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情緒、心情與健康 ---寫給打太極拳不為習武只為健身的朋友(之三)

摘至 情緒、心情與健康---寫給打太極拳不為習武只為健身的朋友(之三)

打太極拳為什麼求靜?因為情緒穩定、心情平和與健康密切相關。
生活經驗表明,心情可以引起人體技能的變化。情緒激動,可引起劇烈心跳;無牽無掛入睡容易,遇上鬧心的事,有時就輾轉反側入睡困難,等等,實例舉不勝舉。
不健康情緒如惱怒、憂傷等,可能造成機體功能失調,誘發某些疾患。暴怒可突發心臟病或中風。生活與工作負擔,可令人精神緊張,產生壓力, 引起焦躁情緒或抑鬱感,甚至發生心腦血管等疾病。
健康情緒對人有益。有研究表明:類似情愛、感激和滿足這樣的情感 ,會使精神放鬆,壓抑感減輕。情緒好不僅有助於慢性病康復,甚至還利於外傷癒合。
壞心情強度越大越不利,好心情卻以適度為好。情緒波動過大,突然的激動,過度的興奮,哪怕是欣喜所致,也可能有損健康。要防止樂極生悲。
一篇談論心理因素對健康影響的文章提到:有人曾對猝死者進行了回顧性調查。所調查到的170例中,發病近期受到重大精神打擊如親人遭遇不幸的占41%,本人遇到危險、威脅等的占24%,過度興奮的(如團聚等)占6%。合計占71%。這個調查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情緒波動與精神創傷可能出現的嚴重後果。
事實證明:氣氛祥和,情緒穩定,心情平靜最有益於健康。這一點,正是打太極拳所努力追求並且可以做到的。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動生靜的生理基礎 ---寫給打太極拳不為習武只為健身的朋友(之二)

摘至 動生靜的生理基礎---寫給打太極拳不為習武只為健身的朋友(之二)

欲求靜,必須心神專注於動上,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引導肢體打好招招式式上。心中只可有招式。為什麼這樣做能求靜?下面僅從生理學角度簡略解釋一下。
人的意識活動是通過大腦皮層實現的。大腦皮層的活動存在著興奮與抑制相互誘導的現象。在大腦皮層內,一種神經過程如興奮的發生,可以誘導出與其相反的神經過程如抑制。當我們把全部心思投放到引導肢體打好每一動作上時,大腦皮層中相關的功能區就會處於興奮狀態。打拳越投入,興奮越強。此時,興奮區周圍的其他功能區發生的抑制也會越強,以至於緊張、壓力、乃至痛楚等等,便都自然而然排解掉了,於是人心安靜下來。
動生靜。動為人所必需,固然重要。但在太極拳裏,全副精力用在動上,實則是為了靜,動是求靜的手段。
動中求靜,重點不在動引起的興奮,而在興奮誘發的抑制。
“以一念代萬念”,現實生活中不乏實例。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專注於動,才能生靜 ---寫給打拳不為習武只為健身的朋友(之一)

難得看到一系列文章,提供正確實在觀念給打太極拳健身的絕大多數人,而非一般文章多以競技比賽或成為"拳師"的觀點,值得與太極拳同好分享。

摘至 專注於動,才能生靜---寫給打拳不為習武只為健身的朋友(之一)

如果每日只是打打太極拳套路,用以健身,那麼打太極拳就應定位在動中求靜上,以求靜為重點,一切以利於動中求靜為准。
從打拳一開始就應盡可能做到情緒穩定,心平氣和,進而在打拳過程中並通過打拳爭取做得更好。
實現動中求靜,重點抓什麼?
一定要切切實實做到意領形隨。即使套路打得純熟,招招式式都已練得形成熟巧,打拳時一舉一動仍須有心意主宰。舉手,因心意令其舉;投足,因心意令其投。拳應打到心神專注、全部心思都投入到引導肢體打好套路中的每一招、每一式上,心中只裝著拳式,別無他念。意與形結合到如此程度,意味著動中求靜已相當理想。人無所求,心自安寧,於是情緒穩定了,心情平靜了。
心神專注是動中求靜的關鍵,是打好太極拳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