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曲黎敏教授 講解:健身氣功 - 八段錦

與其追求複雜高難度套路,不如回歸千年長壽操-八段錦。
以下八段錦"是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編創版本,由曲黎敏老師講解。


曲黎敏老師講解1

曲黎敏老師講解2


曲黎敏老師講解3


曲黎敏老師講解4

曲黎敏老師講解5

連續動作示範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24小時健康加分法:早上一定要做的脊椎健康操

真的很神奇,幾分鐘簡單的兩個動作,困擾多時的下背刺痛,第一次做就好了八九成。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怎樣練好太極劍

摘至 怎樣練好太極劍

太極劍是太極拳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兼有太極拳和劍術兩種風格特點,一方面它要象太極拳一樣,表現出輕靈柔和,綿綿不斷,重意不重力,同時還要表現出優美瀟灑,劍法清楚,形神兼備的劍術演練風格。
太極劍與一般劍不同,動作既細膩又舒展大方,既瀟灑、飄逸、優美又不失沉穩,既有技擊、健身的價值又有欣賞價值,如何練好太極劍呢?一句話,就是在演練太極劍的過程中,要重視每個動作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具體在演練中要分初級階段和提高階段。
一、初級階段
在初級階段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動作基本連貫。
1、劍法清楚動作正確
演練太極劍,首先要明白各種劍法的特點、要求和動作要領,以及劍法之間的區別。初練時,最好要根據動作名稱來練習。
2、動作基本連貫
要做到動作基本連貫,就需要掌握每次劍法之間的銜接動作。
二、提高階段
提高階段要求:劍法準確、動作協調;松沉自然、勁力順達;速度適宜、節奏明顯;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雖無對手,勝對強敵;各家風采、風格突出。
1、劍法準確、動作協調
在初級階段只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而在提高階段則要求劍法準確,不僅要懂劍法,而且要明劍理。
劍法動作比較複雜,對人體的協調性要求很高,協調是美的基礎,也是提高勁力的基礎,怎樣才能作到協調呢?
①全身放鬆:全身放鬆,以便於協調;
②以腰為軸:以腰為軸,通過腰的轉動帶動身體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協調;
③劍指配台: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明白劍指的作用、動作路線,劍指與劍一開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協調;
④虛實分時:演練太極劍時,還要求注意重心的變化,上步時,開始重心先不變,先虛步上步,然後重心才慢慢變換到下一個動作,重心的變換與定式動作同時到位,要求協調。演練時感到不協調、發力不順達,就要檢查上下肢動作配合是否合適;腰的轉動與四肢的動作是否配合:劍法的規格與動作的線路對不對;加速度的時機是不是得當等。
2、松沉自然、勁力順達
要求松腰沉跨、動作沉穩;劍法的勁力準確、協調;力從腰出,貫至臂腕。
3、速度適宜、節奏明顯
開始時速度不宜過快,主要弄清動作路線,注意姿勢的正確性,以後待動作熟練後可加快速度,同時注意太極劍的節奏,這種節奏就是太極劍動作的剛柔相濟、忽高忽低;勁力的輕重緩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間所表現出的一種韻律。演練武當太極劍時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間,演練競賽套路時可先按照相應音樂掌握速度。
4、連綿不斷、瀟灑飄逸
在初級階段要求動作基本連貫,在提高階段則要求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這就需要精心研究每個動作之間的銜接,其要領是用好腰勁,注意啟承開合的微小動作。
5、雖無對手、勝對強敵
太極劍是武術器械類的一種,是百兵之君,有極強的攻防含義,所以,每個動作所用的劍法的技擊作用是什麼?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平時雖然是單人演練,但要有強烈的攻防意思。
6、各家風采、風格突出
各式太極劍有各自的風格、特點,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風格;演練時要把握住各式的特點,發揚自己的風格,演練競賽套路時要注意動作規格要求,儘量舒展大方。
三、初練太極劍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1、劍法區分不開
劍法不對,有些劍法區分不開,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劍法:點劍與劈劍;攔劍與掃劍;撩劍與掃劍;刺劍與捧劍。
2、身體上下起伏
演練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身體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練。年紀大的人可以資式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劍不走立圓
演練太極劍時,掛劍和撩劍應貼身走立圓,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對劍法動作走的路線不清楚,或轉腰不夠。
4、劍指用法不清楚
初學太極劍的人,劍指不知道放在哪裡,走的路線不對,其原因是對劍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線不清楚,劍提一般用於催勁、領勁或與劍一開一合協調相配。
5、不協調、不連貫
協調和連貫是演練太極劍的基本要求,演練太極劍主要在這方面深下功夫。
6、腋下不空
演練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腋下要空,例如,捧劍手不能太直,手應捧圓。
7、握劍太緊
演練太極劍時,握劍要松,手腕才靈活,以便於很好地完成各種劍法的動作。
8、眼向下看
演練太極劍時,眼應隨劍走或目視前方、對方,初學太極劍的人不要養成眼向下看的壞毛病。
四、手眼身法步
1、手型、劍指
1)劍指的正確姿勢
①中食指伸直併攏,向手背方向翹曲。
②母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撐圓。
2)劍指的作用
①領勁例:平帶、攔劍、雲劍等。
②催勁例:獨立上刺、平帶等。
③用劍指直接攻擊對方。
④與劍配合協調,平衡動作。
2、手法
①一般從右胯經左胯至頭上左側前。②護於手腕催勁。
③以腰帶動劍指領勁。
④定式:劍指指向前方,劍指與手臂成一字、劍指於手腕、劍指置於頭上左側前。
3、眼法
①定式眼看前方或看劍尖、劍指。
②動作變化時隨身體轉動要做到精神貫注、勢動神隨、神態自然。
4、身型
太極劍同太極拳身型一樣,從頭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要求:
虛領頂勁——頭部,上頂頦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搖晃,頸部,肌肉放鬆、不可緊張、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聳肩,不可外張,不可內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揚起。
含胸拔背——胸部,舒松自然,不可外挺,不可內縮,不可僵直。背部,舒展拔伸,不可緊張,不可弓背,不可歪斜。
松腰沒胯——腰部,自然放鬆,不可僵硬,不可前挺,不可後弓。胯部,松沉正直,不可突跨,不可歪斜,不可晃搖。
收臀開膝——臀部,收斂縮正,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搖罷。
膝部,自然開活,不可僵直,不過腳尖,不可歪斜。
5、身法
同太極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轉松活,不忽起忽落,動作要以腰為軸,帶動上下,完整貫串。
6、步型
有並步、弓步、虛步、僕步、丁步、歇步、獨立步、平行步、叉步等。
7、步法
同太極拳,有上步、退步、撤步、蓋步、插步、跳步、行步、擺步、扣步、輾步等,轉換進退虛實分明,輕靈穩健,前進時,腳跟先著地,後退時,前腳掌先著地,不可重滯突然,重心移動平穩、均勻,清楚,兩腳距離和跨度要適當,腳掌和腳跟碾轉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
8、腿法
有蹬腳、分腳、擺腿、震腳、後舉腿等。要求支撐穩定,膝關節不可僵挺,上體維持中正,不可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
9、劍法要求
要求劍法清楚,勁力順達,力點準確,身劍協調,方法正確。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懂劍法、明劍理,做動作要明白劍法和劍法之間的區別。初學太極劍的人,容易混淆。
五、劍 法
1、點劍
①動作:腕部放鬆,突然屈腕上提.
②力點:劍尖.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松腕蓄勁、肘微屈微上提、肩下沉。
⑤眼看:劍尖。
2、刺劍
①動作:劍尖向一個方向動作,直取對方。臂由屈而伸,與劍成一直線。
②力點:劍尖。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大臂貫至小臂。
④要點:用腰勁、肘屈大小臂角度由小變大。
⑤眼看:劍尖所刺目標。
3、劈劍
①動作:立劍,劍與臂成一直線,從上向下用力運動。
②力點:劍下刀。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
④要點:用腰勁。
⑤眼看:劍刃所劈目標。
4、掛劍
①動作:劍尖後勾,立劍由前向後上方或後下方格開對方的進攻。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含胸,轉腰,劍貼身走立圓。
⑤眼看:劍尖。
5、撩劍
①動作:立劍由後前上方撩出,撩出對方的進攻。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貫至臂。
④要點:含胸、轉胸,劍貼身走立圓。
⑤眼看:劍尖、對方目標。
6、雲劍
①動作:平劍在頭前上方或頭頂平圓環繞,用以拔開對方的進攻。
②力點:劍刃。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微仰頭,劍略靠近頭,不超過頭後部;繞環要平,以腕為軸,翻腕要松,用腰勁。
⑤眼看:劍尖。
7、抹劍
①動作:平劍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領帶。
②力點:劍刃,順劍滑動。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用腰,協調。
8、帶劍
①動作:平劍由前向側後方抽回。
②力點:劍刃。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先前送,後翻腕劃孤回抽。
9、崩劍
①動作:立劍用劍刃尖端向上點啄。
②力點:劍刃尖端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腕突然下沉。
10、絞劍
①動作:平劍使劍尖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繞劃小立圓圈。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腕松、協調、腰勁帶。劃立圓圈不宜過大。
11、架劍、托劍
①動作:立劍向上托起,高於頭部。
②力點:劍刃。
③眼視:前方。
④要點:劍身要平,叉步或上步與繞劍要同時,劍貼身走立圓,  動作要與腰的轉動相配合。向上托劍時,注意與武當太極的分腳領劍世別開來。
12、截劍
①動作:立劍或平劍用劍刃切斷,陰埠截對方,劍身成斜線。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腕用橫向力,注意用腰勁。
13、抽劍
①動作:立劍由前向後上方或後下方劃孤抽回。
②力點:沿劍刃滑動。
③要點:松腰,肩松沉,協調,腰勁帶;劍不要太貼身,手抱圓。
14、穿劍
①動作:立劍可平劍使劍尖沿腿、臂或身體同方向穿出。
②力點:劍尖。
③要點:松腰,穿劍的動作與步行,腰的轉動要協調。
15、提劍
①動作:立劍或平劍屈腕向上提拉劍把使劍尖向下。
②力點:劍柄。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用腰、協調。
16、捧劍、抱劍
①動作:立劍或平劍兩手體前相合捧。
②要點:松腰,劍不要太貼身,手抱圓。
17、掃劍
①動作:平劍使劍向左、向右揮擺。
②力點:劍刃。
③要點:用腰力,劍與臂成一直線,步法與手法要協調、與腰的轉動要協調。
18、斬劍
①動作:平劍使劍向左、向右揮擺。
②力點:劍刃。
③要點:劍與臂成一直線,步法與手法與腰的轉動要協調,用腰帶動臂,橫向力。
19、攔劍
①動作:立劍斜向上方托架。
②力點:在劍刃中後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④要點:用腰、協調,劍尖微斜向中。
20、削劍
①動作:平劍,自異側下方經胸向同側前上方,劍尖略高於頭。
②力點:劍刃。
21、腕花
①動作:以腕為軸使劍在臂的內側或外側繞立圓。
②要點:松握劍,腕放鬆,劍繞環時成立圓,劍繞環時劍緊貼身體。

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精典太極拳問答109問(401--509)

摘至 精典太極拳問答109問(401--509)

401,一身的纏絲如不從胸腹開始,會有什麼結果?
答:不由胸腹開始的纏絲,僅手腳做纏絲,就顯不出周身螺旋的纏絲勁。

402,胸腹折疊開合與腰脊左右旋轉配合有什麼結果?
答:使腹中氣,胸中內勁如太和元氣轉圈,由內而外,由裡及表地漸漸向上下左右四傍盤旋繞轉,勢如遊渦流轉。

403,如果上腹不思開合折疊,後果是什麼?
答:丹田就不能吸引推拉,則內氣就難以出入迴圈,氣就難以充於肌膚,貫通於骨髓之中,也無纏絲勁可言。

404,四肢的折疊開合由誰領頭去作?
答:胸腹開,四肢開,胸腹合,四肢合。胸腹折疊是一身的總折疊,四肢的折疊由胸腹領頭而作。

405,上肢的折疊是怎樣的表現?
答:表現在上肢時,如有一往一返,中間加以折疊,就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前先後,欲上先下。

406,下肢的折疊是怎樣表現?
答:表現在下肢時,如有進退,中間加以折疊,也就是欲進先退,欲退先進。

407,折疊和鬆緊有沒有關係?
答:折疊也就是一松一緊的表現方式。在轉關處,在往返之間在進退之間加以折疊,也就是在動作之間做一鬆緊,這種鬆緊的運作,也就是折疊的表現方式。

408,做好折疊對練好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答:練拳時,就會表現的似松非松,似緊非緊,將展未展,的神態,能避免機械,斷勁,呆滯,不連貫,不協調等等,一些病象。

409,練太極拳為什要拿住丹田練內功?
答: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功拳是注意內氣,內勁的培養,拿住丹田練內功是培養,壯大太極功夫的好辦法。也是太極拳是內家拳的核心所在。

410,為什麼說練拳貴在精氣神?
答:精足,氣旺,神自寧,這是練太極拳的主要內容。

411,練太極拳為什麼要精神提起?
答:精身提起,神氣才能貫足,神氣足,內勁才可能渾厚,打出的拳才會有威力。

412,所謂拳術的“術”是指什麼?
答:稱拳術是指用拳的方法,是攻擊或防守的方法。

413,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功是指的什麼?
答:功,對太極拳而言,內指內氣,內勁,外指拳術的運用。

414,拳法和功法各作用是什麼?
答:拳法主外,是攻擊和防守的方法,功法主內,是求內功的方法。

415,練太極拳是否三法都要練?
答:是的。拳法,功法,養身法,三法都要練。

416,內勁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答:精,氣,神。

417,修練太極拳的內功訣竅是什麼?
答;必需壯大人身三大寶,即精,氣,神。注意內氣,內勁的培養和提高,以功為本,以拳為助,這是修練太極內勁和內功的訣竅。

418,修練的關健是怎樣做呢?
答:就是拿住丹田練內功,拿住丹田練太極。

419,拿住丹田是怎樣拿法?
答:拿住丹田不僅僅是指練無極,而是也要拿住丹田練拳。即拳拳,招招,式式,運開合都要用意練,意從丹田出,以丹田為本,做好靜入動出的練丹田之氣。

420,單純的站樁是否是練太極功夫?
答:不是。單純的站樁是培養內氣的一種方法,另一面還要練拳,並在練拳習架中會氣運全身。單純的丹田氣再足,不會運氣,不會把氣運布全身,營衛周身,終究沒有利用丹田之氣,不能算是練太極功夫。

421,拳譜上說“氣由中發”和“氣由丹田發”是指什麼?
答:都是指氣由中丹田而發。

422,拿住丹田練內功,是否就指拿住中丹田?
答:不僅僅是拿住中丹田,或者只練一個丹田,要四個丹田都練。

423,不離丹田練太極是怎樣解釋?
答:就是以心為主宰,開合出入都在丹田,想開時,由丹田向外開,想合時,由外向丹田合。想發時,由丹田而運勁,想收時,收歸於丹田,一動氣由丹田出,一靜氣歸丹田。一緊氣由中丹田湧向後丹田,充四梢,一松四梢之氣進後丹田湧進中丹田。左轉氣由後丹田出來左轉圈,右轉亦然。中定,上,中,下丹田一線串。

424,息息歸根,是怎樣解釋
答:功夫練到一定高度,做每個運動的開合都會配合呼吸,都要在靜,合時氣歸丹田,丹田就是根。

425,四丹田是否都可以長期置氣以內?
答:除中丹田可以置氣于長期永遠,其餘三丹田不可,只是氣在此暫留或運動。

426,心息相依是怎樣解釋?
答:是心神,意念,與開合,呼吸融為一體,相互配合。

427,心神,意念,開合,呼吸怎樣融為一體?
答:是指心神,意念,開合,呼吸融會為一。呼吸配合動作,呼吸配合意念,動作也配合呼吸,動作也配合意念,其實質是意,氣,力的配合。

428,息息歸根,心息相依,關健是什麼?
答:關健是神氣合一在丹田,久日久練,丹田會生氣,生血,氣滿丹田,氣血旺盛,流布全身,榮華四梢。

429,學太極和練太極二者有無區別?
答:學太極和練太極二者相差甚遠,不可混為一談。

430,學習太極拳初期有一個摧僵求柔期,在速度上有無區別?
答:在摧僵求柔的同時,也要求慢,不求快。

431,太極拳應從那五個方面去考查練拳者的水準?
答:1,中正,{其中吳式太極拳以斜身中正}2,圓活,3,沉墜,4,松柔,5,內勁,這五個方面來考查和評判練拳者。

432,中正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中正不偏,不依,不挺胸,不收腹,不突臀,不聳肩,不哈腰駝背,以達倒習練太極中不丟的要求。

433,圓活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主要表現在旋腰轉脊上,同時神要緊跟不離,以達到旋腰轉脊神不丟。

434,沉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主要表現在沉髖,落胯,曲腿,坐胯,要沉髖落胯輕啟步,不但表現在定式上,也要表現在運動的全過程。以達到沉髖,落胯坐不丟。

435,松柔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主要表現在全身肢的放長,它的表現是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坐胯落胯,含胸拔背等全身的骨節,筋韌,肉皮,都放鬆,鬆開,伸拔,放長才會產生掤勁,以達到含胸拔背勁不丟。

436,內勁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主要表現在神氣合一,內外合一,由於全身放長產生的掤勁,以意貫注,產生內勁,到落點表現出剛勁,運柔時,又表現出極柔,做到“柔行氣,剛落點”,內勁是太極拳的統帥與核心。

437,在練太極拳時要做到“中不丟,勁不丟,坐不丟,神不丟,”的基礎上,還有那些應當做到不丟?
答:練太極拳應當做高八不丟:1,習練太極中不丟,2,內練太極意不丟,3,外練太極形不丟,4沉肩墜肘圓不丟,5,含胸拔背勁不丟,6旋腰轉脊神不丟,7,沉髖落胯坐不丟,8,身肢放長松不丟。

438,太極拳的快與慢,不但表現在外形上,而且主要表現於內,這是為什麼?
答:太極拳為什麼稱“太極”?答案是太極的表現是天機自然運行,陰陽自然開合,一絲不強為。由此說來,太極拳的快與慢標準是看練拳者的意氣是否能合一,意氣能合一的基礎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確的快或慢。

439,在練太極拳時,快慢的速度在內外總的標準是什麼?
答:就是看意氣神形是否能合一。

440,若能意氣合一,練拳會有什麼效果?
答:就能自然快慢,隨心所欲,順勢而行。

441,如練拳要快時,應當注意那些問提?
答:在快中要能表現出勁別。快而不亂,快而不失沉著。

442,如練拳要慢時,應注意那些問題?
答:慢時目光不呆,身法不滯,動作不停,不能給人感覺練拳者是在那裡想什麼心思。

443,快和慢基體是指什麼?
答:快和慢有兩個內容,1,是指整套架子都快或都慢。2,在陳式太極拳中,還指轉關處慢,過了轉關處,逐步加快,勁到落點時最快。

444,學習期滿,進入練拳期,是否要表現快慢相間?
答:應當表現有快拳,也有慢拳。尤其陳式太極拳,更要表現轉關處慢,過了轉關處逐步加快的快慢相間的特點和嚴責。

445,練習陳式太極拳如不表現明顯的快慢相間會出現什麼問題?
答:破壞了陳式太極拳特有的風格和特點,也會導致勁別不分。剛柔混淆,眉毛鬍子分比清的現象。

446,練陳式太極拳是否可以在全套架子中都用勻速來練?
答:不可以。陳式太極拳不允許從頭至尾都用允速,即使是有似有意,似無意的練,或似有心似無心的在練,落點不發勁的在練,也不應在全套架子中統統用一個速度來練。

447,慢練是否也有限度?
答:宜慢不宜快是有限度的,也是相對的,慢時的限度就是不要慢的神情呆癡,動作遲滯,目定神呆,好象在那裡想什麼心思。

448,由慢轉快的練拳,是否有什麼條件?
答:是有限度和條件的。就是從慢練轉入快練,動作仍不失沉著,穩健,能表現勁別,不發生錯亂和飄浮現象。

449,練拳在快慢上有一個什麼程式?
答:1,先慢,2,後快,3,複緩。一身的練拳就是按此程式進展的。練拳的結果複緩進入虛靈的
境界。

450,如果初學者永遠停留在初學要求的慢,不去發展求快再複緩,會有一個什麼結果?
答:因為練太極拳的程式是先慢後快再複緩,如果訓練永遠停留在第一程式上,不進入快的訓練,是不求上進,不求發展的表現。結果是練不出太極拳所要的“急則急應,緩則緩隨”太級精華。

451,快慢相間的訓練,是否在時間上有什麼規定?
答:時間不能做唯一的標準。不過,一般在一至二年是可以的。

452,陳式太極拳有“寸勁”之說,怎樣解釋?
答:就是在一尺之間的距離,脫扣而發的勁為寸勁。

453,寸勁能否不練習或不發?
答:寸勁的殺傷力極強,,尤其陳式太極拳的寸勁是不可缺少的。

454,練拳中有“勻清是怎樣解釋?
答:動作清晰,不拖泥帶水,呼吸平穩,均勻。

455,由慢轉快開始訓練,會導至呼吸急促,是否要停下來不作快?
答:勻清是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所以開始由慢轉快的訓練不要因為呼吸急促而不敢加快動作。要想得到勻清,歸根到底,是由開始的不勻清經過長期的訓煉而逐步得來的。

456,太極拳是由五步八勁組成的,是那八勁?
答: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勁。

457,拳架練到一定時侯,是否一定要轉入有勁別的練習?
答:到一定的時侯,練拳習架要充分做好八門勁別的使用,使八門勁別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切勿永遠停留在一個“柔”字上,而不敢或不用“剛”,只會圓不會方的綿軟初期的訓練中。

458,太極拳學練分為三個階段,是那三個階段?
答:第一,是慢,第二,是快,第三,是複緩。經過這三個階段,隨著就有三個過程,1,柔順,2,沉著,3,虛靈。

459,如果練慢拳,首先應當注意什麼?
答:首先在心意,心靜神寧,四肢百胲無不悅從。心意首慢行,四肢緩跟隨。還要注意意念的表現。意在神在,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在神則靈。

460,在慢練太極的同時,是否要注意內在的意氣動盪和外在的神氣鼓蕩?
答:要充分的注意內在的意氣動盪,和外在的神氣鼓蕩。要把意念表現在神氣鼓蕩上,不要把意氣走竅的路線表現在外在的形體上,以及做出閉眼,傍頭,聳肩,挺胸,收腹等病象。

461,所謂的“運氣”是怎樣解釋?
答:練意就是練氣,切莫想著氣怎樣運,更不能憋氣鼓勁去進行所謂的運氣,要想著意怎樣行,意行就是氣行,意動就是氣動,就是練氣。

462,如練慢拳是否要靜?
答:練慢拳不但要慢,而且要靜。不宜急,能靜才能慢,平心靜氣,靜心慢練,隨著和緩的開合運動,引動內氣在體內細細運行,使意氣相合,神形相合,使意,氣,神,形,都相合。

463,練太極拳怎樣才能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答:在意氣神形相合的基礎上,順其自然之勢,聽其自然之運,得其自然之機,合其自然之道,才能進入物我兩忘的境地。

464,慢練出真功,活樁有奇效,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拳論”對慢練太極拳的總結。樁功可分為靜樁,活樁,動樁。慢練太極拳就是活樁功。

465,慢練太極拳與氣血有什麼關係?
答:慢練太極拳能養氣,養血。氣以靜養而有益。以平和之氣,養浩然正氣。以虛靈之心,養腹中之氣,氣和而萬物壯,氣盈而勁足,拳術則威力大。

466,慢練太極是否對纏絲勁有幫助?答:慢練太極拳有助於纏絲勁的鍛練。因為意念由內慢慢向周身各部或集,或散,外形動作漸與心意相合,使氣血流布全身,通過經胳,可以使肌健,韌帶,全身都產生彈簧勁,久久練習,即可產生一觸即動的引化或進擊的纏絲勁。

467,會練和會養有什麼關係?
答:習拳練功,都要會練,會練才會養。不會練就不會養。

468,怎樣才能算是會練太極拳?
答:掌握正確的習練方法,遵循必須的規矩,就會練拳。

469,會練是否才會長功?
答:是的。不會練就不會養,不會養就不會長,所謂的不會長就是不長功。

470,不會練是否能練傷?
答:不會練,蠻練,瞎練,就會傷。不會養也會傷。

471,習拳練功是否要明拳理?
答:習拳練功首先要明理,在理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472,習拳練功的理大體包刮那些?
答:自然順勢,自然運化,自然得機,自然積累,自然昇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急不躁,似有意似無意,似有心似無心,不努責,不鼓勁,不強為,不求速,不自以為是,虛心求識,遵守拳規等等。

473太極拳的規距甚多,最主要的規距是什麼?
答:以心神虛靜貫始終和靜心慢練最為重要。

474,人的身體和道學的陰陽之論有什麼關係?
答:人的身體建康不建康,取決於陰陽調合不調合,這也是中國中醫界的觀點。

475,陰陽不平衡,出現陰盛陽衰會有什麼表現?
答:腎虛,要腿麻木,手腳冰涼,脾虛等一些疾病。

476,陽盛陰衰會有什麼結果?
答:肝火旺,心躁氣疾,雙眼模糊不清,嘴角起泡,膚熱等一些疾病。

477,靜心慢練,是否包刮器械?
答:靜心慢練是貫徹到整個太極套路中,包刮器械,推手,單操,單式。

478,練拳者在每天的練拳前應做好什麼準備工作?
答:做好基本的準備,在練拳的頭兩遍,要隨意練,放鬆練,無心練,無意練,不重外形,不重內意的活動。

479,頭兩遍隨心隨意練是為什麼?
答:其目的,就是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及韌帶,也就是通常說的熱身運動。

480,太極拳是身心運動,還是身勞動?
答:是身心運 。

481,身心運動是什麼含義?
答:是指全身體的,從裡到外的,不努責不鼓勁的,更不是強為憋氣的。

482,身心勞動是什麼?
答:勞動往往是局部的幾塊肌肉在反復的運動,而且會努責,強為,憋氣的使力。

483,練太極拳能否做身心運動?
答:能。但不能做身心勞動。不能勞心,勞身,勞神,勞形。

484,練套路前幾分鐘還應做些什麼?
答:先默立幾分鐘,練完後再默立幾分鐘。收功不少於三次。

485,為什麼每練一次都要收式?
答:可將行拳走架時擴散的氣收回丹田,這樣越收越多,越來越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86,初練太極拳者,練太極拳套路應注意什麼?
答:開始把動作練的純熟,協調,連貫`架形盡可能的舒展,大方,螺旋纏繞的圈要大而圓,大而連。使圓圈飽滿,無凸凹,無斷續。

487,習練太極拳架子要多高?
答:因人而異,順其自然,腿勁大一點的,年紀輕一點的,可低架習練,反之則中高架。

488,是否習拳的架子越低,或越高,就越有功夫?
答:不以架子的高低來評判功夫的深淺。

489,架子高,練拳時應當注意什麼?
答:不管架子高底,都要曲腿,坐胯,落胯,不要站著那裡練拳。

490,架子低練拳應當注意什麼?
答:低不可過。臀部低於膝部為過。膝部超過腳尖為過。過者傷膝,傷身。

491,會練會養,養什麼?
答:養氣,養血,養性,養精,養神,養形。

492,氣以直養而無害是什麼意思?
答:十年練拳,十年養氣,就是一身一世一直養下去而無害。

493,養身功的一大法寶是什麼?
答:清心寡欲,顧命惜身,固精,養精,保精是養身功的一大法寶。

494,真正意義上的性命雙修是什麼意思?
答:靜心能養神,靜心能養氣,靜心能養精,久而久之,練內又練外,練先天又練後天,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性命雙修。

495,學練太極拳,為什麼提倡學前人的精華去糟粕?
答:由於歷史的原因,歷史上的科學很不發達,老拳師也難免有認識不了的問題,以至產生了錯誤的概念,現代科學是進步的,所以要拿現代科學去認識前人留下的財富,取之精華,去之糟粕,不要對過去的東西生搬硬套的形而上學,僵化的,不加分惜的全部搬過來。

496,不科學的內容能否舉例?
答:比如:三更練拳,練拳前不准吃喝,不要解小便,還有迷信的色彩,對人體的不認識,對人體的內臟曲解,等等。

497,太極拳分八個特點,是否少一二個特點不受影響?
答:八大特點實質上是一個特點,少一個也不行。

498,太極拳有那八大特點?
答:1,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2,全身放長的彈性運動。3,順逆纏的螺旋運動。4,立身中正,上動下隨的虛實運動。5,腰脊帶頭,內外相合的節節貫串運動。6,相續不斷,濤濤不絕的一氣呵成運動。7,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動。8,從慢到快,從快到慢的快慢相間運動。

499,為什麼太極拳八大特點少一個都不行?
答:因為它們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更是相互轉換的。

500,如果孤立的對特八大特點其結果是什麼?
答:不但損壞了太極拳應有的特點,同時也影響了太極拳的正確性,科學性。

501,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太極拳是否都有八大特點?
答;都有八大特點,只不過表現的力度和幅度有輕有重,有大有小。

502:要想一下子全部掌握八大特點有無可能?
答:這是不可能的。只能循序漸進的理解和訓練。

503,學練太極拳最需要人的頭腦做什麼?
答:明白太極拳的理論,學習前人的先進經驗,明瞭太極拳的基本因素,查別和判斷,排除一些錯誤的干擾,就能使頭腦清晰,意識清楚,動作準確地接受太極拳。理解太極拳,認識太極拳,最終練好太極拳,步入太極殿堂。

504,什麼是統五行的口訣?
答:太極步法在五行,前,後,左顧,右盼,定。

505,什麼是行三節的口訣?
答:三節發力螺旋勁,梢領,中隨,根節催。

506,什麼是貫四梢口訣?
答:一動丹田之氣貫四梢,一靜四梢之氣歸丹田。

507,什麼是貫九竅的口訣?
答:以意領氣貫九竅,節節貫串中氣通。

508,什麼是備五弓的口訣?
答:五弓齊備整體勁,一動全動上下隨,能蓄能發剛柔濟,動如江河靜如嶽。

509,什麼是纏繞十八球的口訣
答:螺旋纏繞十八球,目的引導法們開,內纏外繞八種勁,勁勁意在他人先。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301--400)

摘至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301--400)

301,什麼是虛腰?
答:能松好腰,能塌好腰,就是虛腰。

302,虛腰的“虛”字怎樣解釋?
答:所謂的虛腰就是松腰。

303,虛腰的反面是什麼?
答:虛腰的反面是束腰,類似用一根繩索緊勒腰部。

304,收腰,癟腰,束腰會造成什麼後果?
答:都是腰部緊張而造成的,會使腰部硬而不靈,約束了腰的活動性。

305,腰為什麼一定要鬆開?
答:腰部放鬆,鬆開,前腹才能跟著鬆開,腹部鬆開,氣才能斂入丹田,沉入足底。

306,氣斂入丹田,沉入足底有什麼好處?
答: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上虛下實,胸空腹實,配合松胯,坐胯,圓擋,則腰勁下貫,兩股有力,下盤會固入磐石。

307,練拳要想上虛下實,中部活,腰應當怎樣做?
答:要松腰,這樣才能上松,下實,中部活。

308,如塌腰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答:塌腰首先要注意斂臀。

309,塌腰為什麼要首先注意斂臀?
答:塌腰首先斂臀,尾閭才會自然中正,骶骨才會有力,命門處才會自然張開。

310,要想做到腰轉動時自然,無偏,應注意什麼?
答:塌腰,斂臀,配合虛領頂勁,會陰內收,這時整個脊椎都會自然伸直,上下一線,轉動時才會自然無偏。

311,腰部圓活轉動和腎有什麼關係?
答:腰部虛實轉換,就是在內的兩腎抽換的在外顯示,它的在外的表現就是左右兩腰的旋轉。

312,祖國的中醫學是怎樣解釋腎和意氣的關係的?
答:祖國中醫學認為,腎是藏精之舍,生氣的來源,是性命之根,精水足,氣自足。

313,練拳時,兩腰不停的虛實轉換,它的實質是什麼?
答:一是在虛實轉換,二是活腰壯腎,三是精氣轉化的功效。

314,中定,不是雙重,這句話怎樣理解?
答:中定是在虛實之間,猶如天平稱一樣落在中間,此時兩邊誰加一羽,誰就會變實。其本身就決定隨著動勢的需要隨時準備轉換。且中定是上虛下實,而雙重卻是兩邊都是實實在在的實,上下也沒有虛實之分。

315,在虛實的理論中,有沒有一個什麼硬性規定,如:左腿或右腿實,其左手或右手一定就是虛或是實?
答:在常理中,右腰實,右腿就會實,左腿實,左腰也會實。但按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理論,有些動作,如陳式太極拳中的三換掌就突破了這個理論。所以,沒有一個硬性的規定,要根據需要而決定虛實。

316,練拳是否就以一動全動而為滿足?
答:不能。還要在練全趟架子時,能夠做到一氣呵成,內勁不斷。

317,為什麼在練拳中會有斷勁的現象?什麼原因造成的?
答:其實質是動作和神發生了分離的現象,沒有做好一氣呵成的相續不斷。

318,陳式太極拳往往有折疊一詞,這詞怎樣解釋?
答:折疊也稱折迭,在形體上表現就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後的做法。

319,檢查一個練拳者的意氣是否斷了,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
答:從練拳者的神氣是否鼓蕩來判斷。鼓蕩就是意氣動盪,反之,則是不動盪。神氣鼓蕩是反映意氣動盪的唯一表現。

320,為什麼說看神氣鼓蕩就能判斷練拳者的意氣是否動盪?
答:練拳者的意氣貫注動盪,是不允許用形態來表現的,它的表現方式就是靠神氣鼓蕩來體現。

321,轉腰在“轉”的問提上要分清什麼?
答:“轉”與“不轉”,“先轉”與“後轉”這個問提要分清。

322,“先轉”與“後轉”的腰區別在那裡?
答:就是在轉動時,看練拳者是先轉腰,後邁腿,還是先邁腿後轉腰, 或者是轉腰和邁腿在同時做。前者是正確的,是轉腰,體現了腰脊帶頭。後兩者都為不轉腰,沒有體現腰脊帶頭。

323,不轉腰的後果是什麼?
答:不轉腰就不能虛實轉換,不能上動下隨,不會一動全動,不會周身纏絲,不會勁由內換,推手較技時,就不能做到“引進落空”,無法“轉進如風”,無法沾粘連隨,無法舍己從人,不能做到圓活如珠,身法會遲滯,呆板。

324,以腰脊帶頭,來做好節節貫串是不是太極拳的規矩?
答:是太極拳重要的一規距。

325,太極拳是否講究眼神的重要性?
答:太極拳對眼神的要求是十分講究的。眼神如果不跟主動手走,就談不上眼神的傳遞。

326,練拳不傳神會有什麼後果?
答:造成神情呆滯,無精打采,神氣不鼓蕩。

327,內家拳的意氣神形基體是講什麼?
答:頭腦的想就是意,行動在於神經,神經是氣,實施在眼神,吃力在肌肉,肌肉伸縮,彎曲做出的各種動作為形。

328,練拳時眼神應當怎樣走?
答:應當跟主動手走。不可有太大的偏離,更不能逆反。

329,太極拳對神和形是怎樣比喻的?
答:神如捕鼠之貓,形如捕兔之鷹。

330,不重視眼神的運用,甚至用別的方式來表示意氣動盪為什麼不對?
答:不重視眼神的運用,甚至棄而不用,用傍頭,閉眼的方式來表示自己在運氣,在走意,在聽勁等,都是對神氣,意念,聽勁,運氣的誤解。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在神則靈。

331,練太極拳怎樣才是剛柔相兼備?
答:外形似柔,內如剛條,要柔有柔,要剛有剛,剛柔相濟。

332,柔是相對剛而言,這句話怎樣理解?
答:柔如果不對剛而言,就會被理解成軟,散,輕,浮,就會被理解為散而無形,軟而無勁,浮而無定,柔是松中有彈性勁的一種掤勁。

333,剛是相對柔而言,這句話怎樣理解?
答:如果剛不對柔而言,就會被理界為,強為,努責,硬發強。剛和柔這兩個字是太極拳中特有的字,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鬆軟,和剛強。

334,日常生活中對松柔是怎樣解釋的?
答:軟,無力,綿,塌,輕浮都會被認為是松。

335,日常生活中,對剛是怎樣理解的?
答:硬,強,直,重,定。寧斷不彎,都會被理解為剛。

336,太極拳對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答:氣形諸外,而內持沉著,靜重,精神內藏不露。

337,如努責做剛會有什麼後果?
答:剛易折,氣血不和,憋氣於身,有損元氣,這是太極拳所不能容許的。

338,太極拳偏剛是指什麼?
答:偏剛就是指偏硬,努責發勁。

339,太極拳中的一松一緊是做什麼用的?
答:一松一緊是濟剛柔,培養太極剛柔內勁的入們訣竅。

340,太極拳中的一松一緊在什麼地方表現出來?
答:在太極拳中,陰陽無處不在,開合無處不存,鬆緊無處不顯,動靜無處不隨。

341,練太極拳一動丹田之氣貫四梢,一靜四梢之氣歸丹田,基體拿什麼來操作呢?
答:訣竅就在於一松一緊。

342,一松一緊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答:所謂的一松一緊,不僅僅是筋皮肉骨的鬆緊,它還是精神,意氣的鬆緊。

343,一松一緊和沉著,柔順,濟剛柔有什麼關係?
答:心神意念一松,氣斂入骨髓,氣沉丹田,心神意念一緊,則氣出丹田,充於肌膚,這種一松一緊的方法,就是做沉著,柔順,濟剛柔的方法。

344,松與緊和開合,動靜,蓄放有沒有關係?
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345,松與緊和弛張,開合之間是什麼關係?
答:一松一緊,氣有弛張,弛者,斂氣入骨,歸入丹田,此時為合。張者氣出丹田,此時為開。

346,松與緊和蓄髮,剛柔之間有什麼關係?
答:一松一緊,蓄髮相變,松時為蓄,此時為柔,緊時為發,此時為剛。

347,一松一緊在練拳習架中是怎樣表現示的?
答:開展時為緊,沉合時為松,運勁時為緊,定式時為松,腹部開時為緊,腹部合時位松,發放時而緊,收蓄時為松,上一式與下一示即轉關處有松,往返折疊處有松。

348,太極拳的方圓怎樣解釋?
答:其方圓的定意就是剛柔的定義。

349,方圓在練拳習架中怎樣表示?
答:圓為緊湊,方為開展,圓為柔,方為剛,這是太極拳中要求方圓相生的由來。

350,初練太極拳的人是否要表示方圓相生?
答:初學者可以只表示圓,不表示方。當功夫純熟以後,再表視出方圓。

351,怎樣表示方點?
答:表現方點的方法是,在勁的落點表現處剛來。

352,為什麼在練拳習架中,在勁的落點要表現出剛點來?
答:只圓不方,就是只柔不剛。練太極拳應表現出勁別來,否則就不是太極拳。

353,沒有勁別的拳是什麼拳?
答:是軟拳,滑拳,歸根到底,不是太極拳。

354,只圓不方是什麼拳?
答:就是沒有勁別的拳,也就是只柔不剛的拳,歸根到底是軟拳。

355,只方不圓的拳是什麼拳?
答:被稱為是硬拳,是只剛不柔的拳。

356,拳論上說,呼為開,為發,為呼是什麼意思?
答:是要求在發勁,放勁,開展等一些剛點上配合呼氣,以助拳威。

357,拳論上說,吸為合,為蓄,是什麼意思?
答:是要求在合,收,蓄勁等一些柔上配合吸氣,以備在方點的勁力。

358,剛性的加強,靠什麼來實現?
答:剛性的加強靠加強內氣的貫串,靠內勁的純厚來加強。

359,變換剛柔,在神氣上來說靠什麼來實現?
答:靠隱則柔,顯則剛來實現。

360,隱則柔,顯則剛怎樣解實?
答:就是表面上柔,實則內裡是極強的剛。

361,變換剛柔在姿式上怎樣來實現?
答:是通過開合來完成。

362,通過開合來完成剛柔變化,基體怎樣操作?
答:在運行,收蓄,相合時表現出極柔的柔,但掤勁不丟。在運勁到落點時,表現極強的剛。

363,練拳中有運行和運勁之說,怎樣區別?
答:沒有攻擊意識為運行,有攻防意識為運勁。

364,用什麼配合使剛柔能充分表現出來?
答:用神氣的隱和顯和姿勢的開合就得以表現。

365,運勁為剛,但在整個運勁過程中,剛的力度有沒有變化和區別?
答:有區別的。也是有變化的。在運勁開始是,一般是微剛,隨著離落點越來越勁,剛的力度在不斷加強,到達落點時,是極強的剛,同時,也是精神,意氣的聚集之處。366,太極拳中的“柔行氣,剛落點”是怎樣解實?
答:柔行氣就是要求柔時吸氣,剛落點就是在落點是要表現出勁別,並以呼氣加以配合。吸,呼,都要意氣相配合。

367,陳式太極拳和揚式太極拳即其它太極拳最主要的區別在那裡?
答:陳式太極拳的1,螺旋纏繞,2,折疊往返,3,剛柔相濟,4,快慢相間,比其它太極拳的力度,幅度,都大,明顯。

368,除了陳式,其它太極拳有沒有陳式太極拳的四個特點?
答:是有的。只是表現的力度,強度,幅度,有區別。應當說,揚式及其它太極拳都有螺旋纏繞,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折疊往返,方圓相生的。

369,螺旋纏繞的目的是什麼?
答:纏絲是運中氣之法門,螺旋纏繞的方法,也是運行中氣的方法。

370,纏絲勁的特點是什麼?
答:主要是粘,象膠水一樣粘住對方。

371,纏絲勁在外的作用是什麼?
答:進攻時,通過螺旋增加拳術的威力,防守時,通過纏繞弧形引化對方的勁力,有利於卸掉和化解引化對方的來力。

372,纏絲在上肢是怎樣的表現?
答:轉腕旋臂。

373,纏絲在下肢是怎樣的表現?
答;轉踝旋腿。

374,纏絲在人的身驅是怎樣的表現?
答:旋腰轉脊。

375,纏絲是由幾個纏絲勁所組成?
答:由兩個基本纏和五個方位纏所組成。

376,兩個基本纏是什麼內容?
答:順纏和逆纏是纏絲的基本纏。

377,五個方位纏是什麼內容?
答:1,左右纏,2,前後纏,3,上下纏,4,大小纏,5,裡外纏。

378,順纏是怎樣的表現方式?
答:順纏是離心力,表現在上肢是離身軀越來越遠,表現在身驅上是胸腹相開,表現在下肢也是離身肢越來越遠。

379,逆纏是什麼表現方式?
答:逆纏是向心力,表現在四肢是離身軀越來越近,表現在身軀上是胸腹相合。

380,順纏在手掌上是什麼表現?
答:手心由內向外翻轉。

381,逆纏在手掌上是什麼表現?
答:手心由外向內翻轉。

382,每個基本纏有幾個方位纏來配合?
答:每做一個基本纏,不會少於兩個方位纏來配合。

383,要想掌握纏絲勁,應當掌握那些要領?
答:第一要在精神實質上掌握。一舉一動周身要輕靈,精神要領起,避免滯重,呆癡,第二,在運勁纏絲中,要節節貫串,第三,要神氣鼓蕩一氣呵成,意氣內斂,不可別有所思而造成勁無含蓄,身法錯亂,氣勢散漫。

384在做纏絲時,應把什麼貫徹動於動作之中?
答:首先是把心意貫於滔滔不絕的動作中,其次,配合於呼吸和腰脊帶頭,則神氣鼓蕩,氣不散漫。

385,什麼是纏絲勁必須掌握的精神實質?
答:運動輕靈與貫串,精神鼓蕩乃是掌握纏絲勁,必須掌握的精神實質。

386,螺旋纏絲勁之一的病手“缺陷”是怎麼回事?
答:在運勁時,應把勁運到接觸對方的點上,也就是把勁運到接觸面上。如:運勁於手,把勁運到掌上或拳面上。再如:用肘去攻擊對方,就把勁運到肘上,如果掤架對方,就把勁運到小手臂上,等等。如果不把勁運到該到的地方,就是缺陷。

387,缺陷在拳論上是怎樣解釋的?
答:運勁時,沒能把勁運到弓背上,而是把勁運到弓裡面,就為缺陷。

388,如果運勁時,不把勁運到弓背上會是什麼結果?
答:運勁不到接觸面,而達不到相關的地方,不但削弱了掤勁,也矢去了纏絲勁,不能有效的進功和防守。

389,運勁纏絲第二個病手“凸凹”怎樣解釋?
答:就是運纏絲勁時,應在所有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有曲線弧線,也就是說要劃圓圈,並保持掤勁不丟,如果在劃圓中,也就是在纏絲中,出現扁,尖,發生棱角,就是“凸凹”。

390,螺旋纏絲第三個病手“斷勁”是怎樣解釋?
答:就是在纏絲運勁時,不一運到底,有斷斷續續的運勁現象,中途停頓,為斷勁。

391,螺旋纏絲的內涵是什麼?
答:心神意氣的纏繞纏絲,其外表是螺旋運動。

392,纏絲勁在剛柔方面的特點是什麼?
答:其柔時,粘住何處,何處纏。推手較技時的引化,卸勁,靠的就是螺旋纏絲,令對方難進又難退。其剛時,它又是挨住何處何處擊,如紅爐出水,令人不敢摸,渾身上下都是手,處處會打人。

393,纏絲時,身軀和四肢是什麼關係?
答:以身軀為主要,通過腰脊的旋轉和胸腹折疊運化,來帶動和貫串上下,四肢的螺旋纏絲,從而達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纏絲。

394,纏絲勁內外怎樣配合?
答:內有纏絲,外有螺旋,裡纏為本,外纏為用,裡纏指的是心神意氣的纏絲,外纏指的是筋皮肉骨的螺旋運動。內外合一的螺旋纏絲才是真正的纏絲勁。

395,初學者在作纏絲圈時,應當作大還是作小?
答:先大圈待功夫純熟,自然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無圈,看似無圈,心中有圈。

396,要使人體任督二脈得以溝通,靠什麼來實現?
答:靠胸腹折疊運開合來實現。

397,胸腹開合時,意氣怎樣行?
答:身以腰為界,胸腹開時,腰以上氣上行,行之兩肩,通達指掌。腰以下氣下行,貫達兩腿,胯,膝,腳到足。胸腹合時,四梢之氣歸丹田。

398,一身的總開合是胸腹折疊,它對內藏有什麼好處?
答:胸腹折疊開合,就是按摩五藏,並通過其經脈使氣血流行,營衛周身。

399,胸腹開合對全身有什麼好處?
答:胸腹開合,全體舒暢,胸部一松,橫隔膜下降,雙肋下沉,帶動全身自然下墜,則形成上虛下實,胸空腹實,氣沉丹田,做到上虛下實,胸空腹實。

400,上虛下實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答:上虛,胸空,下實,腹實,則濁氣下降,清氣自然上升,陰陽得以分清,練拳,推手身體象不倒翁,不懼別人推倒。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201--300)

摘至 精典太極拳問答一百問(201--300)

201,剛在太極拳中是怎樣表現的?
答:在太極拳中,運勁時為柔,方點為剛,運勁到落點是極強的剛。

202,柔韌是怎樣解釋?
答:軟而有彈性。

203,和順怎樣解釋?
答:中和之氣,順順達達。

204,柔順是怎樣解釋?
答:就是柔韌與和順。

205,和是什麼和,順者應該怎樣?
答:和者是心內中和之氣,順者流暢無滯。

206,什麼是心內中和之氣?
答:中丹田之氣,中間之氣,不偏不依之氣。

207,松是怎樣解釋?
答:全身肢的筋皮肉骨,骨縫,放鬆,鬆開,伸拔,拉長,尤其是骨節的鬆開。

208,松和軟有什麼區別?
答:有著本質的區別。松是松柔,松中有彈性。軟是疲軟,是散。松是有掤勁的,軟是疲踏無力的。

209,全身肢的鬆開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答:會產生彈環勁,就是掤勁。

210,掤勁有什麼用?掤勁和內勁是什麼關係?
答:練拳習架,推手較技,都離不開掤勁。掤勁是太極拳的總勁。把意氣貫入掤勁之中,就是內勁。

211,怎樣練習掤勁?
答:首先催毀身上原有的僵勁,拙力,再通過全身肢的放長以達到產生掤勁。

212,練拳用意不用力的目地是什麼?
答:通過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鍛煉,逐步達到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虛至虛靈的高度境界。

213,人類的身體為什麼會固有僵勁與拙力?
答:人類為了生活,不得不在很小的時候就舉重拿重物,從而養成了使力的習貫。這種力用在練太極拳上就是僵勁,拙力。

214,拙力,僵勁有什麼不好?
答:造成肌肉緊張,關節僵硬,筋韌不活,反應到太極拳中,練拳者會感到這兒不順,那兒不適,周身難以協調。

215,初練太極者,應但首先解決什麼問提?
答:催僵,去硬,求柔。

216,習練太極拳一般分為幾個階段?
答:三個階段。即:1柔順,2,沉著。3,虛靈。

217,習練太極拳的第一個階段即柔順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學習,模仿拳架的姿勢,可以無心練,無意練,不表現勁別。

218,在習練的第一階段裡,應儘量做好什麼?
答:把套路練協調,順達,周身盡可能的放長身驅,鬆開骨節,伸拔皮肉,拉長筋韌。

219,松沉入手求柔順,它的全意是什麼?
答:在練拳習架時,鬆開身上的骨節,筋韌,皮肉,並且有下沉之意,這樣才有可能求的練拳者柔韌和順達。

220,練拳時,除舌頂上,會陰內收,虛領頂勁三處有上提之意,其它部位是否都要下沉?
答:是的。

221,全部下沉主要有那些內容?
答: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沉髖,坐胯,落胯,斂臀,雙肋下沉,橫隔模下降等諸多要領。

222,欲剛先求柔,柔又是用鬆開的辦法求,那麼求輕是否就是求柔?
答:柔是全身肢的放長而來的,不是求輕,求輕是永遠得不到柔的。

223,求輕會有什麼後果?
答:求輕不會去掉身上的僵勁,而且是處處不敢出手,放不開手腳,並且會變的更為拘謹,會使神形意氣渙散,神氣因氣勢散漫而偏軟。

224,求重會有什麼後果?
答:求重就會使拙力,這樣拙力和僵勁不但不能去掉反會更加嚴重,重起重落的練拳會導至血脈不通,周身遲滯。

225,鬆開是否僅僅是筋皮肉骨的鬆開?
答:不僅僅是。其身心也要鬆開放鬆。其間包刮1,表情放鬆,2,精神放鬆,3,體內放鬆,4身肢放鬆,5,呼吸放鬆。心裡想著松,內在的心意鬆開,內外都要鬆開。

226,人體的節竅是什麼?
答:是經脈的穴竅,經穴是內氣流行最活躍的地方,最靈感之處。它位於人體的骨節之處,所以稱它為“節竅”,它是內氣進出骨髓之門。

227,意氣貫注經穴的方法是什麼?
答:是用頭腦氣想各個節穴。

228,意想節穴的結果是什麼?
答:以意想穴,循竅而行,日日貫注,晝夜貫輸,日久則筋韌,皮骨自然分離,骨關節自然開張,達到鬆開放鬆的效果。

229,意想節竅對內在的意氣流行取什麼結果?
答:在意想節竅的同時,內氣也同時由節竅進入骨髓之中,節節貫注,而又出於骨髓,充於肌膚,通過經絡達四梢。

230,松沉入手求柔順的目地是什麼?
答:是習練太極拳去拙力,去僵勁進入柔順階段培養柔韌內勁的關鍵所在。

231,太極拳中的放勁,勁是從那裡來的?
答:它是由足根盤旋至膝,到腿,到胯,到腰脊,至肩到肘,到手。

232,如果想使勁完整一氣地節節貫串起來,達到整體勁的一氣呵成,應當怎樣做?
答:就要在習拳練架時,要做到以腰脊為主宰,腰脊帶頭,腰脊為中心環節,並且要由腰脊帶頭下的上動下隨。

233,要做到上動下隨,關鍵是什麼?
答:腰脊帶頭,內外合一,周身一家。而要做到這一點,腰脊轉動產生的離心力是關鍵。

234,如果不用腰脊帶頭會有什麼後果?
答:會呆扳,不圓活,斷勁,使拙力。

235,拙力,僵勁是什麼力?
答:努責,鼓勁的力,舉重憋氣的力。

236,拙力會使全身有什麼樣的表現?
答:全身僵硬,動作滯重。

237,練拳使拙力會造成什麼後果?
答:血脈不通,筋骨不松,肌健不活,全身拘謹.

238,初練太極拳者在剛柔方面要經過什麼階段?
答:要有一個時期來摧毀自身固有的僵勁,故稱這個時期為摧僵求柔期。

239,摧僵求柔階段是否在練拳時可以表現勁別?
答:不要表現勁別,不要表現剛柔,不要用力。

240,勁別怎樣解釋?
答:勁有八種勁,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和表現處剛柔點的意思。如,運行時為柔,到落點為剛。

241,摧僵求柔期,是否可以說是練功期?
答:它是練功前的準備階段,不能稱為是練功期。而是初學期。

242,什麼時侯可以進入練柔成剛期?
答:身上的僵勁,硬力以經去掉,在進入練柔成剛期。

243,什麼是練柔成剛期?
答:練拳時要表現出勁別,該柔的柔,該剛的剛,這就是練柔成剛期。

244,如果不能表現勁別就說明了什麼問提?
答:剛柔不足,速度過快,疲軟,都會造成勁別不明。

245,勁別表現是否就是柔行氣,剛落點?
答:是的。基體的做法是在拳式的落點要表現出極強的剛。而剛後,要表現極柔。柔行氣,剛落點。柔吸氣,剛呼氣。

246,在練拳時是否一定要柔吸氣,剛呼氣?
答:初練和練慢拳可以自然呼吸,功夫純熟者可以在拳式的落點時呼氣,放勁。

247,剛柔相濟的高級階段應該配合那些東西來做?
答:配合心意和呼吸來做,真正做到意,氣,力。的相合,威力會大增。

248,太極拳不能接受什麼樣的剛柔?
答:不能接受努責鼓勁的剛,也不接受無彈性的疲軟的柔。

249,周身一家是怎樣的表現?
答:就是一動全動,手動,腳動,胸腹腰脊,心意勁力一齊動。協調連貫無斷續。

250,周身一家的基礎是什麼?
答:1,內外相合。2,節節貫串,3,一氣合成。共同,同時完成才是周身一家的基礎。

251,內外相合的解釋是什麼?
答:內外相互配合,內在的心意,外在的神形相互配合融為一體。

252,節節貫串怎樣解釋?
答:無斷續,無斷勁,無間斷。

253,練拳時作出勁由足底一節一節升至手的形態,並認為這就是節節貫串,對不對?
答:這是對傳勁的誤解,不可以做出這種傳勁的姿態。內在的意氣活動,不能表現在外的形態上,而是表現在神態上。

254,傳勁是怎樣把勁由足底,傳至膝,傳至胯,由腰脊到手的?
答:要靠腰脊這個中心環節的轉動,來帶動。

255,腰脊帶頭是什麼意思?
答:所謂頭,就是先,是領導的意思。這裡是說,腰脊要先動,四肢後動,四肢是在腰脊的帶動下動。

256,人體有許多環節,中心環節在那裡?
答:腰是中心環節,脊是中心環節,腰脊是中心環節。

257節節貫串怎樣解釋?
答:關節依次貫串為一節。

258,中心環節轉動,會帶動什麼?
答:中心環節轉動,會產生離心力,經內外相合,就能一氣呵成的完成節節關串。

259,節節貫串一定要在什麼條件下才能完成?
答:一定要在一氣呵成的條件下完成,而一氣呵成的勁就是由腰脊帶頭轉動之下產生的,因此說,節節貫串是在腰脊帶頭轉動下而完成的。

260,如果節節貫串被理解為要做出傳勁的神態會怎樣表現?
答:就會象機器人一樣,一節一節的傳動,破壞了勁的整體性。

261,節節貫串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答:是把勁瞬間傳到手上去攻擊別人。

262,如果節節貫串做出了傳勁的形態其結果還會有什麼?
答:達不到瞬間傳勁到手上的目的去攻擊敵人,還會產生斷勁,呆板的病象。

263,上動下隨,周身一家,內外合一是否能快速練成?
答:不是一朝一日練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反復的學習,反復的研究,反復的體會,用太極之理來指導訓練,最後才可達到。

264,學太極拳是否可以認為是某一個大師的作品,而不敢提出學其精華,去之糟粕的口號而照班原練?
答:學習太極拳,首先是要提倡科學化,不要僵化。任何一個人都逃避不了“人無完人,金無足金”的邏輯,太極拳的發展,壯大,就是靠後人來不斷的完善來提高的。

265,為什麼不能把某大師的作品照班原練?
答:由於歷史的條件,前輩們不可能有用科學的思想來認識世界,必然會產生一些違反科學和自然規律的東西。

266,腰脊是人體的什麼軸?
答:腰脊是人體的主動軸,是人體的中心環節,要想做到上體松,下體實,中部一定要活。

267,兩膊相系是什麼意思?
答:就是肩與肩,肘與肘,手與手之間,在開時象有一根牛筋系著一樣,想掙也掙不開。合時中間象有一個彈簧一樣,想合也合不攏。

268,上於兩膊相系,下於兩腿相隨,相隨的含義是什麼?
答:其一是兩腿之間要相隨。其二,手於腳之間要相隨。

269,上下相隨,中間自然相隨其含義是什麼?
答:就是上下動,中間要應,中間動,上下要和。

270,一動全動的含意是什麼?
答:手動,足動,胸腹腰脊,心神意氣一起動。

271,上下動,中間應的運作為什麼在腰脊?
答:轉關全在腰脊,腰脊不轉,僅憑兩手動,手腕關節和鎖骨關節這兩個節梢就不會相照,就會形成手動身不動的呆扳,手動身腿不隨的不活,照成遲滯的病象。

272,內外合一的涵義是什麼?
答:內有髒俯筋骨,外有肌皮肉骨,四肢百骸,意氣神形都要合一。

273,內外合一首先要做好什麼?
答:首先要做好周身六合。即,外三合和內三合。

274,什麼是內三合?
答: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275,什麼是外三合?
答:手與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

276,什麼是合?
答:相互配合的意思。

277,練太極在內意的指導下,應做什麼?
答:內氣上下貫通,纏繞運行,入於骨髓,充于肌膚,達於四梢,經丹竅,貫經穴,遍遍全身,使先天和後天混而合一,練就成一位混元氣。

278,內外合一,上動下隨,是否是太極拳的規距?
答: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又是太級拳的整體運動的一貫規距。

279,腰在太極拳中站什麼位置?
答:練太極,拳腰是一身主宰,上下溝通的樞紐,左右轉換的中軸。

280,腰在太極拳中對意氣和身法有什麼影響?
答:中氣的貫注,意氣是否能沉入丹田,內氣的出入,虛實的轉換,一身的中正和平准,都和腰有著密切的關係。

281,太極拳久動不疲的動力是從那裡來的?
答:來自虛實的轉換。

282,虛實轉換的總樞紐是那裡?
答:虛實轉換來自於腰,腰是一身的總樞紐。

283,腰的虛實分的清,是否關係到其它虛實分的清?
答:腰的虛實如分的清,全身的虛實就得以分的清。

284,“虛”是怎樣解釋?
答:虛是松,是空,是假,是不實在。

285,“實”是怎樣解釋?
答:是踏實,真實,實實在在。

286,練太極拳虛實轉換是否重要?
答:虛實轉換是練太極拳架,推手較技動力的來源,虛實轉換的好,練拳就回耐久不疲,轉換的靈,精神就充沛。

287,虛實是怎樣產生的?
答:是由於人體的重心移動而產生的。

288,怎樣分清,輕,重,沉,浮,和虛實的關係?
答:需知練拳要半不要偏,要沉不要重,要輕不要浮的拳理。

289,什麼是要半不要偏?
答:所謂的半是指人體的重心在兩腿中間的三分之一以內,這是合理的。偏是超出了重心在兩腿中間的三分之一範圍,也有可能接近獨立的範圍。

290,半和偏區別的內涵在那裡?
答:半,身體就會有著落,且有利於虛實轉換的靈活。偏則身體無著落,虛實轉換會呆滯。偏是病。

291,什麼是要沉不要重?
答:練拳習架要沉著穩健,氣沉丹田乃之足底,雙肋下沉,橫隔膜下降,曲腿,坐胯,落胯,沉髖,邁步輕,沉,穩,這是沉的表現。重則是上體努責故勁,下體重起重落,全身高低起伏,邁步虛實不分,沒有下成之感,這是重的表現。重是病象。

292,什麼是輕,什麼是浮?
答:習拳不但要沉著穩健,同時還要輕靈圓活,內氣充足,不癡不呆,神氣鼓蕩,充滿生機,輕而沉穩。浮則是氣力上浮,挺胸,聳肩,拔高,足下無根。

293,虛實要分清,首先是指那裡的虛實要分清?
答:首先是腰的虛實要分清,然後是足的虛實,手的虛實,最後是一手一足的虛實。

294,腰的虛實想要做好,腰應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答:先做好松腰,塌腰,和虛腰。

295,腰怎樣才叫虛?
答:能松,能塌,就能虛。

296,腰虛後有什麼好處?
答:腰虛後,練拳才能圓活,轉的靈,身法不呆板。

297,什麼是松腰?
答:是頸椎骨,脊椎骨,胸椎骨,腰椎骨直至尾閭骨,骨節要放鬆,鬆開,並從頸椎到尾閭的筋皮肉骨也隨機放鬆,鬆開,伸拔,拉長。要有意念的放鬆,鬆開,伸拔,拉長。

298,松腰的反面是什麼?
答:是緊腰,緊腰就是收緊頸骨到尾閭骨的骨節和筋皮肉骨,骨節不鬆開,不伸拔,腰脊象捆上木板一樣,使腰脊轉動不活。

299,什麼是塌腰?
答:是頸椎骨至尾閭骨在鬆開的前提下,還要有下沉之意,並且要節節相對,直豎對準,不要錯位,彎曲,以致造成身法偏移,挺胸,駝背,等都是骨節沒有直豎對準而造成的。

300,塌腰的反面是什麼?
答:骨節不對準,身法偏移,造成癟腰,挺腹,窩胸,駝背等病象。