者有利於體悟松胯用胯,亦爲與大家共同研討,本人在這裏借雜誌園地拋磚引玉,把自己多年的練法與經驗粗略整理,供同道參考,本文運用舉例指楊式太極拳,茲簡單介紹如下。

一、縮胯

縮胯是由前腳至後腳的髖骨和肌肉韌帶向後向內收縮,與腰腿合胯爲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縮胯在以守爲攻(前半部分爲防守,後半部分爲進攻)的動作中運用較多。一般情況下前半部分做縮胯動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盤穩於泰山,並爲後半部分進攻發勁提供足夠的動力距。縮胯用於如封似閉、倒攆猴、海底針,或是其他弓步轉爲半馬步的動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鬆腹股溝的狀態下,髖骨和肌肉韌帶向下落。落胯時前腳宜內扣一些,在胯關節松開時腹部下沈。胯以下肢體松沈至湧泉穴,胯以上肢體向上領勁(即虛領頂勁)。要落胯沈穩與腳蹬腰發協調順達,才能形成足夠大的反彈力,在穩固的下盤支撐下將勁道作用於目標上,産生預期的發放效果。落胯應是放鬆境界的層次,而非表面姿勢的技巧。因爲技巧無論多高,擺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習慣本能地去頂。然而進入松透的落胯,外力進來不是被吞入身體,就是被輕松化掉。太極拳傳人林文濤先生應邀在廣西欽州太極推手輔導站教學中說:接勁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於攬雀尾、栽捶、指襠捶等動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礎上,臀再加點下墜的意思。下墜的時候胯不能挺出去。坐胯時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蓋要朝著腳尖的方向微微頂一點兒,實腳尖有回扣之意。要體悟下肢在放鬆狀態下的對拉,要領做對了,腳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會有沈脹的感覺。太極拳名家陳微明先生教授太極推手時指出:化勁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沈之轉動爲主。坐胯用於攬雀尾、高探馬等動作。

四、塌胯

塌胯與頂頭懸同是太極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規則,從作用上說它與沈勁、化勁、發勁等關係密切。太極拳名師張義敬先生在《太極拳拳理傳真》一書中談到塌胯時說:“太極拳多用弓箭步,初學塌胯,後腿髖關節必然緊張,很不自然,這正是不松的緣故。弓箭步的後腳,膝關節應微曲,如彎曲過多,髖關節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但膝關節太直也不對。這真是說來容易做時難,對於初學者的確是非師指難明的事。塌胯,在求髖關節的靈活,特別是在立身中正身體下的靈活。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謂氣沈丹田、松腰塌胯、開襠、沈氣等等說法,都不過是在強調降低重心而又靈活安穩。在髖關節靈活之後,再加以腰部的旋轉自如,才可能化解對方的來力,安穩不敗。一般化勁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沒有經過嚴格的塌胯訓練,髖關節未能松柔靈活的結果。”運用弓步時先落胯,後塌胯。塌胯時腰背部、臀部肌肉放鬆,胯骨自然下垂,胯骨與腳底湧泉穴形成弓勢。太極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極推手教練員學習班上說:發勁時松腰塌胯,人就跌出去了。塌胯用於摟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動作。

五、開胯

它不是指廣義的開胯,而是狹義的開胯,是指左右兩胯的對拉松開,膝蓋外展。胯的對拉松開是以意氣帶動形體,是胯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內藏勻勁的繃松,不是鬆懈式機械的拉開。開胯後,其勢産生一種既沈穩又靈活的彈力,與意念一起形成整體勁。開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不宜延時僵滯。開胯用於單鞭掌、扇通臂等動作。

六、合胯

合胯是指組成胯關節的各部分向命門穴至會陰穴之間聚合,與腰和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做好合胯能使身勢整體穩固,若與意、氣、勁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嶽之穩固。合胯是從外向裏合,不是胯關節自身的緊縮和僵死。合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不宜延時僵滯;合胯化勁時則相機慢些,合至對方來勁化淨即可。合胯用於打虎勢、彎弓射虎等動作。

七、轉胯

轉胯是指前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沿水準方向由內轉外或由外轉內的狀態,用於進、退行步時中間過渡的提腳動作,或在直勁轉橫勁、橫勁轉直勁的動作。若是行步時轉胯就是以胯領起虛腳提起邁出,前實腳轉胯的幅度以轉至後腳跟、後腳掌、後腳趾先後提起離地之時爲準。轉多了會使身勢歪扭而影響重心,轉少了則提腳不自然,要周身協調。實腳沈穩,虛腳輕靈。拳諺說“腰胯微轉鳥難飛”,既強調了腰胯在技擊發化勁時的重要性,也說明瞭部分動作最終的勁力是由身體單側作用到目標上,在完成技擊過程中,胯關節爲了協調整體動作的完成,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胯動作。

八、旋胯

旋胯是指虛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沿立圓方向由下轉上的狀態,用於橫向行步中間過渡時的提腳、收腳動作。譬如雲手、十字手等動作。旋胯就是以胯領起虛腳提起橫向移步靠攏或邁出,虛腳旋胯的幅度以旋至腳跟、腳掌、腳趾先後提起離地之時爲好。旋多了會使身勢變形而影響重心的穩定度,旋少了則提腳不順。要周身協調,實腳沈穩,虛腳輕靈。

九、脫胯

脫胯是指髖臼和股骨頭好似脫開一樣的感覺,故有“胯松欲脫”之說,用於右左分腳、踢腳、蹬腳等動作。太極拳的起腳擊打動作主要是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的髖關節來完成,又有胯關節周圍的韌帶、髂骨股韌帶、恥骨囊韌帶、坐骨囊韌帶等和腰肌、腹肌、盆帶肌、大腿肌等輔助完成,不同的腳打動作是一個複雜的協調工作。踢腳或蹬腳時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腳尖或腳跟,以腳的末端上領,這樣做法可以減少胯關節的支配意識,無意間就把胯關節放鬆了。還要做好整個身勢的虛實變換,若能配合丹田內氣發放則效果更好。

十、提胯

提胯是指實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向下松沈,同時虛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向上提起,形成上下相爭的松胯狀態。用於提手上勢、金雞獨立等動作。提胯利用上下折疊的勁道,能較好地傳遞地面反作用力,達到借地之力又借人之力來打擊對方。

十一、送胯

送胯亦俗稱跟胯,指對應前腳膝關節前面的胯部向前挺出。應意念命門穴把胯側前送去,或者想著骶骨托起胯關節向側前推去,有如葉大密先生所說 “尾閭如行舟之舵”的意思。此時注意放鬆會陰穴和腹股溝、膝關節,讓腰、胯、腿的肌肉、韌帶恰到好處。送胯前腳是虛腳有虛腳的用法,是實腳亦有實腳的用法,目的是基本相同的,但中間過渡動作不一樣。由胯將勁力傳達至腰部,以爆發內勁將對方擊打、發放,如果送胯動作做成縮胯(除了用於引化的縮胯之外),會使胯關節本身及附著在胯關節上的腰、大腿的某些肌肉、韌帶出現負功,將起於腳的部分氣力在胯關節處被抵消或改變方向,錯失機會和勢能,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擊打、發放效果。恰到好處地送胯,是得機得勢的表現。送胯用於斜飛勢、白蛇吐信、邊化邊發的動作等等。

十二、抽胯

抽胯是指左胯部或右胯部用意向前送出一點(但是不能著意用力向前挺),同時髖關節向上翻的松胯狀態,有如水泵抽水吸上之意。抽胯能把虛腳從腳跟、腳掌、腳趾很自然地帶起離地,用於進、退行步的虛實轉換。
以上介紹了十二種松胯狀態,便於練拳者在盤拳架、揉手時對號入座自查。這個動作哪個勢是否松開了胯?太極拳特有的感覺是否良好?太極拳的貓形步包含落胯、塌胯、轉胯、抽胯、送胯等,多練貓形步,練好貓形步,對於體悟松胯很有幫助。

太極拳是門內家拳,有看得見的形體動作,亦有不易觀察的內功運行。腰胯在太極拳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如何具體運作,用文字詞句來描述表達,很難完全準確,故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說。由於本人掌握太極拳技藝、文字水準有限,恕有某些細節內容文不達意。所以說練拳者在聆聽了明師的指教講解後,還得在明師的同意下,用手撫摸一下明師示範動作松胯時骨、肉、皮的變化,這樣學法心中有數,比較明白。要想活胯首先從松柔入手練起,對於成年人學練太極拳,由於胯骨、胯肌肉、胯韌帶鈣化變硬,所以相對青少年來說,不易把胯松開,兩三年時間能松開胯,已經算是較快的了。除了盤拳架、揉手之外,還要在明師指教下練些抖松胯骨肉、平圓立圓轉胯的輔助功法(注意的是不要誤練成扭胯翹臀的舞蹈基本功),提高支配胯靈活運動的意識與能力。但是真正的松胯仍在用意,不用拙力。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中老年朋友怎樣練好太極拳弓箭步

摘至 中老年朋友怎樣練好太極拳弓箭步

當前流傳的陳、楊、吳、武、孫等式太極拳中,其中楊式太極拳姿勢舒展大方,動作緩慢柔和.男女老少皆宜,成為流傳最廣、學練人數最多的太極拳種。現以楊式太極拳為例,與中老年朋友談談學練弓箭步的問題。因為弓箭步在太極拳中是應用最多的步法,筆者認為有必要正確認識之。

弓步俗稱弓箭步,前腿屈膝下蹲如弓,後腿向後蹬伸似箭。故名。弓箭步分正弓箭步和斜弓箭步,如摟膝拗步和閃通背、單鞭、野馬分鬃等。

正弓箭步定式:後腳外撇40~踏實,腿伸直但微屈,前腳向正前方邁出一大步,腳尖向前方,全腳掌著地,膝向前弓至小腿與腳面垂直為度。身體向前腿正前方,兩腳落在中線兩側,兩腳之間約留有一腳開當,前後腳相距約三腳。視各人身長腿長而定,全身重量放在前足約70%,放在後足約30%,呈不丁不八步型。以摟膝拗步為例,發動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沉胯,尾間中正,上下協調一致,內外相合,勁力“由腳而腿而腰,達於手指”。這樣,身勢中正,重心穩固,精神顯得飽滿。通過正確的弓箭步鍛煉,可以平穩身軀和腿部的支撐力。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老膝先老。”太極拳強調上虛下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著重腿部的鍛煉。這樣,加強大腿肌肉、骨骼、關節活動,可以推遲老化,能夠暢通經絡,祛病健身。

筆者在公園內常看到參加晨練的一些中老年人練太極拳弓箭步時,前膝與足尖齊,有的前膝甚至還超出足尖,後腳掀腳或拔跟。這樣身體重心就會向前傾斜,影響身勢中正。推手中勁向前推或按時,萬一發而不中,易被對方采住或由於牽動而造成失勢。從健身方面講,膝超過腳尖過多,勁向前去了,未能落在砥柱根上,動作不夠飽滿,有下塌的感覺,實腳的脛骨向前傾斜,無形中就加大了膝關節部位的負荷,這樣日久就會引起膝關節損傷並發生疼痛,對當今中老年朋友中常見的肌肉萎縮、骨節老化和骨質疏鬆病症更是有害無益。有位老年人問我,練太極拳膝關節反而疼痛,這是什麼道理?我說,有幾種可能,一是輔導拳師沒有把動作要求講清楚;二是你在習練太極拳時,某些動作做得不合理,也就是動作做得不合乎要求;三是你沒有掌握好運動量,沒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沒有掌握好“酸加、痛減、麻停”的六字訣。我要她做一下摟膝拗步”,定勢時,她膝關節前傾過度,易引起膝關節損傷。我又要她做“下勢”動作,她下勢較低,導致疼痛加劇。我說,你違反了我所說的二、三條.所以造成了膝關節疼痛。不過.你不要怕.在習練中注意了,膝關節疼痛自然會緩解痊癒的。從此,她在爿練中就非常注意,果然沒有兒天疼痛就減輕了、消除了。

除此之外,還有初學太極拳者存在著:1.一足在中線旁,另一足踏存中線上呈前後弓箭步,站立不穩。

2.兩足踏存一條中線兩側,兩足夾角呈直角即為丁字弓箭步,站立不穩。3.兩足踏在一條中線同一邊,腿成絞絲步而站立不穩。4.兩足在一條中線兩側,呈平行弓箭步,同樣對穩定全身不利。這類現象都是初學者易犯的毛病.如養成不良習慣而形成動力定型.則“學拳容易.改拳難”了。希望學練者早日糾正,日得益。

今借《少林與太極》,呼籲廣大中老年朋友們在學練太極拳做弓箭步時,一定要重視動作的合理性,以前小腿與腳面呈垂直為度,適量運動,不能做的動作,不要勉強去做,要適可而止。如做“下勢”動作時可以做得高一些.對中老年人膝關節有好處:而對於身體虛弱者,可以把拳架練得高一些,也不失為一種健身手段。總之,應視體力改善情況,再練時拳架可以練得稍低一些,以練得舒適為宜。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從膝關節生物力學特徵分析24式簡化太極拳的教學

摘至 從膝關節生物力學特徵分析24式簡化太極拳的教學

24式簡化太極拳作為一種很好的健身手段受到廣大習練者得青睞,且在廣大高校體育教學中逐漸得到了推崇和普及。由於習練中對膝關節的要求很高,如果教學中不注意太極拳的技法和體育鍛煉的原則和教學原則,很可能照成膝關節的損傷,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導致膝骨性關節炎。所以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膝關節的生物力學特徵的角度論證了可能造成膝關節損傷的原因,為24式簡化太極拳的教學提供參考。
太極拳教學 膝關節 生物力學特徵
本人從事太極拳教學多年,時有同事和學生說起在練習24式簡化太極拳的過程中,膝關節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於是我出於專業的好奇,查閱了一些文獻資料,結果是支援太極拳具有良好健身作用的文獻不勝其數。然而從事籃球專業訓練的運動員會多發籃球膝,原因主要是膝關節在籃球運動中常處於不穩定的半蹲位,且膝關節在不斷的蹬伸過程關節軟骨不斷研磨,這樣容易造成關節的損傷,如果不及時休息恢復,很容易造成慢性損傷,導致骨關節炎。是不是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若不注意太極拳的技法和要求,或者因為其他的原因等導致膝關節不同程度的損傷?
一、由關節的壓縮特性來談24式簡化太極拳的教學
關節軟骨是一種複合生物材料,由固體相膠原纖維、蛋白多糖和液體相水及電解質等組成。通過光學顯微鏡的觀察認為,關節軟骨具有淺表層、移行層、放射層、鈣化層四層結構。關節軟骨的生物力學特性是與其內部結構密切相關。膠原纖維在關節軟骨中,呈網狀結構,能夠限制大分子物質的自由擴散,而小分子物質則不受限制,可自由通過,因此,蛋白多糖在其中並不能自由擴散,而水分子則可以自由移動。關節軟骨材料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施加負荷的速度。因為在迅速施加並迅速解除負載的情況下,軟骨發生瞬間變形,沒有時間讓軟骨組織擠出液體,這種情況下,關節軟骨組織類似於一彈性單相物質,施加負載時馬上變形,負載消失後立即復原。這種關節軟骨瞬間變形和復原反應是軟骨組織能夠抵抗衝擊負荷。
關節軟骨不僅是一種良好的抗壓材料,而且是一種粘彈性十分明顯的材料。粘彈性材料的兩個基本反應是蠕變和應力鬆弛。蠕變是材料在恒定應力作用下,其應變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加大;應力鬆馳則是指材料在保持恒定應變狀態下,所需要的外在應力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地減小。不同材料的粘彈性發生的機理可以有所不同。
在軟骨組織負荷後,首先發生瞬間變形,但當負荷持續作用時,軟骨的抗壓作用迅速減少,而是出現一依賴時間的蠕變期。這是由於軟骨內液體被逐漸擠出的緣故。在初始階段,蠕變速度非常快,這是由於外在壓力與軟骨內蛋白多糖滲透壓之間差距大,故液體滲出很快。隨著液體的進一步滲出,軟骨蛋白多糖濃度增加,滲透壓增大,反過來又阻止液體的滲出。結果滲出逐漸減少直至最後達到平衡,此時無液體滲出,軟骨變形停止,最後成為一直線。人體軟骨的蠕變數是很大的,初始應變與最大應變可以相差3~5倍,即使作用於關節軟骨的力很小,但只要作用時間足夠大就有可能因為蠕變作用而引起軟骨的較大變形。這種蠕變作用還有可能使得軟骨內的軟骨細胞發生損傷,或者是膠原纖維發生斷裂。只要時間足夠,較小的應力同樣可以產生較大變形。關節軟骨的粘彈性行為,對於理解軟骨的正常生理及損傷機理具有重要意義。孟維春等關節軟骨壓縮特性的實驗研究生物力學方面論證了關節軟骨在遭受慢性應力作用時,因蠕變而引起的軟骨內部結構破壞,最終導致慢性骨關節炎的改變。Cooper的調查研究發現,經常從事長時間屈膝負重工作者,膝關節的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因此,臨床上應儘量避免持續的慢性應力損傷。
由於關節軟骨可緩衝短暫而強烈的機械衝擊力,而在緩慢而持久的應力作用下,會出現一依賴時間的蠕變期,且蠕變作用使得軟骨內的軟骨細胞發生損傷和膠原纖維斷裂,只要時間足夠較小的應力同樣可以產生較大變形。
關節軟骨的粘彈性行為與24式簡化太極拳的緩慢持久的運動特徵是一對矛盾。在太極拳的練習中,膝關節軟骨較一般運動來說要承受較長的緩慢而持久的應力作用,也就是說在這種應力下很可能造成關節軟骨的軟骨細胞發生損傷和膠原纖維斷裂。所以在教學和練習中我們應注意:身體重心和虛實的轉換,別使某一膝關節軟骨處於較長時間的緩慢應力的作用下;要注意練習的時間和適當的休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安排練習的時間和強度,做到區別對待。
二、由膝關節的力學結構特點來談太極拳的教學
膝關節由屈曲至伸直並伴有旋轉時,最易造成半月板的損傷。膝半月板:位於股骨髁和脛骨髁之間,左右各一,它附在脛骨平臺上並隨脛骨在股骨上移動。當膝關節在半屈位旋轉時,半月板產生移位。單純的脛骨屈曲,半月板移位不大,只有當脛骨旋轉時半月板移位最大。瓦斯摩爾斯(德國)認為這種移位所產生的壓力在膝關節旋轉不穩定中常能使半月板發生病理性損害。如半月板炎和半月板病,這些損害會進一步加重膝的旋轉不穩定,甚至發展成膝關節骨關節病。
關節軟骨在受壓時,間質內的液體可被擠入關節表面,產生自壓形式的靜水潤滑作用,使關節軟骨面具有低磨擦係數。軟骨細胞則在軟骨粘連素及蛋白多糖的協助下與Ⅱ型膠原纖維相粘連。關節軟骨具有黏彈性的間質內液體流是軟骨滲透性功能及蛋白多糖固定電荷集團的表現,使其彈性係數高,抗張力性能強。關節面在受到突然的撞擊或扭轉後,軟骨基質中大分子網路結構將承受巨大的剪力,在基質內的液體流動難以形成相對抗的壓力時,這種網路結構將被破壞,細胞裸露於基質中受到損傷,甚至延及至軟骨下骨。
在一般人看來,太極拳動作柔和、運動強度小、沒有危險,很適合老年人。然而,鍛煉不當會導致膝關節的損傷.太極拳的標誌動作是馬步蹲襠,有資料顯示,人體屈膝30°,膝關節承受壓力和體重相等。屈膝60°,膝關節壓力為體重的4倍;屈膝90°,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6倍。如果膝關節長期處於緊張和負重狀態就容易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引起膝關節疼痛。
24式簡化太極拳膝關節在練習中不斷的屈伸扭轉,且很多動作膝關節都是在屈曲至伸直並伴有旋轉,譬如野馬分鬃,左右攬雀尾等動作。運動中為了避免脛骨和股骨較大的相對運動。在練習時我們應該適當的注意些細節。練習野馬分鬃和摟膝拗步時,後撤撇前腳的外撇幅度不能太大,這樣在接下來弓步的蹬伸過程中膝關節不會太大的扭轉。練習左右攬雀尾,當左攬雀尾轉右攬雀尾時要注意左腳的內扣。還有蹬轉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虛實的轉化,後腳的蹬伸以前腳掌為軸要圓活,儘量避免膝關節扭轉時脛骨和股骨的相對運動。換句話說,也就是要做到“邁步如貓行”的輕盈圓活。且在24式簡化太極拳的練習中不光是這幾個動作僅僅如此,只是舉個例子而已。另外,在練習中所有的弓步和馬步不要屈膝不要太深,因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而定,要做到“中正安舒”。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動作正確,尤其注意膝關節不要因扭轉造成脛骨和股骨很大的相對運動;應根據習練者得身體條件提出練習要求。
三、小結
運動創傷和勞損是膝關節疼痛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明確膝關節在進行太極拳練習時可能造成哪些損傷及損傷原因對進行太極拳教學非常重要。
太極拳運動對腿部的要求較高,膝關節始終處於半蹲位的靜力性支撐,這就對膝關節的要求較高;動作姿勢的不正確是直接造成膝部損傷又因素之一;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結束後沒有適當的整理放鬆活動,使運動中產生的疲勞堆積形成損傷;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忽略了運動應遵循的循序漸進原則;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分析,由於膝關節股骨內外髁的外形和長度不同,即內髁關節面較外髁長,致使臏骨關節面不平穩。股內側肌無力或變得萎縮,則能失去股內側肌這種弓弦作用,增加了膝的旋轉不穩定,結果可導致臏骨軟骨病。因此股內側肌肌力不足,無法保證膝關節的穩定,也是造成損傷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24式簡化太極拳是全國推廣的具有很好健身效果且老少皆宜的健身手段。如果我們在練習中不注意習練的技法和要求,不遵循體育鍛煉的一般原則也許會對身帶來不良的後果;此外,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安排習練的時間和強度,注意休息和恢復不能急功冒進。
參考文獻:
[1]孟維春,董啟榕.關節軟骨壓縮特性的實驗研究[J].醫用生物力學,2003,18(1)
[2]韓雨平.對體育運動中膝關節的穩定性的研究[J].民營科技,2010,(6).
[3]王學成,華雪.太極拳運動對膝關節影響的研究[J].瓊州學院學報,2010,5(17).
[4]王三.太極拳運動對膝關節疼痛影響的研究述評[J].搏擊・武術科學,2008,12.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太極拳界怪事多

摘至 太極拳界怪事多

自上一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給中國太極拳的發展帶來了契機,許許多多太極拳名家憑著自己多年煉就的太極拳功夫兢兢業業地傳授太極拳,使得太極拳在國內外蓬勃發展,造就了當今武術界的太極盛世!但這百花齊放的太極花園中,卻有一些極個別人,雖不煉太極拳功夫卻想盡了腦汁往太極拳界鑽,靠太極拳出名出國發財致富者也大有人在,一時間弄得太極拳界怪事連連,眾生生怨。筆者從眾多怪事中抽出幾例,稍加敍述,以饗讀者,供大家一笑。
一、 太極拳界傳人多:
曾幾何時,報刊雜誌、名片上“傳人”一詞鋪天蓋地,席捲神州大地武術界,尤其是太極拳界更勝一籌,“第×代傳人…”此類文詞充滿武術類報刊、雜誌、電視臺,“傳人”遍佈太拳界的各個角落。
筆者曾有幸見到一位傳人的自述,此人豪氣百倍地直言:“我是×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一邊說一邊舞著一把剛買的寶劍。我笑著問他:“您學×式太極拳幾年了?”這位先生不好意思地說:“我才學了三個月”,我說:“您剛學三個多月就已經成了太極拳傳人,您真夠聰明的”,因為如果象一般習練太極拳者,苦練終生卻無緣“傳人”之名份者占絕大多數,象這位先生,若無絕頂聰明和過人的功夫,不可能在習練三個多月後便成了太極拳第六代傳人。
太極拳乃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這種文化,需要過人的勤奮、名師的指授、絕高的領悟能力,才有可能將先輩傳下的寶貴文化遺產繼承下來,佛家稱之為“衣缽傳人”,就是繼承了上代老師的衣缽之意,在武術界傳人的稱謂可能更廣泛一些,但也須掌握基本的功法,具有其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尚品德才有可能稱為傳人,否則“傳人”一詞便會愈傳愈濫,其弊端不可輕視。
二、 太極拳界大師多:
眾所周知,在棋界,多有“大師”之稱謂,佛家雖也偶有此稱謂,卻是對某寺住持或主要僧侶的尊稱,非正式稱謂。在棋界大師的類別有大師、特級大 師和(國際級特級大師),是棋界權威機構根據一定的條件逐級升階而上的,就象從初級職稱到高級職稱的晉級過程,是有嚴格考核並須逐級晉升的,也就是俗語所說“有說法的”。
太極拳界的大師是不是也有說法呢?暫且不去細說,現在報刊、雜誌在介紹某人一般都在姓氏之前冠上某式太極拳某代傳人、太極拳大師等定語。筆者在此鄭重諮詢:“太極拳大師之稱號,是職稱呢,還是學歷證明,究竟其評定的具體條件有哪些?敬請知情者告知,在此不勝致謝!”
更有甚者,某某嫌“太極拳大師”之稱號不夠氣派,將之換上了“太極拳特級大師”之稱號,你今天說自己是“太極拳大師”,明天說自己是“太極拳特級大師”,後天號稱“太極一支筆”,到底哪一個稱呼更符合您的身份、學識和功夫?究竟您的太極拳練到何等高深地步了呢,您能自己詳細介紹明白嗎?
許多人到處在“說”太極拳而不是真正在煉太極拳,在報紙上說、在雜誌上說、在公開場合說、在自己家裏說,卻不肯花大氣力去練功。總是與人說得天花亂墜,一經交手,身上空洞無物,依然是門外漢,這是早年楊澄浦先生在“太極拳之練習談”中就已經掃進垃圾堆的那種人。這種人還四處吹噓自己是太極拳名家,是太極拳特級大師,真是玷污了太極拳這一優秀傳統文化。
其實,真正的大師從不說自己是大師,這符合中國人的道德規範,大多時間去練功修真,傳功育人,哪有那麼多時間去指責張家長李家短呢?所以中國打假專家司馬南先生說得好:“不僅氣功界需要打假,許多行業(含太極拳界)都需要打假”。做人要誠實,是練太極拳的就是練太極拳的,不練太極拳的何必總往太極拳界鑽呢,難道太極拳真的能出名?難道太極拳真的能發財?
三、 太極拳界爭論多
關於多種太極拳流源及多種太極拳流派,眾說紛紜,多有說法,其實這屬於學術研討範圍。各人的資料不同,聽說的途徑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不同也屬正常。
但有些人就不是這樣,他不只說自己的說法對,還到處去指責他人是錯誤的,更有甚者還進行人身謾駡、攻擊。誰在弄虛作假,誰在實事求是,讓歷史告訴大家,讓實踐去檢驗,不能總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學術問題可以研討,從言論上可說研討,從交手實踐上也可以研討,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光說不練嘴把式’是古代名言,現在又增添一種名言“光寫不練筆把式”,光寫論諸家拳術之長短,自己卻不去練或不會練,或根本練得不對,有何理由讓大家信服,不如拿出您的真功夫讓大家開開眼,一睹“太極拳特級大師”之風采。
其實中華武術淵源流長,派別林立,各家有各家之長這是有目共睹的,你認為自己練得對是可以的,但不能說別人練得不對,可以說自己的好,但不要說別人的不好,這就是中華武德。饅頭和麵條均是中華傳統麵食,都用白麵作原料,但你能拿做饅頭的方法去要求“做麵條”的也同您一樣,這樣做出來的“麵條”還是不是“麵條”?方法不同,其結果不同。更不能拿自己之方法去否認他人,否則武術也不會有這麼多的門派流傳下來了。
好為人師是人之常情,喜歡將自己的優秀經驗告知眾好是開明之表現、長者之風度,但是必須建立在人格平等之基礎上,盲目指詰他人恰是“無德”之表現。
“身備五弓”是陳、郝式太極拳之練功時的一種要求,但不能讓楊、吳、武式太極拳都跟著你身備五弓,有人竟認為看法與某某先生之看法背道而馳是大錯特錯。難道練太極拳之練功方法與練大紅拳不同就大錯特錯?古之“三人成虎”是有其深刻道理的。
武式太極拳始自武禹襄,郝式太極拳始自郝為真,兩種拳間聯繫是:郝式始祖郝為真曾隨武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李亦佘先生習藝多年,頗有研創之才拳架歷經三世改編而自成一派,後人稱之為郝式太極拳(詳見河北科技出版社的<<郝式太極拳>> 一書)。
正如楊式太極拳源自陳式太極拳而自成一大流派一樣道理,楊式拳總不能去指謫陳式太極拳練得與楊式太極拳不一樣是大錯特錯,這可以當成一句笑話而流芳百世。其實,你有某種特殊的練功秘訣恰是你的高明之優點,不必要非要讓大家都知道,都練之於身,假如你真的開明,可以公開你掌握的秘訣心法,但學不學,是讀者的事,是學術研究,而不是聖旨和命令,您也大可不必為別人不學自己的秘訣而苦惱得大動肝火,急怒攻心可不利於練功進步喲!
四、 太極拳界專著多:
目前,只要走進新華書店,琳琅滿目,太極拳之專著、大作溢滿書架,一翻武術文刊,所列武術專著明細中太極拳類最為眾多,大有“人多勢眾”之嫌。《某派太極拳體用全書》、“某家太極拳秘傳”諸如此類書籍,從學術交流觀點來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確有莫大道理。
但筆者也發現了一個有趣之處,發現以寫論述文章(雜誌)和寫專著而出名的許多作者自述其習拳經歷,很明白,作者並不曾深研太極拳,卻仍然能寫出“專著”供大家習拳時參考,我們此時真有些疑惑了。
假如你不練拳,你的體會自何而來?道聼塗説,還是找幾個不著邊際之人“神聊”、“海侃”而成?你述之言又能為練功者提供多大的幫助?要知道,真藥治病,假藥可害人!假如您自己在家健身,隨便比劃幾下,有些健身方面之體會,可以跟同事鄰居聊天以消寂寞之困憂,也可以在健身祛病雜誌專欄述明健身之體會,完全不必去搞專著去“幫助” 廣大太極拳愛好者,還弄得一些讀者拿著您的專著去評論別家別派,成了砸人之“磚頭”,是不是有些心血來潮,潮如錢塘之水,無法自製!
出名可以有很多方式,大可不必往太極拳專著這裏趕。太極拳界有資格寫專著的,國內外就那麼幾個人,大家均心知肚明,您心血來潮寫了專著,也如願出版了,萬一哪一天有些“不懂謙虛的”太極拳“愛好者”屢屢與您切磋,您將有悔不當初之感歎。
太極拳是國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武術寶庫之重要部分。武術是要講究技擊實踐的,不是象氣功中自發功似地比劃幾下可以代表得了的,花一生的精力尚不能窮其奧妙,非退休養老可以煉好的,所以真正的學術專著是很嚴肅的,著名太極拳家李雅軒先生的高徒張義敬先生說得的好:“大家都應該對太極拳負責,對讀者負責,在今後的太極拳著作中,如果功夫成就趕不上前輩,大可不必出拳照,以免亂人心目,求名貽禍,何苦呢!”
在此,筆者也向那些得到真傳並煉就高深太極拳功夫的太極拳名家們提個建議,你們要將自己的經驗寫貽於書,多出書,莫保守,目前太極拳真東西本來就少,如再你藏點我掖點,太極拳這種“國術”將有失傳的危險。
作者:河北 段 陟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太極拳名家講堂——太極拳的科學健身問題

摘至 太極拳名家講堂——太極拳的科學健身問題

主講名家:
武式太極拳名家 吳文翰
楊式太極拳名家 崔仲三
楊式太極拳名家 趙幼斌
陳式太極拳家、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闞桂香

吳文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知道太極拳的特點是什麼。太極拳首先有一個形體動作,即外形;其次,有內在的神、意、氣。太極拳是把外在的形和內在的神、意、氣融合在一起,互相依存,成為一體的拳術。所以,我們無論是為了健身還是為了技擊練習太極拳,都離不開這兩個方面。王宗嶽的《十三勢行功歌訣》說:“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表明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益壽延年。這是根據時代的變遷而產生的練習太極拳目的的變化。到了現代,練習太極拳就更注重健身和修身養性了,技擊則變得次要。
為了健身而練習太極拳,也是離不開《十三式行功歌訣》的指導。歌訣中說:“若言體用何為准?意氣君來骨肉臣。”在這裏,“意氣神”是練習太極拳的主要方面;“骨肉”是指形體動作,則是次要的。根據這句歌訣,我認為,練習太極拳要達到健身的目的,只要做到以下兩點就可以了。第一個就是要做到松,即放鬆;第二個是要做到靜,即安靜、心靜。這裏的松和靜,都是在意識的指導下進行的。
為什麼從健身的角度練習太極拳,要把松和靜放在首位呢?只有做到松靜,心情才能平穩,肌肉才能放鬆,氣血才能疏通。怎麼才能放鬆呢?要在意念的指導下,心情不能緊張,充分放鬆,也就是安靜,然後肌肉、筋腱儘量放鬆。放鬆,就是不用力,不較勁。肌肉放鬆了,氣血也就暢通無阻了。從中醫角度來看,生命離不開氣血運行,氣血旺盛,經絡暢通,人就健康。所以,練習太極拳,疏通經絡,首先要做到放鬆。怎麼才能靜呢?靜就是心情不能過於緊張,要安靜鬆弛;還要意念專一,不能胡思亂想。
做到了松和靜,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就能有得氣的感覺。這裏的“氣”不是呼吸之氣,而是內在的、在人體經絡中游走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練功的過程中感覺得到。中醫也講內氣,內氣在針灸大夫扎針時也是能感覺到的,比如你紮的穴位準確,就能感到針的沉重感;如果沒有紮到穴位,針就像紮在了棉花套上。練太極拳如果得氣了,渾身上下都是非常舒適的。中醫認為,人離不開氣和血,氣是血之帥,血的運行是靠氣的推動進行的。所以,氣是人體內部生命的動力。人體只要氣血充盈,身體就健康。所以,練習太極拳只要做到了松靜,就能使氣血暢通,生命健旺。
做到了松靜,還要用意念導引內氣運行,帶動外形動作。拳論中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以氣運身,務令順遂。”就是要用意念引導內氣運行,同時要沉著安靜。在意念的引導下,內氣隨形體動作運行周身,遍佈四梢,就能達到精、氣、神的和諧統一。做到這一點,人就能不急躁,神智清明,氣血流暢,從而達到固腎益腦,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簡而言之,這就是身心康健。
總體來看,只要做到松靜,練習太極拳就能達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松和靜是相輔相成的,是在意念的指導下進行的。
再有,我們還要注意《十三勢行功歌訣》中的另一句:“命意源頭在腰隙。”這裏的命是指身體,意則是指意念;腰隙就是指腎腧穴,兩個腎腧穴中間是命門穴。命門穴屬火,兩腎屬水,水火交錯,生命旺盛。練習太極拳時,兩腿虛實不斷轉換,腰胯帶動兩腎圍繞命門運動,達到水火交融。按照中醫理論,命門穴統帥周身,是一身之君。這樣鍛煉身體,使水火交替,自然能夠強壯身體。歌訣中還說:“腹內松靜氣騰然。”這句話也道出了太極拳健身的道理。中醫認為,心屬火,腎屬水。練拳時意守丹田,腹內松靜,心火和腎水相交,就產生氣體,所以就出現了“氣騰然”的現象。“氣騰然”後,內氣充盈周身,產生營衛之氣,就能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人體的津液也會隨著內氣進入骨髓,增大人體的骨密度。所以,常年堅持練習太極拳的人,骨密度一般都比較大。
總之,練習太極拳身法要正確,拳式要規範,還要持之以恆,自然能取得健體強身的效果。
當前,太極拳雖然非常普及,但是我認為還存在著一些弊端,影響人們健體強身的效果。

第一個是拳套太亂。很多人都編套路,各種套路很多,但是很多動作是違背太極拳理的。離開太極拳理論去編套路,就不是太極拳了。還有的東拼西湊,這個流派摘一點,那個流派摘一點,編成一個套路,這只是外形上的組合,內在是很難融合的。太極拳形成目前的五大流派,是有其歷史淵源的,不應該混在一起。還有的把長拳的動作引入到太極拳中,這是一種倒退,因為太極拳就是從長拳演化而來的。這些現象當然對太極拳健身沒有好處。

第二是練習方法不正確,有人過分追求震腳、發力,特別是震腳,練習的方法不正確,就容易損傷膝關節和大腦,久而久之損害身體。

第三是為了表演得分,有一些人追求過低的架子、過高的抬腿,這些都是錯誤的,不利於身體健康。拳架的高低沒有好壞之分,關鍵看自己的身體條件。身高,當然拳架要高一些;身矮,拳架當然要低一些。不要片面地強調低架子好,高架子不好。太極拳是因人而異的。

第四是一些人在教拳過程中,過早地把氣功引進來。太極拳本身是一個導引術,也是氣功,練習時以心行氣,自自然然,不是勉強把動作和呼吸相結合。如果把動作和呼吸勉強結合,則是非常錯誤的,會造成內氣填胸、憋氣的現象。

第五是很多人練習太極拳貪多,他們往往會很多太極拳套路,結果是哪一個也不精,甚至都不對。這樣雖然學了很多,卻得不到很好的鍛煉效果。練習太極拳要求精,不能貪多。

第六是一些教拳的老師自己不練拳。教拳和練拳是不同的,練拳能夠養生保健,教拳則是耗神耗氣。如果長期教拳不練拳,自然會損害自己的身體。

第七是一些人名利心太重,這樣會影響自己的修煉,影響身心健康。一般來講,德高藝也高;德不高,藝也不高。過分追求名利,反而追求不到拳藝。
我認為,做人不能丟掉善心和理想,要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修身、求真。欲修其真,先正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身正,自然心平氣和,身心健康。所以,孔子說:“仁者壽。”

崔仲三:練習太極拳要防止膝關節損傷痛疼
在太極拳練習者當中,有一些人反映練習太極拳後,往往會有膝關節痛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練習者動作長期做得不正確,造成了膝關節的慢性損傷。譬如:做“左虛步”動作,無論前腳掌踏地,還是後腳掌落地,右腿都為支撐腿,是主力腿;左腳為虛步,是附加支撐。很多練習者在完成這個動作時,根本沒有注意到右膝關節的方向,經常是右膝關節內扣,右膝關節與右腳尖明顯的不在同一方向上。再有,就是右支撐腿的腳尖與正前方的夾角超過45°,甚至於達到90°,使得右膝關節受力不均勻。這些因素都是造成右膝關節副韌帶損傷的原因,時間久了,就會造成韌帶扭傷疼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右腿支撐時,右膝關節與右腳尖方向一致,右大腿、右腳在同一立面上。這時右腿的受力點絕大部分在右腿的股四頭肌上,因此,右腿部肌群得到鍛煉,緩解了膝關節承重的壓力,並且也避免了由於膝關節方向不正確,造成膝關節受力過大,而產生向前俯身、突臀、左右歪髖的現象。
再如:由“擠式”變換到“按式”的動作,步法的變化是由弓步到“坐步”再回到弓步,腿部力量有一個虛實變化。“擠式”的右弓步,其左腳與右腳的夾角是45°,隨著身體重心的緩慢後移,左腿屈膝後坐,左膝關節的方向仍然保持在45°,左大腿、左膝關節、左腳保持在同一立面。這時,左腿的受力點絕大部分在左腿的股四頭肌上,使得左腿部肌群得到鍛煉,緩解了左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此時,髖關節就可以放鬆,達到沉髖的目的。然後左腿緩慢自然蹬直,重心前移回到弓步。這樣做就避免了由於膝關節內扣,造成膝關節受力過多而產生向前俯身、突臀、左右歪髖的現象。還有,弓步的步型,一腳向前,另一腳與前進方的夾角為45°,屈膝弓步,膝關節不超過腳尖,另一腿是自然蹬直。在這裏強調的是“自然蹬直”,大腿與小腿要有一定的角度,尤其是膝關節微外撐,要做到大腿、膝關節、後腳在同一立面。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膝關節疼痛,又可達到“沉髖”“圓襠”的目的,既增強腿部力量,又提高了抗跌摔的能力。
總之,練習太極拳要注意動作的規格標準。只有動作正確,姿勢標準,才能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

闞桂香:陳式太極拳健身訓練
練習陳式太極拳時,在全身放長和順逆纏絲相互變換之下,動作要表現出能剛能柔,且富有彈性。其動態,要求一動節節貫串,相連不斷,一氣呵成。其速度,要求有慢有快,快慢相間。其力量,要求有柔有剛,剛柔相濟。其立身與動作要求中正不偏,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具備了這些條件,太極拳才能充分發揮它的特殊作用,在體育保健上,能增強運動器官與內臟器官的功能,並能鍛煉增強意識的指揮能力,即“用意不用力”的能力,可以順利地指揮氣血活躍暢通全身。這樣既練了意,也練了氣,意氣相互增長與強旺,身體自然強壯。
陳式太極拳健身功主要突出了陳式太極拳螺旋纏繞的運動特點,練習時要求纏繞運動以丹田內轉為動力,使周身肢體做“抽提”“回轉交融的動作,加之意氣潛轉由內到外,使周身肢體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做圓弧運動,使身體的肌肉、關節、五臟六腑得到鍛煉和調理,提高各個器官機能。
對於陳式太極拳健身功法,由我選題,與北京體育大學生理教研室、中科院武術協會、北京西苑中醫研究院的有關專家組成課題組,通過對中科院63位五十到六十歲的科研人員進行以陳式太極拳基本功、基本技術作為健身功法,進行5個月的科學實驗,最後得出結論:從事陳式太極拳健身功法鍛煉,能改善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水準。
陳式太極拳健身訓練包括以下內容:一、基本功訓練,有無極樁、太極樁、纏繞樁、開合樁、渾圓樁;二、基本動作訓練,有卷肱、雲手、掩手肱拳、野馬分鬃、金雞獨立、左右擦腳、懶紮衣、單鞭。
練習陳式太極拳健身功法,要瞭解陳式太極拳的技術特點,進行科學鍛煉。陳式太極拳的技術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動作纏繞,式式相連。就是運動如纏絲,在纏絲運動過程中不得斷勁。斷勁有了空隙,失機失勢是病。因此,在運動中一式結束,要用折疊手法轉換接下一式,使動作之間沒有斷續處。

二、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初學太極拳一定要求慢,動作慢了才有建立動力定型和糾正姿勢的機會,才能檢查出不順隨的地方。隨著動作的熟練,可以加快速度。轉關折疊處要慢,體現出似松非松、將展未展、留戀繾綣,過了轉關處,就要加快速度,當運勁到落點時最快。快慢相間也是人的天然本能,既是保健的需要,也是技擊不可少的。

三、對稱協調,姿勢圓滿。做到這一點,要注意五個方面:一是意欲向下,必先寓下;二是意欲向左,必先右去;三是前進之中必有後撐;四是上下左右,相吸相系;五是對拉拔長,曲中求直。

四、腰為主宰,節節貫串。
以上幾點是陳式太極拳的技術特點,只有嚴格做到這幾點,才能真正達到練拳保健,健體強身的目的。(此文根據闞桂香老師在第三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上的講座節錄整理)

趙幼斌:太極拳練習的四病
太極拳之所以有別於其他拳派或一些體育專案而廣受人們的喜愛,除了具有豐富的哲理、人文性質和技術特性外,更由於它在強身健體、祛病延年方面富有特殊功效。那麼,為什麼還有人提出質疑,也確有事實存在——有些人練太極拳並未達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相反卻出現了一些副作用?比如最常見的膝關節疼痛、氣色不足,甚至未到老年就比常人顯出了步履蹣跚等衰態。這除了與個人的體質與遺傳因素有關外,根據教學實踐,我認為大體由四方面的原因。

一、傷力。所謂傷力,是指運動過量、過猛,或不均衡等狀態所產生的傷害或引起的疾病。如依慣例,練拳之前須先熱身,進行一些必要的單式操練或功法練習,使肢體筋骨活動開,這樣就可避免在練拳時因動作高低快慢變化而造成肌肉筋骨拉傷或挫傷。另外,運動量的大小和強度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強。如年輕時運動量可大些,可練低架(大架),兼及中架(中平架)和小架(高架);中年時運動量小些,以中架為主,低架適量;上年紀時運動量則再減,以小架為主,保持中架,低架少練或不練。練習時間的長短,低架或快架一趟下來以6分鐘之內為宜,宜稍歇後再練;中架一趟20多分鐘,以連續兩遍到四遍為宜;小架慢架一趟30分鐘以上為宜,少則一遍,多則兩遍。一個練習單元(如一個上午)以2?4小時為宜,視年齡大小或專業與業餘而區別對待。總之,運動量的大小,要視年齡和體質的狀態而定。年輕體質好時,以長功夫體悟為主;年長時,運動量適當減少,以心悟為主。這實際上也是太極拳由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修煉的發展過程,不可逆其所為。

二、傷氣。傷氣主要有兩種現象:一是心態不寧,運動量過大、過猛、過急,練完後氣喘不止,氣色不佳;二是用意太過,過分注重呼吸,式式要與呼吸配合,甚至要讓“氣”將動作“催”起來,結果導致呼吸不暢,發生氣滯、胸悶、頭暈等現象。這些也是練拳過程中的誤區,容易引發傷害和疾病。太極拳的演練要求,完全是松靈自然,快與慢之間也隨勁勢氣息而動,其功夫也是建立在柔韌的、日積月累的慢功夫上,不是趕出來的;呼吸更是一任自然,以意領勢,以勢導氣,氣勢相隨,互為有益。我以為,氣之所用,存於松,松至僅存於筋,似以一線牽連,此線即為氣。將用氣之意換至如何去放鬆,從肌筋血脈如何暢通的角度去理解,方可受益。

三、傷骨。傷骨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或動作不慎帶來的損傷。比較突出的現象是腿部受傷,特別是膝關節。一方面,因腿部力量和運動機能本來就是人體較早退化的部分;另一方面,加上長期半蹲式的運動負荷,或過份追求姿勢高低變化的難度和強度,以達到“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來提高成績,如競技太極拳旋體後單腿落地等,都會對運動員腿部帶來極大的損傷,甚至不得不打封閉針參加比賽,這樣就更容易造成腿部機能較早的退化、骨傷或後遺症疾病。對太極拳要領掌握不准,在運動中如膝過腳尖、左右轉腳膝部用力、進退步實腿膝部過低(或跪腿)等等現象,也都容易形成明顯或慢性的骨骼損傷。這些都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注意,對太極拳運動的性質和內涵應給予深刻的思考、研究,並回歸和賦予太極拳本來的真實面貌,使之朝著健康的道路承傳、創新和發展。

四、對太極拳運動的本質認識不足。人的長壽健康秘訣,是因時循序,合乎自然的四季生息勞作;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應符合人性和倫理的生髮和平息,既不是放縱,也不是壓抑。其身體的鍛煉,也應與人的生長規律相適應,超負荷的鍛煉,逆勢而為強求奇效,雖能一時得到體能極限的閃光點,但同時也將給身體帶來重創和戕害生命;還要不斷完善個人心態修養,不以功成而懈怠、不以名就而驕奢,保持生活鍛煉之常規,則疾病可遠離,衰老可延緩。太極拳的運動機理,正是因循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大自然規律,融匯了太極陰陽動靜互養的生機,成為內外兼修,養生與技擊融為一體的科學運動方式。事實上,只要我們真正按照太極拳的運動原理去體悟去實踐,掌握太極拳的基本要領,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有規律地修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就不難走出誤區,從而避免因運動不當所帶來的損傷和疾病。這樣,我們鍛煉的初衷——技擊、鍛煉、養生、健康、益壽,最終方可兼而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